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公司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广东电网公司生产监控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科技感十足的弧形大屏背后藏着一个超级大脑,依托“卫星地面接收站和超级计算平台”,成为电网防灾、设备运维等方面的“指挥官”。

  无人机巡检、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现场作业风险可视化管控平台……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落地应用。仅2018年,广东电网公司申请专利7324件,新增授权3240件,累计有效6976件,新增专利数量相比2016年增长614%。

  在广州市越秀区西华路的华业大厦里,广东电网公司所属的广东南方能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孵化器公司”)打造的孵化器一切准备就绪,33个科研团队即将入驻“孵化”。

  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2015年以来,广东电网公司已累计完成7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兑现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分红,重奖个人最高达60万元,激发了创新创业动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重要一环。当前,广东电网公司向创新要效益、要动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技术研发攻关,向能源科技发展前沿发力,加快“云大物移智”与传统电网业务的深度融合,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度融合 瞄准能源科技发展前沿发力

  在指挥中心,风速信息不再是一整块切面,而是呈现出无数个点,这意味着监测分析更加精准,“最高可以精确到10米×10米范围内的风速”。同时,匹配降雨、风向、温度等信息,预测和监测结合,给主网线路杆塔和变电站在台风期间开出了“体检单”和“药方”。

  “今年中旬,平台将实现应急一张图,真正成为作战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监控指挥部副部长黄勇介绍,该中心将在原有基础上接入物资、新闻、人力、抢修等实时数据,所有信息同在一个画面,科学、直观、可视,更好地辅助决策,为抢修合理快速调配力量和资源。

  除了台风,山火、覆冰、雷电等自然灾害监测预防都在这里得以实现。“卫星基于红外遥感监测技术等,山火的监测准确率达到了93%。”去年底,指挥中心开始走出广东,为南方五省区提供山火监控支持和服务。

  自建卫星接收站、打通多个部门的数据、以算法促进融合、以问题为导向,让指挥中心越来越“聪明”……“实现灾前预测、灾害评估、故障诊断分析能力全国领先”,有力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安全可靠用电。

  指挥中心只是广东电网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冰山一角。凭着一股闯劲和干劲,基于超导材料、北斗卫星、人工智能等一批自主创新应用落地开花,正助力广东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无人机巡视作为广东电网公司科技创新的一块金字招牌,去年机巡作业规模达23.9万公里,同比增长32.8%。广东电网机巡作业中心在机巡大数据基础上,建成无人机自动驾驶“一路两库”,建立无人机自动驾驶技术体系并完成软硬件系统开发,累计培训全省165人主配网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人员,从2018年8月起在佛山、肇庆、湛江等9个地市局推广应用。近日,又实现了一键“站到站”自动巡视、5G无人机加程序化操作等新突破。“5G无人机加程序化操作,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东莞供电局技术专家宁雪峰说,“操作时间从人工40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我们的无人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精湛了。”

  善借天空之力,深化北斗应用。广东电网公司正在建设的南方电网首个基于北斗高精度技术的变电站作业风险管控平台,可提高电网安全风险管控;未来可实现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输变配设备监测预警,为快速抢修复电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提升电网的防灾抗灾水平。

  让技术成为管控风险的一把好手。广东电网公司建成并全面推广应用现场作业风险可视化监督平台,对作业计划、现场勘查、风险评估、作业准备、现场监管、违章管理、人员资质进行全过程管理。“该平台每周监控作业1万余项,每天登录使用人员5000余人。”

  面向未来,广东电网公司将持续开展创新布局和研发攻关,发挥超导电力材料与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作用,在超导电缆生产线、电力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和应用。同时,将加大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单位科技研发投入,2019—2022年累计将达90亿元,2022年完成电网作业类机器人的全面产业化与应用推广。

  敢闯敢试创新成果产业化初见成效

  科技创新最硬的“硬骨头”就在于成果转化及孵化。

  自2015年广东电网公司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来,积极探索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体制机制,从人才、资金、服务、管理四个方面完成相关配套机制设计,“截至目前,累计完成7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转化合同额达8000余万元”。

  “我们从2015年试点开展了6项成果转化,2016年11项,2017年开始实现了常态化转化。”广东电网公司电科院成果转化部孵化分部主管潘璠介绍,该公司2017年通过创业大赛选拔的11个项目8个已落地,其中变电站智能巡视机器人、智能充电桩等项目正在大规模产业化。

  试点探索、搭建体系、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路越走越明,越走越坚定。

  去年9月,广东南方能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更好地实现研发、孵化、产业化三大平台联动,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

  记者走访孵化器公司看到,这里除同一般科技企业孵化器那样提供办公场所、公共服务外,这里还有智能化产品的样机试制检测和中试加工车间,将有利于科研团队更加快捷地根据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产品。

  “即将入驻的33个团队,以云大物移智技术与传统电网业务深度融合为主要方向。”广东电网能源技术公司设备制造部产业化相关负责人胡康涛介绍,这些团队中有25个是从广东电网地市供电局、电科院等单位遴选的优质项目,还有8个来自业界权威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

  其中,分布式能源智能控制研发团队负责人董朝阳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首席教授、国际著名电力系统专家。据介绍,该团队将致力于分布式能源集成与协调控制、虚拟电厂聚合与管控等重点进行研发,应用前景广阔。而来自广东电网公司各单位的团队包括提高配网单线图的绘图效率和准确率项目、石墨碳纤维复合柔性接地材料、噪声综合治理、电力巡检机器人等。

  记者注意到,入驻孵化器的团队,无论是来自该公司内部,还是外部引进,都坚持了问题导向,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在智能电网、智慧能源、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领域和技术上发力,并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现在好点子有了实现的途径”“我们有需求还可以直接找到定制解决方案”……这是广东电网公司员工当下的普遍感受,创新创业的热情十足。

  创新决胜未来。广东电网公司将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管理体系,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度和效益,助力南方电网公司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 区块链, 广东电网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广东电网公司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者:孙维锋 朱盈 周潺  发布时间:2019-05-13   来源:电力网

  在广东电网公司生产监控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科技感十足的弧形大屏背后藏着一个超级大脑,依托“卫星地面接收站和超级计算平台”,成为电网防灾、设备运维等方面的“指挥官”。

  无人机巡检、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现场作业风险可视化管控平台……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落地应用。仅2018年,广东电网公司申请专利7324件,新增授权3240件,累计有效6976件,新增专利数量相比2016年增长614%。

  在广州市越秀区西华路的华业大厦里,广东电网公司所属的广东南方能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孵化器公司”)打造的孵化器一切准备就绪,33个科研团队即将入驻“孵化”。

  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2015年以来,广东电网公司已累计完成7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兑现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分红,重奖个人最高达60万元,激发了创新创业动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的重要一环。当前,广东电网公司向创新要效益、要动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技术研发攻关,向能源科技发展前沿发力,加快“云大物移智”与传统电网业务的深度融合,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度融合 瞄准能源科技发展前沿发力

  在指挥中心,风速信息不再是一整块切面,而是呈现出无数个点,这意味着监测分析更加精准,“最高可以精确到10米×10米范围内的风速”。同时,匹配降雨、风向、温度等信息,预测和监测结合,给主网线路杆塔和变电站在台风期间开出了“体检单”和“药方”。

  “今年中旬,平台将实现应急一张图,真正成为作战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监控指挥部副部长黄勇介绍,该中心将在原有基础上接入物资、新闻、人力、抢修等实时数据,所有信息同在一个画面,科学、直观、可视,更好地辅助决策,为抢修合理快速调配力量和资源。

  除了台风,山火、覆冰、雷电等自然灾害监测预防都在这里得以实现。“卫星基于红外遥感监测技术等,山火的监测准确率达到了93%。”去年底,指挥中心开始走出广东,为南方五省区提供山火监控支持和服务。

  自建卫星接收站、打通多个部门的数据、以算法促进融合、以问题为导向,让指挥中心越来越“聪明”……“实现灾前预测、灾害评估、故障诊断分析能力全国领先”,有力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安全可靠用电。

  指挥中心只是广东电网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冰山一角。凭着一股闯劲和干劲,基于超导材料、北斗卫星、人工智能等一批自主创新应用落地开花,正助力广东电网公司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无人机巡视作为广东电网公司科技创新的一块金字招牌,去年机巡作业规模达23.9万公里,同比增长32.8%。广东电网机巡作业中心在机巡大数据基础上,建成无人机自动驾驶“一路两库”,建立无人机自动驾驶技术体系并完成软硬件系统开发,累计培训全省165人主配网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人员,从2018年8月起在佛山、肇庆、湛江等9个地市局推广应用。近日,又实现了一键“站到站”自动巡视、5G无人机加程序化操作等新突破。“5G无人机加程序化操作,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东莞供电局技术专家宁雪峰说,“操作时间从人工40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我们的无人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精湛了。”

  善借天空之力,深化北斗应用。广东电网公司正在建设的南方电网首个基于北斗高精度技术的变电站作业风险管控平台,可提高电网安全风险管控;未来可实现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输变配设备监测预警,为快速抢修复电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提升电网的防灾抗灾水平。

  让技术成为管控风险的一把好手。广东电网公司建成并全面推广应用现场作业风险可视化监督平台,对作业计划、现场勘查、风险评估、作业准备、现场监管、违章管理、人员资质进行全过程管理。“该平台每周监控作业1万余项,每天登录使用人员5000余人。”

  面向未来,广东电网公司将持续开展创新布局和研发攻关,发挥超导电力材料与技术等国家工程实验室作用,在超导电缆生产线、电力特种机器人等领域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和应用。同时,将加大粤港澳大湾区相关单位科技研发投入,2019—2022年累计将达90亿元,2022年完成电网作业类机器人的全面产业化与应用推广。

  敢闯敢试创新成果产业化初见成效

  科技创新最硬的“硬骨头”就在于成果转化及孵化。

  自2015年广东电网公司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来,积极探索构建科技成果产业化体制机制,从人才、资金、服务、管理四个方面完成相关配套机制设计,“截至目前,累计完成7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转化合同额达8000余万元”。

  “我们从2015年试点开展了6项成果转化,2016年11项,2017年开始实现了常态化转化。”广东电网公司电科院成果转化部孵化分部主管潘璠介绍,该公司2017年通过创业大赛选拔的11个项目8个已落地,其中变电站智能巡视机器人、智能充电桩等项目正在大规模产业化。

  试点探索、搭建体系、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路越走越明,越走越坚定。

  去年9月,广东南方能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更好地实现研发、孵化、产业化三大平台联动,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

  记者走访孵化器公司看到,这里除同一般科技企业孵化器那样提供办公场所、公共服务外,这里还有智能化产品的样机试制检测和中试加工车间,将有利于科研团队更加快捷地根据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产品。

  “即将入驻的33个团队,以云大物移智技术与传统电网业务深度融合为主要方向。”广东电网能源技术公司设备制造部产业化相关负责人胡康涛介绍,这些团队中有25个是从广东电网地市供电局、电科院等单位遴选的优质项目,还有8个来自业界权威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

  其中,分布式能源智能控制研发团队负责人董朝阳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首席教授、国际著名电力系统专家。据介绍,该团队将致力于分布式能源集成与协调控制、虚拟电厂聚合与管控等重点进行研发,应用前景广阔。而来自广东电网公司各单位的团队包括提高配网单线图的绘图效率和准确率项目、石墨碳纤维复合柔性接地材料、噪声综合治理、电力巡检机器人等。

  记者注意到,入驻孵化器的团队,无论是来自该公司内部,还是外部引进,都坚持了问题导向,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在智能电网、智慧能源、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领域和技术上发力,并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现在好点子有了实现的途径”“我们有需求还可以直接找到定制解决方案”……这是广东电网公司员工当下的普遍感受,创新创业的热情十足。

  创新决胜未来。广东电网公司将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管理体系,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度和效益,助力南方电网公司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电力, 广东电网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