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综合新闻

电耀阿佤山——云南沧源电网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两年下降近50%的背后

南方电网报发布时间:2023-08-29 13:33:19  作者:刘杰 等

  编者按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位于云南省临沧市的沧源县正瞄准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推进产业建设。目前已建成班洪葫芦王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门新村、芒阳永农秋、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沧源边境经济合作区火热建设中,同步推动多个大容量光伏项目。

  云南电网公司加速推进“电耀阿佤山”工程,为临沧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电力支撑。

  86.3小时!61.9小时!50.9小时!2020—2022年的3年间,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大幅度下降。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甚至小于了10。对于一个电网基础薄弱的县来说,成绩实属不易。

  一切要归功于“电耀阿佤山”工程。云南电网公司临沧供电局试图通过这个工程,用3—4年的时间重塑沧源电网,到2025年,建成安全可靠、绿色智能、柔性开放的新型边疆智能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5%,客户平均停电小时数下降至8小时/户以内。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抓住南方电网公司‘优东提西、强地带县’‘百千人才去西部到基层’的机会,利用‘电耀阿佤山’工程这个平台巩固现有经验,加快数字化转型,形成沧源模式,推广至临沧其他县供电局,为临沧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电力支撑。”云南电网公司临沧供电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沈力总结道。

  重塑电网

  “沧源电网十分薄弱,历史欠账多,35千伏线路一线多串、单侧电源单T接,15回10千伏线路因是单辐射线路无法实现转供。”田永华之前是沧源供电局配电管理所员工。2022年底沧源供电局管理体制改革之前,电网生产问题主要由该局配电管理所13位员工负责。田永华告诉记者,沧源电网数字化程度极低,一旦线路跳闸需要员工挨点查找故障,耗时耗力,“疲于奔命是我们工作的特点”。


8月24日,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高山峡谷间的10千伏线路开展巡视。 潘聪 摄

  早在2021年3月,云南电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甘霖就提出,未来3年,云南电网公司将安排投资96.2亿元,重点聚焦降低电网风险、解决35千伏一线多T接、治理10千伏高故障率线路、缩短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提升配电自动化水平、降低作业人员环境隐患等问题。“2021—2023年,云南电网公司将集中啃下主网风险大、配网硬件差等‘硬骨头’,加快补齐电网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电网安全和供电服务水平,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这正是“电耀阿佤山”的题中之义。

  被老百姓喊作“停电局”,员工每日“疲于奔命”是“症状”,“病因”在于沧源电网薄弱。如何“扶正”弱小的电网,那就要做好规划,科学调度人、财、物。通过建章立制、优化整合,把沧源电网结构理顺,把员工的潜力激发出来。

  2021年11月,云南电网公司组织力量制定了“电耀阿佤山”整体方案,从源头明确“电耀阿佤山”是一项需要持续推动的工程,要通过3—4年的持续投入,到2025年从根本上解决沧源电网网架突出问题,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5%,客户平均停电小时数下降至8小时/户以内,综合电压合格率由99.06%提升至99.5%,配电网综合线损率由4.89%下降至3.91%。

  目标被拆解成每年的具体任务,波浪式滚动投入资金、人力。2021年沧源投产了110千伏芒卡变二期工程、35千伏班老变三期工程、35千伏岩帅变二期工程。完成完善网架结构、解决重过载低电压、高故障线路治理、自动化开关等配网项目96项,自动化有效覆盖率提升到76%,可转供电率由2020年的32.6%提升到2021年的58.7%;客户平均停电时间由2020年的86.3小时/户降低到2021年的61.9小时/户。2022年,电网投资继续增加,开工建设110千伏勐董变三期工程,实施配电网项目66项,可转供电率提升到74.42%;客户平均停电时间降至50.9小时/户。近两年,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下降近50%。2023年,预计实施配网项目61项,到年底自动化有效覆盖率提升到100%,可转供电率升到92.16%,客户平均停电时间控制在20小时/户内。这一切离不开政企联动。2022年3月底,临沧供电局与沧源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将“电耀阿佤山”边疆智能配电网建设纳入框架协议。今年成立“电耀阿佤山”边疆智能配电网示范区和沧源县供电可靠性管理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推动“电耀阿佤山”各项工程的落地。沧源供电局勐省供电所副所长段浩成为专班的一员,平时在沧源县政府现场办公,随时协调沟通、处理电网建设中相关的信息、问题。

  管理变革

  “电耀阿佤山”还意味着沧源供电局管理体制的变革。

  一方面,临沧供电局党委牵头组建了“电耀阿佤山”电网全面提升工作专班,驻点、驻所帮扶沧源供电局。专班按照A、B、C团队(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层级协同开展,其中,A、B团队主要以广东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云南电科院等单位的帮扶干部,以及沧源供电局领导班子及临沧供电局各部门、单位骨干为核心;C团队则是从临沧供电局各县局抽调新员工组成。

  专班A、B团队和沧源供电局老员工作为双导师,联合培养专班成员成为专业精、管理强、觉悟高的专家和能手,专班成员回去后以点带面教出更多好苗子,实现人才和企业的共同成长。

  另一方面,沧源供电局调整企业架构。原来该局各供电所为三类供电所,只负责营销,配电运维抢修工作主要由沧源供电局配电管理所承担。沧源县国土面积2446平方公里,从县政府所在地勐董镇至东西端的岩帅镇、芒卡镇均要近3个小时,如果路遇泥石流或者山体滑坡,时间会更加长。企业架构调整后,沧源供电局6个供电所全部变为一类供电所,承担生产、营销两类职能,抢修等生产运维职能进一步下沉,方便快速抢复电,减少客户停电时间。同时沧源供电局首次成立了带电作业班,目前编制5人,今年7月已经开展带电作业5次。这支沧源供电局的“特种尖兵”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电耀阿佤山”工程逐渐显露它的成效。

  采访中,几乎每个供电所的员工都喜笑颜开。他们不约而同提到,“如果去年你来采访我们,你可找不到人。我们都在山上‘玩’呢。”“漫山遍野找故障,哪有时间陪你聊天。”翁丁景兰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张仲琴说:“他们没有‘扯谎’,去年翁丁村寨停电多次,今年到现在只跳了2次,还是分钟内恢复供电。”


工作人员检查电表。 潘聪 摄

  按照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沧源县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少于10小时。“我们以前常说沧源是由原始社会末期一跃千年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直过区,我们沧源供电局其实也是‘直过供电局’,飞跃式、拔节式成长。”勐角供电所副所长杨金华说道。

  思维革命

  但是,沈力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两个词是“悠缓”“扎实”,这不是批评,而是对沧源供电局深思熟虑后的深切期许。

  “沧源的劲头现在全起来了。今年我们要冲标杆县区局,我们希望重点打造双江供电局,但是沧源供电局中层干部直接找到我,特别有底气地问‘为什么不是沧源’?他们的精神完全激发出来了。”

  原来的沧源是什么样子?沈力在一次调研中发现某条线路跳闸次数特别多,结果员工回复他:线路不就是跳的么。

  这句话怼得沈力哑口无言。的确,是线路就可能会跳闸,但是现在员工不会这么说了。“信心就是黄金。现在的沧源是黄金万万两。”不过沈力想让他们悠缓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一些,工作做得再扎实些,也希望通过“电耀阿佤山”工程为临沧供电局储备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

  因为,“电耀阿佤山”工程不仅是沧源供电局一个单位的事情。自工程伊始,临沧供电局就已经明确,“电耀阿佤山”要系统提炼一套县局日常核心业务管理中的有效办法、流程指引,通过固化机制输出经验,形成临沧供电局配网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模板”和“教材”,输出带动临沧其他县局业务管理水平提升。

  “这注定是一场必须入心入脑的‘革命’,核心是数字化转型。”沧源供电局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林勇认为“电耀阿佤山”工程本质上就是数字电网建设,这必须也必然将在思维上重塑员工。“以前我们的员工需要漫山遍野找故障,现在有了智能断路器等设备,我们对故障的判断越来越准确,也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你对这些智能设备的运作逻辑是否足够了解?给你配发的直流试送仪、无人机怎么让它们功能最大化?未来可否在生产运维中提出新的合理化建议?以前用蛮力,现在更要用脑子。智能可能意味着许多以前没见过的问题,你怎么解决?”

  临沧临翔供电局中级检修试验工万芳参加了“电耀阿佤山”电网全面提升工作专班,她是C团队成员。她在专班工作群里非常活跃。这个群不仅有C团队成员,还有从云南电网公司从广东电网公司引进的帮扶干部苏春发、郭润凯、张迎晓等人。平时,苏春发等人会把某条线路录波收集情况发到群里,点名学员结合报文信息进行录波分析,有的要采用录波画图等方式过程分析,有的要从营销指挥角度分析某条线路分段试送的思路和优缺点,针对学员的分析,大家再做讨论。不仅万芳,许多成员因此得到了提升。


工作人员在开展用电宣传工作。 潘聪 摄

  临沧耿马供电局段学杰提到专班中自动化开关与故障录波课程,“一方面是知识的掌握,比如某条10千伏线路跳闸时,我通过查阅开关动作信息,快速判断故障位置,迅速调整抢修策略缩小故障查找范围,实现了快速复电,很有成就感。我现在可以通过判断绝缘子破损、树障、相间短路这几种配网常见故障的波形特点,分析判断故障类型,为快速故障查找奠定基础。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

  郭润凯试图在工作中让学员能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员的反馈来看,专班在这方面很有效。段学杰提到:“我以前不太留意故障时自动化开关的动作信息,查找故障主要听从班组长安排,被动接受任务。但是现在会自己研判、分析、思考。”郭润凯认为这种思考能力非常关键。当员工具备思考能力时,就可以主动学习,主动解决问题。

  临沧双江供电局配电所抢修班班长张信东决定把专班中学到的管理知识运用到自己以后的工作中去。“我以前认为能带着班员干活就行,现在知道带好一支队伍,班长、所长必须要有管理的意识,班组业务怎么管、班组绩效如何管、班组士气如何提、班组人才如何培、班组目标怎么定等等都是学问。最简单的比如‘解剖麻雀’七步法:从数据源头入手—明确主要矛盾—发现深层次问题—规范标准和要求—分析资源保障—明确优先级—强化专业协同。”

  队伍向好

  “其实‘电耀阿佤山’工程解决了非常多具体的问题。比如2022年11月,我们组织人员摸排沧源电网现状问题,增补规建生产问题258项,完成了18条重点线路一馈线一分析图。我们集中解决了96台久整未治、常年线损异常的台区,实现线损异常下降。年初我们还关注到沧源每次跳闸多有自动化开关不正确动作,我们就从定值优化设置、开关缺陷梳理、自愈覆盖率提升等7个方面组织查找沧源自动化开关问题和优化配置100多项,现在自动化实用率和重合闸率得到很大提升。”苏春发认为这些既是任务也是手段。“小到课程、工作群里的培训、会议纪要的撰写,大到具体工作的执行,我们要从思维上培育出一批人才来。”

  今年下半年,专班还将从沧源实践出发,总结沧源供电局电网全面提升方案,形成6条专业线的提升行动计划。最终建章立制,总结提炼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沧源模式。通过提炼一套县供电局日常核心业务管理中的有效办法、流程指引,形成临沧供电局配网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模板”和“教材”,输出带动临沧其他县局业务管理水平提升。

  事实上这也是“电耀阿佤山”称之为工程所在。“它首先是由一系列工程组成的,解决物理意义上电网薄弱的问题。同时它还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管理等组织方式的变革,让员工变得更有积极性,通过更有实效的培训让员工懂得怎么干。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员工举一反三,当工程所具备的平台、外力全部撤走时,员工依然有非常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这个模式能复制到临沧其他县供电局。”沈力说。

  一切都在向好。

  班洪供电所副所长李雷从“打地鼠式”地解决单个问题中解放出来,现在是全面考虑、全盘解决,学会了规划的思维。不用漫山遍野找故障的杨金华现在终于有时间认真分析自己所的一系列数据,“从数据、核心指标出发,把工作做好。”

  2021年入职的员工杨志伟已经加入了带电作业班,苦练带电作业本领,“梦中都在重复动作。这是我们的未来。”

  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的变化也会造就不同的企业。当他们的潜力、信心全部被激发出来时,事情也将近乎于成。

  本报记者 刘杰 见习记者 潘聪 通讯员 陈波 王宇 杨艳玲 张梦萍 徐军华

  记者手记

  数字电网建设破“哀牢之境”

  云南的地形犹如狂风暴雨中的海面,大部分地表都是巨大的山脉,不同山脉相互交叉分割,一片混乱。位于古哀牢之地的沧源,就在这样的山脉中。它地处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南延部分,属滇西纵谷区,澜沧江、怒江就在它不太遥远的东西两侧。

  自然环境造就的隔绝让人显得特别孤独,刮风下雨雷击造成的故障让供电员工更绝望。他们似乎只能以个体之力对抗大自然出的难题。在采访中,有的员工提到以前出任务,一整天很正常。只要没复电,他们多数时候都在山里打转。有的瓷瓶断裂就一条微缝,只能靠人眼辨别。黑夜的大山一点儿都不浪漫,什么鸟鸣虫叫什么森林独有的气味在极度困倦的时候统统消失。长此以往,员工也变得很懈怠。这种懈怠不是不工作,而是头脑无法思考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这种局只能通过数字电网的建设来破。人终究是点状的,智能设备却可将各处数据集中在一处,且自行分析判断执行。通过安装智能断路器,员工就能定时收到信息,缩小故障查找范围。通过使用直流试送仪就可以再次缩找范围。电网更加坚强,自愈能力更好时,员工也就更多的时间思考工作怎么可以做得更好。

  如同一位采访对象说的,“见子打子,只能被牢。人必须要跳出‘牢’,才能打破‘牢’。”数字电网建设打破了员工疲于奔命的宿命,帮助他们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相信他们也会用“火眼金睛”建设更强的数字电网。

  本报记者 刘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