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扩内需 保供应 促低碳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2-02-22 00:00:00

  2月14日,随着天津“两会时间”结束,全国地方“两会季”正式落下帷幕。今年,能源电力依旧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扩大有效投资”“推进能源建设”“着力稳产保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被多个省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打响了“前哨战”。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地的关键之年。地方两会视角下,今年各地能源电力又有哪些新部署和新变化?

  扩大内需,投资消费齐发力

  近期,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1年经济成绩单陆续出炉,各地经济普遍实现恢复性增长,多个省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新的一年,地方经济如何布局?

  总体看,稳增长仍是各地2022年经济工作重心。在实施路径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成为经济发展重头戏。各地纷纷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发力,加快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去年,湖北经济恢复显著,以12.9%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今年,湖北将坚定不移巩固回稳向好态势,在能源方面提出加快建设襄阳宜城火电、荆州热电二期、随州电厂等火电项目和黄冈平坦原、咸宁大幕山、宜昌清江等抽水蓄能项目,实施金上—湖北直流特高压等输配电项目,推进宜昌、恩施页岩气勘探开发。

  河南、四川、新疆等地均将能源电力领域作为投资重点之一。河南将加快实施鲁山和辉县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争取陕电入豫工程核准开工。四川将加快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更加注重“两新一重”项目的投资拉动作用。新疆将推动“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开工建设,建强完善750千伏主干网架,并依托荒漠戈壁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加快新能源发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数字化智能电网项目建设。

  聚焦稳增长、振兴实体经济,甘肃提到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加快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的同时,甘肃提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将于今年建成“十四五”第一批风光电项目,并启动建设酒泉—湖南特高压工程配套风电、“陇电入鲁”工程及配套风光电项目。

  扩大内需、发展经济,不仅要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的关键作用,还需着眼需求侧,更好满足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为此,山西提出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积极发展首店经济、流量型经济。江西表示将于今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重庆激发县乡消费,鼓励区县开展新能源汽车促销、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海洋经济、冰雪经济……各地新一年部署中,能源电力与新业态、新模式有了更多交集。

  数字经济强省浙江提出,今年要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做大做强智能光伏等产业。山东坚定不移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推进自动化码头、智慧管理平台等智慧港口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福建着力壮大绿色经济新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和国内领先的电动船舶研发制造基地,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因势发展后奥运经济,河北将建设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推动冰雪运动、冰雪事业、冰雪产业融合发展。

  站在新起点,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新经济布局,不仅给能源电力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动力。

  能源保供,统筹发展与安全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要确保能源供应”“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

  今年,各地两会均对增强初级产品保障能力特别是加强能源电力保供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聚焦增储保供,正在转型发展的产煤大省山西将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依法合规释放先进产能,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加快5G智慧矿山建设,再建成20座智能化煤矿、500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辽宁将完善能源矿产保障储备供给体系,维护电力、供水、油气、通信、网络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黑龙江致力发挥煤炭、煤电基础保障作用,释放煤炭优质产能,今年力争新增煤炭产量300万吨以上。

  山东、重庆、西藏等地均部署建设多渠道能源保障网。重庆将畅通北煤入渝通道,启动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推进三峡电、川电、疆电入渝,开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内部挖潜。山东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进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加快建设鲁北风光储一体化等重大工程。西藏表示要加快川藏铁路供电工程二期项目进度,开工建设街需、冷达水电项目和雅中光伏基地,实现苏洼龙水电站投产发电,力争开工建设金上—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

  去年制定50条措施增产保供、圆满完成国家交付的18个省份煤炭保供任务的内蒙古,今年将在加强特高压外送通道和配套电源工程建设、优化蒙西电网东部末端网架和电源点支撑布局的同时,加大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力度,强化煤炭应急产能储备。

  同样着眼于“应急”,江苏提出要抓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备能力建设,有效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和抗风险水平。陕西将狠抓“优煤、扩油、增气”各项工作,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强化稳产、保供、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经历了2021年的特大暴雨灾害,今年河南将着力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加快推进住宅小区、重要用户地下配电设施防涝迁移改造。

  翻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聚焦能源保供,安徽推进燃煤机组发电量和工商业用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浙江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宁夏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加强协同监测监管,增强政府储备调控……新一年,各地能源保供措施各有侧重、不一而足,不仅表明了全社会保障民生福祉的积极行动,更彰显了“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信心决心。

  聚焦“双碳”,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今年地方两会,“绿水青山”“清洁低碳”“能源转型”依然是高频词。目前公开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普遍成为各地2022年重点任务之一。

  完善顶层设计是许多省份的首要任务。今年,湖南将出台全省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能源、用地、产业、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重庆将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实施方案。江西、福建、甘肃等地则明确要求健全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的目标清单来看,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成为众多省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上海明确加快闵行燃机、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新增光伏发电装机30万千瓦。浙江计划启动10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增风力、光伏发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陕西提出“加快陕北至湖北、神府、渭南三大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推进抽水蓄能电站、氢能示范项目实施”。

  今年,各地推出了打造风光氢储产业群、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动力电池产业升级等一系列举措,相关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风光无限”的青海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高质量建设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继续扩大两个可再生能源基地规模,集群化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壮大以新能源发电成套设备及关联设备制造为主体的产业链,积极培育光伏和储能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

  水电大省四川则将积极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凉山州风能发电基地、“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打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

  吉林立足自身优势,将更多资源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表示要全面开工建设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配套布局新能源电池等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带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应用,助力打造万亿级长春国际汽车城。

  此前,《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今年地方两会,各地服务“双碳”的目标规划均强调树牢底线思维,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

  浙江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江苏强调要平稳有序落实“双碳”目标,防止“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辽宁明确要求推进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行业碳达峰行动,坚决防止一刀切、运动式减碳。河北提出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敲定新一年发展路线图,正展现出新风貌与新气象。从一个车间、一家企业的生产作业和节能改造,到一个产业、一个地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再到整个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电力都将继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