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沼泽的*ST海润,已经两次延期上交所对其2016年年报事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从提出打造千亿市值目标到位居A股最低价股“榜首”,只用了2年7个月。
而陷入沼泽的*ST海润,已经两次延期上交所对其2016年年报事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据6月16日公告,原因系问询函涉及内容较多,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问询函的回复已经提交给上交所,正在等待审核,暂时无法披露。”*ST海润工作人员6月16日下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市值的陨落
曾经作为中国最大的晶硅电池生产企业之一,*ST海润是在2014年11月提出向千亿级市值上市公司的目标发起冲击。
“千亿市值是大家的一个共同目标,是当时的董事长杨怀进及公司团队基于市场和公司的状况提出来的。”前述*ST海润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根据当时杨怀进致*ST海润全体员工的公开信,未来3-5年*ST海润要成长为光伏行业的航母舰队,公司市值要壮大到800亿-1000亿左右。
彼时,*ST海润定增再融资的38.021亿元募资刚刚落袋,杨怀进明确表示,*ST海润是行业里相对比较健康的公司之一,已经规划杠杆撬动200亿左右的资金规模,全力开创公司发展的新格局。
而在当时,*ST海润的市值约150亿元。
但横生波折的是,2015年12月29日,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ST海润,同时公告杨怀进等辞职。之后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表明,杨怀进及当时的*ST海润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周宜可、董事兼常务副总裁张永欣,存在内幕交易违法行为。
据证监会认定,杨怀进等3人于2014年11月、12月多次讨论上市公司2014年度利润问题,并将2014年度业绩预亏的信息与前两大股东沟通,在前两大股东利用内幕信息减持之前,向其建议发布与上市公司基本面不符的高送转预案公告,存在误导性陈述。
而杨怀进本人于2014年12月31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ST海润250万股,减持金额1667.5万元。
“杨怀进辞职后,他的团队也离开了上市公司,但他还是公司第一大股东,辞职后没有减持。”上述*ST海润工作人员表示,“千亿市值目标是当时的团队定的,现在的董事长对此没有延续性。”
千亿市值目标中途流产,还源于*ST海润股价持续下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16日收盘,*ST海润市值仅为66.55亿元,并且以1.41元/股的价格,成为A股股价倒数第一的上市公司。
不仅如此,去年及今年一季度合计亏损14.63亿元的*ST海润,由于背负退市风险警示,保壳任务迫在眉睫。
“今年会不会扭亏现在没办法回答你,但我们肯定是奔着扭亏的目标去。”上述*ST海润工作人员称。
内部控制失效
一度想要打造千亿市值的*ST海润,在挣扎于保壳边缘之前,还曾是“圈钱”大户。统计显示,*ST海润累计融资总额为637721.11万元,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其目前的整体市值。
但*ST海润尚存在定增再融资的预期,据公告,其原计划非公开发行55069.23万股,募资148687万元,但今年3月3日以再融资政策法规、资本市场环境、融资时机等因素发生了诸多变化终止。
“这次定增主要面向董事长孟广宝,他现在只是小股东,未来不排除重启定增。”前述*ST海润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目前没有实际控制人。”资料显示,孟广宝的另一个身份是华君控股执行董事兼主席。
而2016年4月在*ST海润任职的孟广宝,在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涉及事项专项说明中,多有牵连。
上述专项说明称,在对*ST海润2016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时,发现内部控制失效,通过执行抽样审计程序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基础。
其中,2016年底,*ST海润的一项股权转让协议的签署和1.53亿元转让款未经*ST海润董事会审议;2016年9月21日,*ST海润为上海保华万隆置业有限公司进行16亿元的借贷担保,后者实控人为孟广宝,但未经过职能部门申请和管理层审核,直接通过了董事会的审批。
此外,孟广宝有关联的多家公司,在2016年度与*ST海润之间有大额的股权转让交易、购销业务和资金往来,而*ST海润未将这些公司识别为关联方,与这些公司之间的交易也未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审批。截至2016年底,预付给以上关联方供应商的预付款期末余额合计3.85亿元。
“公司目前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把会计师提出的问题整改完成。”上述*ST海润工作人员说,“针对年报提出内控问题,还要重新进行专项审计。”
*ST海润亦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针对会计师在年审过程中所提出的内控各项重大缺陷进行整改,争取2017年中报披露前完成整改,消除影响。
此间,孟广宝及其配偶鲍乐披露增持计划称,通过两人及所实际控制的企业,在6个月内合计增持不低于3亿元。截至6月12日,身为董事长兼总裁的孟广宝,与其关联方合计持有*ST海润1665.3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