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人物

国电投碳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泮昊:碳市场的建设急不得也等不得

零碳知识局发布时间:2023-07-20 11:36:45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共运行102周、48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4亿吨,累计成交额110亿元。

  两年来,全国碳市场服务履约的特征明显,企业碳管理意识逐步提升。交易价格随履约期上扬,后续总体保持平稳。市场参与度逐步提升,活跃度与履约期高度契合。

  随着中国碳市场的成熟,也催生了大量的投资机会。未来的全国碳市场将会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又会引发什么样的新变革?

  零碳知识局特邀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资产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代行总经理职责)泮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享。

  零碳知识局:您如何看待企业在碳市场中的创新作用?

  泮昊:作为国资央企,我们的核心是要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坚决践行我们的政治使命,这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一切工作的努力方向。

  我们的作用是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去试错,通过创新和实践,让碳市场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从而为整个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为碳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

  比如我们正在尝试进行的碳金融产品,是真正以碳资产作为质押物,不需要依靠企业现有的授信,同时能够拓展新的融资渠道,获取相对低成本的融资能力。这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基层发电企业非常需要的创新。

  零碳知识局:碳资产管理公司过去1年多在业务上做出了哪些创新?

  泮昊:在过去一年中,我们积极参与香港国际碳市场的顶层设计和首批交易;与欧盟知名气候治理智库开展合作,推动集团公司碳业务的全球联动;成功发布3只碳债券,累计实现注册额度21.3亿元,实现融资额近2亿元,引领全国碳金融发展;完成国家电投集团816家二、三级企业全口径碳足迹核算,为加速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打造成功样板;与波士顿、麦肯锡、毕马威等国际顶级咨询公司和专业机构加强合作,在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拓展、绿电转化领域、双碳服务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推动具体项目落地;作为集团公司绿电转化产品专业销售平台,已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开展对接及储运网络搭建,并率先完成集团公司吉林大安风光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和山东海阳和绿色甲醇项目碳足迹核算,为产品实现绿色认证和销售奠定坚实基础;制定集团公司碳达峰行动方案,并在今年全面协助建立集团公司碳达峰考核体系,稳步和系统推进碳达峰工作。

  零碳知识局:国家电投在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上可谓十分突出。这给碳资产管理公司带来了哪些优势?

  泮昊:我认为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创新引领能力方面。碳金融只是我们创新引领的工作之一。基于集团公司的优势,我们可以打造合作生态圈,在短时间内具备“能算、能认、能减”的碳足迹核算及其衍生业务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包括国际业务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创新引领的具体表现。

  我认为,欧盟碳市场就好比是一个很成熟的深水区游泳赛场,各种“泳道”、比赛类型都有。积极参与欧盟市场具体实践,能够更深度地去调研和理解欧盟碳市场和欧洲电力能源行业变革的逻辑关系,进而研判欧洲碳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再聚焦到中国碳市场的建设,作为国资央企,我们有责任通过调查研究和具体实践,去向主管部门建言献策,供他们参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企业的能力提高了,服务其他行业的能力也能培育起来。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央企,应该有这种担当。这种创新引领,不仅仅是国家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自己主动的探索。我们有这个能力,也有决心做好。

  零碳知识局:您认为我国碳市场未来的发展会有怎样的趋势?

  泮昊:中国碳市场的发展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要求推进。

  正确理解“积极稳妥”至关重要,它既是定位,更是要求。碳市场的建设急不得也等不得。在碳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在各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展是第一位的。所以碳市场的发展循序渐进是必然的,稳步推进也是必然的。

  各个行业的头部企业,特别是国资央企要有担当,率先垂范,把自己的能力培育好。我们也愿意把跟碳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管理能力,无条件地支持和分享给其他行业的头部企业。只有头部做出表率,才能对整个行业形成头雁效应,才能真正的去引导行业的所有参与方把工作扎扎实实做好。

  很多人希望碳市场快速扩容,让更多的机构参与,培育活跃度高的二级市场等等。这些建议并非没有道理,但碳市场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是逐利,而是为了从总量上控制碳排放,使其逐步减少,通过配额交易,逐渐把环境成本转移到排放企业身上,这样企业才会更有意愿去做好减排的工作。

  出品 | 零碳知识局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