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氢能 > 动态

站在风口上 氢燃料电池企业欲寻突破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07-13 00:00:00

如何持续降本?如何持续提升效率和寿命?如何优化行业生态?这是目前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双碳”目标让氢燃料电池站在无可置疑的风口。然而,近期部分先锋企业表示,这一风口上的行业眼下生存状况颇为艰难,如何不倒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前夕,是不少企业面对的重大挑战。

资本瞄准燃料电池产业链

据业内专家介绍,脱碳、零碳已成为全球共识,有70多个国家将氢能视为实现脱碳的一个最关键的技术路径。占全球GDP约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已经制定了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还有11个国家正在制定国家氢能战略。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的交通载体,因为“吃氢排水”,被看成终极最环保汽车,也成为拉动当前这一轮氢能发展的“火车头”。

目前,资本高度关注燃料电池行业。就在6月,燃料电池催化剂和膜电极制造商擎动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由申能集团下属创新投资平台申能能创投资,申能能创表示,这是对氢能产业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擎动科技将获得扩充产能、提升研发和市场拓展能力的支持。

同一时期,爱德曼氢能获清新资本的近亿元A轮投资,爱德曼是同时具备燃料电池系统和整体装备生产线制造能力的企业,在全国氢燃料电池系统的装机量和车辆配套数量方面位列前茅。

还有一批企业已在上市途中,公开信息显示,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上海重塑能源已提交科创板IPO申请,并回复了首轮问询。此外,东岳氢能进入上市辅导阶段;国鸿氢能计划今年完成上市前股改工作,明年登陆科创;国富氢能也进入上市前准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王菊表示,现在的燃料电池汽车就像10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电动汽车,是发展的初期阶段,有不少质疑,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但前景不可限量。

即使从中短期看,这一赛道已经具备增长潜力。东方证券新能源分析师卢日鑫分析称,根据《节能与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25年末,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0万辆,对应“十四五”累计销量约9.3万辆,按商用车、乘用车单车价值量120万元、40万元测算,“十四五”期间燃料电池市场空间将跃升至1038亿元。

政策未出 降成本任重道远

不过,虽然前景无限,但燃料电池汽车目前的状态并不尽如人意。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以及政策不明朗,行业整体收缩,当年这类产品销量1177辆,同比下滑超过五成。从2020年末起,利好氢能源政策频出,不过下滑趋势仍未止住。今年1月~4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0辆和188辆,同比分别下降52.1%和32.9%。

企查查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4900余家燃料电池相关企业,今年一季度新注册235家,同比增长86.5%。

“这些数据意味着,除去头部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和企业数量相差悬殊,大部分的燃料电池企业如今是没有订单,没有产品的一个阶段。”国鸿氢能副总经理刘志祥坦言,公开信息显示,国鸿氢能的燃料电池电堆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达70%以上,是该行业的头部企业之一。

“可以说很多企业处在一种焦虑状态。2020年我们等了一年‘以奖代补’政策,但是到目前,正式的政策仍未出台,在示范城市群如何加以推广,如何进行奖励,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刘志祥说,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不确定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事实上,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在倒闭边缘或者已经死掉了。2020年之前做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的有二三十家企业,到今天还在坚持的只剩几家。

政策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则是如何降成本。在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技术路线日渐成熟,智能化催化下,这类产品的规模效应愈发显著,成本下降更为快速,燃料电池汽车则不同。

卢日鑫介绍说,相较锂电池而言,燃料电池最大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缺乏配套设施,二是成本较高。

据了解,目前,燃料电池重卡要比传统柴油重卡贵很多,一辆传统重卡50万元左右,一辆燃料电池重卡大概需要200万元甚至更多。再看运营成本,柴油重卡6元多一升,而燃料电池重卡目前不管是采购成本、运营成本,都要比传统重卡高很多。

“商业角度不挣钱的事,企业怎么干?”刘志祥说。

燃料电池如何实现降本突破

“如何持续降本?如何持续提升效率和寿命?如何优化行业生态?这是目前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上汽旗下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表示。

卢兵兵指出,燃料电池行业如今面临四个痛点:氢气获得性少,成本高,材料依赖进口,法律法规不完善,批量化应用受到制约。其中最困难的还是降本。

他说,加强合作尽快推动燃料电池生态圈的形成,上游如何低成本制氢、下游如何低成本制造电堆系统等、如何尽快实现国产化等成为关键。

“对标锂电池,燃料电池需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卢日鑫说,从整车价格到运行成本,燃料电池成本优势仍不明显。燃料电池成本下降的路径探索包括,优化材料和创新制造工艺,利用规模化效应降低量化成本,建立标准化平台化的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的观点是,未来行业研究重点应围绕大幅度降低氢燃料电池系统和氢气成本,降低加氢站费用,提高催化剂使用效率等方面展开。

具体围绕两方面进行研发降本:一是通过探索削减除湿器、扩散层等部件简化系统和电堆结构;二是通过研发高温膜和抗毒阳极电催化剂,降低电堆对氢气质量的要求,实现燃料端降本。

清能股份总经理张弛表示,应该最先将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不依赖于补贴的商业化细分市场,比如长途重载领域。根据研究机构尼古拉的预测,燃料电池卡车成本将降至19万美元,这一点我国未来2年~3年内有可能实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