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综合新闻

“小康电”助塘约成为“明星村”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0-04-13 13:17:45  作者:谭镇林

  阳春时节,乍寒初暖。走进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玉带绕村的洗布河与塘约河清澈明亮,飘逸洒脱;矗立山间的电杆与银线将10个自然村寨紧紧相连,接通千家万户;远远望去,百余栋粉红色的新式别墅连成一条条匍匐的卧龙,于青山绿水间向前延伸,格外耀眼。

  “今年,我们村已开始着手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人大代表、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介绍,塘约村近两年在“小康电”的助力下,建起了3000余亩果蔬种植基地、4星级综合服务楼、农作物冷库、水肥一体化等项目,形成了“抱团发展”的“塘约经验”,彻底摆脱了贫困,成为全国留得住乡愁的“明星村”。

  思变 在废墟上进行的农业转型

  2014年6月3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向塘约村袭来。洪水洗劫后,原先的泥土路被洪水冲垮、老房屋被洪水冲塌,导致那一年地里的农作物颗粒无收。

  之前,村民靠传统农业勉强度日,这场洪水将之冲得一贫如洗。“是穷到底了、困难到底了,大家才重新走上全村抱团发展的集体化道路。”塘约村村委会主任彭远科说:“我们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全体村民自愿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里。”

  为了保障合作社的正常运转,贵州电网公司安顺平坝供电局先后对塘约村的10千伏、400伏和220伏线路实施绝缘化增容改造,把原来容量仅为30千伏安、50千伏安、100千伏安的变压器更换成200千伏安和400千伏安的低损耗、高性能变压器,供电能力提升了6倍。

  “2019年,村里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转型,果蔬种植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彭远科介绍,以前电压不稳定,村里的每一块地都得村民亲自浇水、施肥,有时遇上恶劣气候便很容易影响收成。现在3000余亩的果蔬种植基地几乎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不仅种植规模扩大了,还解放了村民的劳动力、降低了种植风险。

  在左文学看来,果蔬的成规模种植只是塘约村迈向农业转型的第一步。接下来,塘约村还要在已建成的约1000平方米农作物冷库基础上,加速建设农作物包装厂、产品交易市场、中央厨房等项目,拓展产业链,实现“定制+加工+包装+配送”的智慧农业2.0。无疑,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电力的支撑。

  农业是农村发展之本。农业兴,乡村才能兴。依靠智慧农业,塘约村从2014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一跃到2019年人均收入2万余元。这个经历了洪灾、在废墟上进行农业转型的村庄,仅用了5年的时间,便实现了从国家二类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嬗变。

  革新 由一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

  在塘约村,有一个“老年协会”,是最富有特色的组织之一。老年协会会长曹友明说:“塘约村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600余人,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是外出打过工的。”

  30多年前,他们中的很多人曾是“打工仔”“打工妹”。一趟趟“盲流专列”把乡下人如集团军般拉到全国的劳务市场。火车启动的汽笛声响得让人心慌。

  今年49岁的左文学,也曾在年轻的时候到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做电工。左文学说:“做电工,现学的。但是没做多久,我便感觉到这不是一条路,一家人就这样分开了。打工半年,只带回家1000多元钱。要租房、吃饭。本应是蔬菜的种植者,却成了蔬菜的消费者。家里的房子空着,新婚妻子独守空房……这是好日子吗?”

  彭远科算了算,塘约村一共有3500余人,但外出打工最多的时候便有1100余人,青壮年几乎全走了,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如今,在“小康电”的助力下,村合作社的规模越来越大,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38万元。

  在村委办公室工作一年多的罗超,是土生土长的塘约人。罗超说:“村里的产业结构越来越完整,不仅有了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还有了以制衣厂、制包厂、藤编厂、水厂等为主的第二产业。”

  家门口便可就业,回乡发展的青年人越来越多。女的回来开起了发廊、服装店、小超市和家常餐馆,男的则大多参加到村合作社的项目中。甚至村里的小轿车多了,便有人开起了小型修理厂。

  “有了稳定电、优质电,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不再是个梦。”青年男女把打工学到的本事带回家乡用起来,从前荒凉的“空壳村”开始热闹了起来。

  左文学说:“今年,依托第一、二产业,村里还将发展民俗建设和共享农庄,打造第三产业,力争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村中心地带已看不见电线,但看得见电灯,村里有了新容貌。”

  如今,塘约人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建设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小康电”的注入使得村里有了自己的产业,把乡愁留在了这里。 (谭镇林)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贵州安顺供电局助力紫云整县脱贫目标“冲刺”

贵州电网公司安顺供电局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发挥行业优势,实施精准对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助力紫云县向整县脱贫目标“冲刺”。
党政文化20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