当前位置: 首页 > 光伏 > 国内新闻

高温来袭用电需求攀升,广东积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设

华夏时报发布时间:2023-06-02 13:36:04
伴随着夏天到来的,是广东连日不降的“热浪”。5月30日,广东省气象局发布高温四级预警和启动高温四级应急响应。多地录得极端高温纪录,29日,梅州蕉岭录得全省最高气温38.5℃,打破了该站5月的月极端高温历史极值;30日12时30分,广州站录得37.0℃的气温,打破此前36.9℃的5月历史极端最高气温纪录。

据广东天气消息,受副热带高压及“玛娃”影响,5月30日至6月1日,广东省天气持续炎热,30日有大范围的35℃至37℃高温,局地可达38℃或39℃,部分市县打破近十年极端高温纪录。

高温之下,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广东用电需求也大幅攀升。据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消息,5月30日,深圳电网用电负荷创今年新高,达到2040.2万千瓦,同比增长16.8%,为历史上首次在5月份超过2000万千瓦,较2022年用电负荷破2000万千瓦大关时间(2022年7月15日)提前45天。

在此背景下,广东持续推进能源发展建设,多项成果走在全国前列。近期,广东省发改委正式发布《广东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方案》),当中明确指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竞相迸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协同配置资源能力有序顺畅,能源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能需要。

此外,多元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广东省内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44%左右。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消费比重达到29%左右。电气化水平全国领先,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0%左右。

用电量将继续攀升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第二产业用电量48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用电量1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

伴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预计本月以及马上到来的6月份用电量将继续攀升。

据国家能源局预估,2023年全国最大的电力负荷将比去年有较大增长,我国电力供应将呈现紧平衡状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也预计,2023年正常气候情况下,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如果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国家能源局提出,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按照“适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则,督促各类电源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其中,支撑性电源不少于1700万千瓦。

作为“世界工厂”的广东,各项部署也走在全国前列,在上述提到的《方案》中,着重强调了将持续提升电力运行调节能力,优化电力运行调度。完善电力供需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强化发电运行和燃料供应监测。加强发输电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和一次燃料供应保障,确保统调机组稳定可靠运行,并挖掘地方机组、自备电厂顶峰发电潜力。常态化加强机组非计划减出力监测预警,确保枯汛交替、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关键时期骨干机组尽发满发。优化系统运行方式,加强调度智能化建设,推动建设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新型智慧化调度运行体系。

此外,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加快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储备一批高效、快捷、可控的负荷调节能力,实现负荷精准控制和用户常态化、精细化用能管理。健全电力需求响应市场化机制,提升需求响应能力,支持用户侧储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分布式发电等用户侧可调节资源,以及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运营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等参与市场化需求响应,打造实时可观、可测、可控的需求响应系统平台,力争2025年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削峰能力达到最高负荷的5%。

此前国家电投总工程师兼创新部主任李建伟在活动中对包括《》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为了提高顶峰能力做到保供,我们要上很多的电源。相比而言,如果用零碳电厂的模式,建设的周期成本就会下降,社会效益也会显著提升。”李建伟举例,由国家电投、南方电网同步合作的项目深圳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目前也接入到了深圳市虚拟电厂的平台,已经实现了聚合负荷15万千瓦,今年年底将能实现顶峰能力205兆瓦。

广东推进“新能源+储能”建设

不难看出,“绿色”已经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在这份最新公布的《方案》中提到,要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动海上风能资源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打造广东海上风电基地;加快推动已纳入规划的海上风电场址建设;有序推进国管海域场址项目试点示范,组织做好新项目业主竞争性配置和国管海域项目示范开发等工作。

在光伏发电方面,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在公共建筑、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广光伏发电应用。

因地制宜发展陆上风电和生物质能。结合资源条件,在远离居民生活区且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适度开发集中式陆上风电,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陆上风电。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统筹规划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天然气项目开发。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能并尽并。统筹新能源发电、配套储能,送出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7900万千瓦。

在储能方面,《方案》也指出,将继续积极拓展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场景,推进“新能源+储能”建设,规划引导独立储能合理布局,鼓励用户侧储能发展。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和电网调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储能标准规范,提升储能建设质量和运营安全水平。积极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促进新型储能与大数据中心、5G基站、数字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支持各地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虚拟电厂等试点、示范。到2025年,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在政策指引下,广东不断在领域内展开探索,积累了不少成果。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文传在近期的一场活动中对《》记者分享道,深圳福田区低碳园区虚拟电厂的示范工程,第一批试点用户已经逐步在揭露,包括区委大院、中学、中医院等等,大概涉及129个用户,其中有98个学校,26个公共建筑,5所医院。

吴文传表示,该园区所定义的虚拟电厂资源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分布式光伏、电化学储能、空调以及充电桩,将打造成一个样板工程。虚拟电厂实际上它可以解决三大方面的问题,通过集群的管理分布式资源,综合所谓的预测偏差。电网运行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单个个体的随机性是非常强的,整体具有互补性,就可以提高预测精度来提升可靠性。通过聚合多种类型不同的电位和负荷,可以大幅度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气电。同时,通过这种聚合,最重要的是可以参与我们所说的调峰、调压、调频,提供这些灵活的辅助服务。

来源:华夏时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