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专访

吕岩:能源企业碳资产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来临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07-05 00:00:00

能源企业精准碳计量和碳核算,是碳市场交易及履约的基础。随着碳资产价值的提升,能源企业碳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德勤管理咨询中国能源资源与工业行业领导合伙人吕岩面对记者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去年9月,中国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边是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一边是碳减排压力,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式上线交易日期临近,能源企业参与碳市场迎来最后冲刺。

当碳资产逐步成为企业核心资产之一,同时兼具交易、金融属性,能源企业在传统环保节能领域的实践如何向市场交易能力转化?作为减碳重点行业,如何参与碳市场?吕岩深耕全球碳市场多年,在参与众多央企碳资产管理研究过程中,她既遇到共性问题,也遇到个性问题。对于能源行业,她提出自己的建议。

记者:您如何看待“3060”目标?对能源行业有怎样的深刻影响?

吕岩:2020年9月,我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即“3060”目标。仅仅从能源行业看,其战略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微观层面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话题。

一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能源安全内在要求倒逼能源结构转型。我国一次能源储量相对贫乏,人均一次能源占有量相对较低,不到全球的平均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一次能源的供给量、对外依存度,都在大幅度提升。“3060”目标的重大意义之一就是要解决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安全。

二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发展不能超越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各行各业都需要把碳排放和未来发展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这是责任。碳配额作为重要资产,如何在不同行业、企业之间实现合理配置,兼顾均衡与效率,将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能源企业来讲,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也将关系到自身未来的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碳市场关键在于碳配额分配,它如何影响全国碳市场架构?

吕岩:未来碳市场仍然应该是“两级市场”,类似于今天的资本市场。

“一级市场”是解决碳配额的分配均衡问题,解决市场上80%的碳排放,特别是重点行业企业在初期市场交易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成本可控的配额获取的问题。这个市场上,各行业的企业自主申报,监管部门审批,形成自上而下的配额分配。目前碳配额基本是零成本的,未来肯定是有偿的。即将开启的全国碳市场类似于我们的“二级市场”,这是碳排放权的自由交易市场,解决的20%碳排放。这个市场中,存在碳排放权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还有投资者,各方通过这个市场实现碳排放权的自由交易。未来,碳资产和资本同样重要,它也具备更强的金融属性。

对于能源行业来讲,在碳配额的配置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能源安全、能源结构转型、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每一家能源企业都要对碳资产进行“精打细算”。

记者:能源行业企业比较多,碳配额划分的难度是不是很高?

吕岩:上一轮国企改革中,能源行业“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功勋卓著,对中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现在的碳资产核定、碳配额划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去一降一补”核心就是调资产结构,不良资产和产能的出清。当供给侧理顺后,整个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产业集中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程度,以及优势资源集中程度的主要基础。当能源、钢铁、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均实现优化,优势产能集中,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降低了碳配额分配的难度。

记者:在碳市场建设过程中,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吕岩:目前碳市场尚处于相关制度“不完善”的阶段,多个方面的配套都亟待补充。

首先是主管部门的全国碳市场全量管理。目前关于碳排放配额的全量基本还是“自下而上”的统计过程,未来监管部门要结合“3060”目标推动“自上而下”的总量精准计量,以及强监管下的均衡分配机制。

第二是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碳市场的有效参与机制。碳市场行业属性很强,未来可能需要行业市场。碳市场最关键是在保护行业本身有序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均衡配置。行业碳市场存在的逻辑在于,不同行业碳排放过程不一样,碳议价成本和对下游整条产业链的影响都不一样。比如,电力、钢铁、交通应该有不一样的碳定价。

第三是市场准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碳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市场主体的进场,由于供需形势导致的价格波动也是必然的,市场既要保障活跃度,还要平稳发展,这对市场监管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第四是国际接轨前置性机制设置。我国碳市场对接国际市场是必然的,和今天的股票市场一样,通过沪港通、沪伦通实现互联。碳市场监管、主管部门需要提前布局。

记者:记者了解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正式上线交易,能源企业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吕岩:能源企业需要对碳市场、机制、逻辑有更清晰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启动自身基于碳资产管理的体系和能力。具体而言,有五方面能力和工作需要尽快推动:

一是碳排放的精准计量和核算能力。过去企业碳排放的标准和基础还很粗放,未来碳排放、特别是配额将成为重要的资产要素,甚至可预期在短期内,配额及核算将纳入财务报表。因此,尽快建立自身的碳排放的精准计量、核算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这也将是能源企业是否能精准履约的基础。

二是碳资产的组合管理。企业需要碳资产的组合管理能力,在产能配比和资产布局中考虑碳排放的因素。例如煤电企业,不同的企业煤炭热值不一样,机组效率也不一样,企业碳排放具备挖潜空间。穿透底层资产的碳资产组合管理将会影响到能源企业的资产结构持续调优、运营持续优化,最终体现在资产价值、企业价值。

三是基于碳资产的数字化能力补充。碳排放的可视化是数字化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清晰所有管理环节、生产环节的碳排放特点、量、挖潜空间等;第二是计量,特别是基于生产环节的精准计量将是难题,需要结合数字技术突破在能源消耗、生产及消费过程中的全链条计量,这个过程物联网、边缘计算等都是必要的数字化能力。

四是建章立制。企业需要考虑构建完整机制、流程、组织等支撑碳排放管理的专业化需求。推动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的完整管理体系的建设,把可知、可视、交易、核算、考核等纳入体系,全面实现世界一流的碳资产精细化管理。

吕岩:德勤管理咨询中国能源资源与工业行业领导合伙人,专注全球能源资源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运营及可持续发展服务,积极参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能力建设,近期支持参与行业内重要企业持续推动双碳战略、行动计划及实施落地,得到市场积极反响。(中国电力新闻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