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塑造发展新优势 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长春日报发布时间:2024-06-24 13:57:42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低碳是高品质生活的潮流。经开区自获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持续推进“美丽经开”建设,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经开区持续推进“美丽经开”建设,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图片由经开区新闻信息中心提供)

  创新驱动让产业更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才能实现产业升级的破局起势,才能决胜未来。

  深谙此理,作为省、市工业经济主阵地,经开区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创新领域“大动作”频出,将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增量”。

  与长春理工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光电信息产业园”“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吉林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等一批科创孵化载体相继投入使用,总孵化、加速产业化面积126.95万平方米,区域创新活力显著增强……这是经开区构建“政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结出的硕果,也是该区开辟经济发展“新蓝海”,以创新驱动产业能级提升的缩影。

  持续培育科技创新主体。2023年,全区科技创新主体数量再创新高,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9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15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增幅连续5年保持8%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稳步上升,达到20.5亿元。高端人才“创业成果”不断转化为“产业效能”,院士项目均实现两位数至三位数增长,珩辉光电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辰芯、华大等头部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均占据一席之地。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整条产业链升级。马瑞利汽车车灯、法雷奥汽车零部件基地等世界500强项目和浪潮云计算中心、日本友成汽车模具及研发中心、吴太医药产业园、万丰机器人、安能电商产业园等行业龙头项目的落位为经开区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支撑引领产业提质升级。

  在创新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让经开区的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在经开区,一汽丰田发动机、大陆(纬湃)传感器、福耀智能化生产线、华众延峰彼欧自动喷涂生产线等68个重点扩能项目陆续上马,主导产业更加集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基础更加夯实。

  构建循环利用体系让发展更绿

  在“双碳”的时代背景中提高低碳竞争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经开区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水循环利用体系,通过引导福耀集团、长春卷烟厂、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一汽专用车等主要用水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开展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废水处理回用,同时区域完善污水纳管的建设,实现了单位经济产出水资源消耗的有效减少。

  构建了以能源基础设施为核心的能源供应网络。制定了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规划,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目标责任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建了欧文斯锅炉房、士安热力锅炉房、经开供热二厂及三厂锅炉房等,并对供热覆盖面积内的管网实施了改造工程,供热基础设施集中供热面积进一步扩大;对现存的燃煤小锅炉实施撤并改造;加强工业企业用能管理,推行节能改造,多管齐下,实现了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的显著降低,相比规划基准年下降了86.7%。

  厚植绿色底蕴让城市更美

  通过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强化“供暖期”燃煤锅炉监管,以及持续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等举措,全面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通过推进水功能区考核达标,持续开展兴隆山污水处理厂实施“驻厂式”监管等举措,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在城市发展的更多领域厚植绿色底色,“美丽经开”建设不断刷新着长春的面貌。

  此外,经开区还加强了城市绿化建设,已完成中山公园、梧桐公园、珠海路公园、北海公园、世纪公园等7个公园建设,累计增加绿量近150多万平方米,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周边环境。全力推进旧城改造,累计改造老旧小区近20个,改造面积26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超5万人。实施工业园区系统提升工程,在道路、水电气热、消防安全、污水处理、厂区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标准,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同时,狠抓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完成6个村20个自然屯整治任务,农村环境得到历史性改观。

  来源:长春日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