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综合新闻

云南曲靖供电局完善电网建设、升级服务质量 为民生增温 给发展赋能

北青网发布时间:2023-12-27 14:12:01  作者:杜明彦

  电网关乎千家万户的光与暖。“十四五”以来,曲靖供电局共投入33.1亿元建设电网,变电站数量、变电容量逐年递增,10千伏电网联络率、可转供电率达到83.08%和80.15%,比2020年提升22.27%和32.19%。与电网建设同步推进的,是供电服务质量的迭代升级。随着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各部门、专业间的壁垒被全面打破,链条化、系统化的客户诉求反映体系正在建立。

  滇东大地的历史,因电力而变;乌蒙山里的故事,因电力而暖。

  高寒山区的冷暖变迁

  曲靖市有不少地区是高寒山区,暖民心首先就是要温暖在大山里挨冻受寒的群众。城乡电网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让大山里的人民正在感受着和城里人一样的温暖。

  在曲靖市北部的会泽县大海乡,4017.3米的海拔高度,让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乌蒙之巅。在购买煤炭困难、村里电网网架薄弱的年代,村民取暖的唯一来源,只能是木柴。大海梁子海拔高,林木生长慢。李家村83岁的孟兴文砍柴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位于牯牛寨山腰的黄竹林。每次砍柴,他都要备好干粮,天刚亮就出门,到达黄竹林时,往往是下午6点多。还来不及休息,就要赶紧找来木柴,为山间过夜作准备。次日才开始拾柴,忙碌一天,方筹得够一马车的木柴。第三天从林间睡起后,要把木柴运往一个叫滴水岩的地方。直到第四天,用马车把木柴从滴水岩拉回家,才终于结束一回拾柴之程。在孟兴文80多年的人生中,这样的生活,至少持续了40年。

  “冬天冷的时候,旁边苦荞村里的路面全部是冰,一个多月的时间,人们根本无法出门,连菜园都去不了,一日两餐吃的白菜,都要提前囤积。”会泽县马路梁子江子村村民姚兴海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曲靖供电局统筹资源,聚力解决边远高海拔山区配网历史欠账问题。2020年以来,先后在会泽县、宣威市两个网架薄弱的突出县(市),启动乌蒙革命老区电网改造工程,工程投资28146.21万元,涉及项目412个。2022年底,会泽县南片区网架优化完善工程全面展开,2座35千伏变电站的总变电容量,由15兆伏安增至35兆伏安,一条总长10公里的35千伏线路新建而成,改变了该区域一条线路连4座变电站、供5个乡镇11万人口的网架结构。

  如今的大海乡,10千伏线路联络率高达75%。和全乡的所有家庭都一样,孟兴文二层楼房的家中,各种电器一应俱全,冬季取暖问题可通过使用烤火器、暖风机、电热毯等解决。距离汤有清家不远处的会泽群林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淀粉生产车间,年均生产淀粉5000多吨,养着牦牛、黄牛近300头。姚兴海家告别出行难……会泽县四大梁子(大海乡、火红乡、马路乡、驾车乡)的年停电时间从2020年的88小时,减少至2023年的11.5小时。

  饮水常思的电网深情

  在马龙区马过河镇鲁石村委会上关坝村,77岁的李朝贵总结出了一条受用数年的养生经验,“天冷的时候干完农活回家,先洗个热水澡。不仅人舒服,疾病也会少很多。”这个看似普通的生活习惯,对于鲁石村村民来说,却是种不寻常的幸福。

  鲁石村位于马龙区与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交界处的山上,早年村民喝水,要去到数百米外的山脚河里去挑。一来一去,足足要半个小时。即便是青壮年男子,每次挑水都要休息两次才能到家。

  以前,洗澡对鲁石村村民而言,是难得的“奢侈享受”,男子通常数月才会去几公里外的水库洗澡,而女子只有分娩的时候,才能洗到热水澡。“我们能够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离不开供电部门的支持。”李朝贵说。

  如今,凭借着可靠的电力供应,鲁石村859户人家通过开挖机井、在出水点建设抽水设施等方式,全部解决了饮水难问题。

  由于地质、气候等原因,缺水是曲靖广大农村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沾益区播乐乡副乡长卢林聪说,全乡下辖的10个村委会,如今人畜饮水全部依靠电力。

  在鸭团村,由于挑水路远、山路又陡又滑,摔倒摔伤是常有的事。在会泽县乐业镇黑山村,村民自编自唱的饮水歌谣流传已久:“滴水贵如油,天天为水愁。一盆洗脚水,留着喂猪牛!”

  黑山村半山村民小组位于大山坡上,全村100多户人家,过去饮水全靠人背驴驮,每家每户用于储水的坛坛罐罐都有十几个,村民操办丧事、喜事时,要专门组成驮水队去运水。2021年,3台容量均为50千伏安的变压器,替换了村里之前的一台30千伏安变压器。自此,村里人畜饮水再不用愁。村里原本要等天落雨才能耕种的土地,现在靠抽水浇灌种上了80多亩辣椒。早年放学后把背水当作第一件事的张是柱,在家养了100多头牛羊。

  在保障群众抽水用电等民生领域,曲靖供电局在电网规划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在2020年实现全市所有自然村“村村通动力电”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优化线路布局。针对农业生产生活抽水点多面广,用电的季节性、随机性、动态性特征明显,以及广大客户实际需求,曲靖供电局在客户服务领域组建成立了问题管理中心、业务监控中心和增值产品推广中心。问题管理中心通过95598供电服务热线、客户走访、设备数据分析、政企联动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收集客户用电诉求,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从用户视角出发,深挖问题根源,评价群众用电问题办理质量。业务监控中心聚焦业务短板,发布日、周、月监控问题清单,开展跟踪督办;对短板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及时预警、告警,进行问题会商。增值产品推广中心着力洞察群众用电需求动态,在配电设备运维、应急抢修、带电作业等领域提供优质供电服务。

  在“三中心”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改进评价管理和应急服务管理,建立日通报、周监控、月分析机制,对直接触及群众、影响群众用电体验的业务多维度、全方位按日、周、月开展评价,实现问题“看得见、管得着”。同时,在全市92个供电所全面推行“网格经理制”,为辖区内群众指定供电服务对口联系人,让群众在遇到突发用电问题时,能及时找到对应的供电所“网格经理”,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银线编织的深山“富梦”

  沾益区大坡乡妥乐村妥乐四村,是一个孤悬于牛栏江边千米悬崖之上的村子,孤独地生活在大山深处。虽然入村的道路已经开通,但驱车到村委会仍需约一个小时。

  全村5户人家全姓胡,已经在这个大山上生活了4代人。村民在与外界的接触往来中,求富的梦想在跃动。而这一梦想,因电力加持而实现。

  50岁的胡正学,种烤烟已经20多年。近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能靠着20多亩烟叶,获得10多万元的收入,他家早年瓦房所处的地基上,建起了面积近300平方米的3层楼房,整洁的院落里,摆放着刚买不久的面包车。

  胡正学说,他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烤烟,而烤烟种植的“拐点”,始于电力。

  4年前,胡正学建起了第一个电烤房,当年,烤烟种植面积就增加了一倍,而烤烟的收入更是增加了3倍多。第二年,第二个电烤房随之建成。“电烤房能精准控制烘烤过程各个阶段的温度、湿度,保障烟叶质量。同等数量的生烟叶,用电烤房烤的,比用土烤房烤的,要多卖一倍还不止的钱。”胡正学说。

  电力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烟叶的烘烤。在前期栽种环节,胡正学利用电力抽水,让10多亩烤烟能赶在节令前移栽,增加了生长的周期。当下,妥乐四村5户人家,4家都住上了2层、3层的楼房。

  村民便捷用电和拓宽致富渠道的背后,是供电部门的艰辛付出。对此,妥乐村委会监委主任刘党平经常念念不忘。他说,在村里电网改造期间,为更换村里的电杆电线,供电部门租来挖机,硬生生在数百米高、坡度近九十度的悬崖上拖拉电杆,一天才能拉一根。仅仅挖机租金,一天就要2000元。改造完村里的线路设备后,供电局投入的资金达60多万元。

  这样的例子,在曲靖供电局近年的电网建设中不胜枚举。在沾益区德泽乡米之嘎村委会窝子地村,供电局为升级李家顺、李家林兄弟两家的供电线路,新立了整整34根电杆,架设了2000米绝缘线;在陆良县活水乡砂锅村,为解决张九强一家人的用电问题,供电局组立电杆18根,架设线路850米。除了关注散居的孤村独寨外,曲靖供电局还把边远村落作为重点,倾斜电网投资,分梯队分层次,逐年实现乡镇电网供电能力提升。

  西泽乡是宣威市配网短板突出的乡镇。供电所所长单祖英介绍,他参与客户电压现场测试时,220伏的供电,到达客户家中时只有146伏。今年,西泽乡获得了1149万元的电网投资,在完成56个低电压台区治理后,全乡的10千伏线路联络率、自愈率实现大幅提升,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也得到全面加强。(杜明彦)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