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潍坊滨海在行动

潍坊滨海发布发布时间:2024-06-24 13:59:15  作者:张奇 刘继田

  节能、减排、降碳;

  蓝天、碧水、净土;

  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循环发展……

  一个个跃动的绿动理念,串联起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促动出加快产业转型,探寻绿色发展之路的实践。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滨海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聚焦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定位,深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新能源产业打造、盐碱地生态绿化、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创新实践、率先突破,绿色动能加速释放、绿色优势更加凸显。

  高点定位 绿电产业园加速崛起

▲ 滨海风光储智慧能源示范基地

  近日,滨海滨阳新能源300兆瓦光伏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这是滨海区聚力打造“绿电产业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又一项目支撑。

  滨海滨阳新能源300兆瓦光伏项目由阳光新能源公司开发建设运营,总投资18亿元,建设高效能、友好型标杆光伏电站,项目采用模块化、箱逆变一体化、集中并网设计方案,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示范效应明显,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滨海区创建省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区)实现良好开端,为滨海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蓄积更强大潜能。

  新能源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滨海区作为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空间大、项目多,但能源消费刚性需求大,煤炭消费压减任务重,亟需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向“绿”而行,“风光”无限。近年来,滨海区紧抓新能源产业风口,立足产业基础,主动顺应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规划建设“绿电产业园”,依托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以风电、光伏为重点,加快推动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阳光新能源、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建设,打通光伏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以及绿氢炼化全产业链。

  在滨海区打造的“绿光一体”生态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已经安装好的大片蓝色光伏电板整齐排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一座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光电青山”映入眼帘。该项目创新实施“坝坡造绿、场顶种草、草上发电”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将废弃渣场改造为“光电青山”,可实现年均发电量1.2亿千瓦时,有效替代标煤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万吨,将建成集绿色发电、生态观光、新能源科普于一体的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

  “我们立足全区资源禀赋,加快推动5.71GW光伏、218MW风电、100MW储能等新能源项目聚集发展,氢能、生物质、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同步推进,力争到2026年,全区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氢能、光伏、风电、储能等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规模,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滨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点“绿”成金 崛起蹚出“两山”转化新路径

▲ 白浪河畔满目青绿

  滨海,因蓝色生辉,因绿色惊艳。

  从一望无际的盐碱荒滩到移步皆是景的满目青翠,弥河生态绿廊工程、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城际生态廊道……绿色发展势头强劲的滨海步履铿锵踏新程,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从滨海区防潮坝沿途行进,坝外海水碧波荡漾,几只海鸥迎风飞翔;坝内则是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基地,一排排柽柳绿意盎然,郁郁葱葱。这片长7公里、宽300米的柽柳林,在渤海莱州湾南岸的防潮坝上筑起一道绿色屏障,成为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

  “滨海区一共种植柽柳将近一万亩,从2012年开始在滨海大规模推广,目前在海滩上面形成一片绿洲,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区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盐碱地改良上,滨海区坚持科技创新、科技兴绿,推动耐盐碱苗木良种大规模、产业化种植,改良盐碱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秉承研发与引进并重,鼓励扶持绿化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引进盐柳、黄金槐、木槿等一批耐盐碱苗木,成功培育了鲁台盐杨、潍坊滨海盐松、环海盐柳等新品种,积极推动耐盐碱苗木良种大规模、产业化种植,拥有湿地8.6万公顷。土壤盐渍化程度由原来的7%现在明显降低到3%,地表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

  盐碱地的改良解决了土的问题,水的问题同样需要解决。滨海坚持“把水留住”,南北纵向实施白浪河等干流河道疏浚,先后开展弥河、丹河防洪治理等“三河两带”综合生态治理工程,在丹河、崔家河等河海交汇处打造大水面,调节水利、储蓄水源,降低地下卤水水位、改善生态环境。

  从昔日“不毛之地”的盐碱地变成了今日“生机勃勃”新绿洲。滨海区走出了一条“盐碱地+”生态治理新路径,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新局面,成为“盐碱荒滩”变“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技改升级 走好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 弘润科技绿色低碳设备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是新型工业化强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前期,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公布了2024年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潍坊滨海区国邦药业兽药原料药项目、新和成医药中间体项目、天隅新材料项目等11个项目成功入选。

  为充分发挥重点技改项目的导向作用,更好服务支撑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省工信厅聚焦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产业基础再造等重点方向,每年遴选一批质量效益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牵引作用足的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发布年度重点项目导向目录。滨海区11个项目的成功入选,将会获得技改设备奖补资金、“技改专项贷”贴息资金、股权投资等财政政策激励,助力项目加快推进实施。

  今年以来,潍坊滨海区坚持政策引导、推动现有企业提质升级,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数转智改”,推动技术、设备、工艺、产品和管理方式全面升级,重点对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制订“五个优化”一企一策实施计划,加快总投资310亿元的65个技改项目建设,推动58家规上企业尽快完成设备更新改造,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能耗、排放标准,推动企业向现代化、科技化转型。

  眼下,滨海区工业企业正掀起一股技术改造热潮。潍坊滨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流程,一次性投资6170万元,组织研发力量,将现有间歇氯化工艺改造为连续氯化生产。改造完成后,简化了工艺路线,提高了安全性能,改造后氯化反应转化率较改造前提升了10%左右,且主要原料单耗明显减少,在行业内遥遥领先,一次性解决了生产与安全问题。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一批技改项目成为产业迭代的“生力军”,一批“旗舰”项目成为稳定增长的“硬支撑”,一批“蓝海”项目成为引领发展的“新引擎”,全区工业发展提速、量质齐升的势头更加明显。

  长风破浪,未来可期。随着滨海区“产业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的全面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深入推进,滨海的先天禀赋和后天优势将日益凸显,新质生产力动能日益积聚,正加速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张奇 刘继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