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氢能 > 动态

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章颢缤: 光伏+光热不需再“看天吃饭”

能源发展网发布时间:2021-03-30 00:00:00

光伏+光热可以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储存、换热系统和发电系统响应电网的需求,能够实现按需发电,太阳能的收集与发电过程已经实现解偶,不需要再“看天吃饭”。

中控光热发电技术有几大特点:储能、发电一体化,电力输出连续、稳定、可调度,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调峰、调频、功率备用、短路容量等多种辅助服务,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光伏和风电的比例快速提升,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电子装置并网也将带来系统低惯量和安全稳定问题,储能电池无法解决系统低惯量问题,电力系统依然付出很高的成本,配置大量、可靠、稳定、可调度的支撑性能源。光热发电的一体化的储能系统,具备稳定、可靠、调节性优异的特点,将是承担支撑性电源的理想选择,为电网容纳更多的风电光伏提供空间。

通过中控太阳能研究,光热发电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定位,一是成为稳定、低成本的基础负荷;二是成为灵活快速的调峰负荷,成为电网安全运行的守护者。3月1日,国家电网提出碳中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加快光热发电技术推广应用。中控太阳能做了大量技术方案研究,光热+光伏多能互补电站可通过特高压线路输出到外省,考虑到高压线路的过网费,仍具备外良好的外送经济性;光伏负责白天发电,早晚光伏发电不足时,光热利用热盐发电进行补充,以满足白天发电需求;光热白天不发电或低负荷运行,白天利用集热系统进行储热,光伏发电可为光热发电提供厂用电,光热发电可利用储热系统将光伏发电中的弃电进行存储。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光热还可配置天然气加热炉,加热熔盐,一旦光伏、风电都无法工作时,天然气可在极端天气下进行补燃发挥重要作用,大大增强电网的安全性。

中控技术研究了光伏+光热的多种配比方案,从中优选适合的方案,方案按照负荷曲线:上限按照光伏+光热互补系统容量的80%设置,超过上限的电量用于熔盐储能,结合某地送端季节性电量差异及特高压线路制定送电曲线,冬季白天12点~15点,夏季白天10点~17点,考虑满容量送电,同时考虑2小时的升降负荷时间,晚上考虑由光热满负荷提供电能。当寻找到合适的落地端后,将具备良好的外送经济性。

随着未来进一步的成本下降,在保证系统经济性的条件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热发电的比例,使得多能互补系统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

(本组稿件由吴昊、朱黎、许小飞、本报记者焦红霞采写整理)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