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要闻纵览

电力兴农 “东方红城”稻飘香

南方电网报发布时间:2024-10-11 15:31:02  作者:包莉婷、杨秋莹、刘思雨

  10月初,距离晚稻收割不到一个月,稻香已弥漫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万亩油占米生产基地。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的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 杨秋莹 摄

  海丰县是“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故乡,也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东方红城”之称。近年来,海丰县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科技助农兴业,擦亮油占米等本土特优农产品名片,让老区人民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走进海丰油占米新品种选育与展示基地,“油占强‘芯’科技赋能”8字标语映入眼帘。基地承担油占米主打品种的提纯复壮、新品种引进与筛选等功能,65亩试验田里,近117万株水稻长势喜人。

  “选育与展示基地远离水源,我们建设了3个自动抽水泵抽取地下水灌溉,电缆从入口线杆铺设到田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海丰县农业特聘专家陈建伟介绍,“水稻栽种需要间歇抽水灌溉、排水晒田,充足稳定的电力,助力我们高效管理稻田,为育种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目前,陈建伟的团队成功繁育“香雪丝苗”“莲香丝苗”等产量高、抗性强的油占米新品种,在海丰全县广泛种植。其中,可塘镇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年总产量约3.2万吨,每年油占米全产业链收益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六成以上。

  “以前买的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现在种植的都是优良品种,每亩每季还比以往增收300块。”可塘镇罗边村村民郭义溪说。改种油占米,让郭义溪尝到了种植“科技米”的甜头。今年,他承包100亩土地,两季水稻收入预计超过10万元。

  在照料田地的间隙,郭义溪积极参加合作社、农企举办的农机驾驶培训和考试,并于2023年购置一台新型拖拉机。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力,农忙时,不仅自家农活不用愁,他还被其他农户请去犁地、插秧、收稻,“一天能挣上千元。”

  在可塘镇五罗片区,供电人员结合“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整治工程,拆除农田深处的老旧电线杆,将高压线路迁改到路边。截至9月,广东电网公司汕尾海丰供电局共计完成198个行政村的“三线”整治工作,整治完成率97.5%,既提高了乡村“颜值”,也为田间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提供便利。

  “线路整改后,无人机好飞很多。”时值水稻灌浆期,病虫防控工作极为关键,汕尾供销中禾农业科技服务公司业务经理马毅力忙碌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无人植保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马毅力介绍,在政策扶持下,精准、智能的田间管理模式受到农户欢迎,“今年上半年,我们开展无人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面积约6万亩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水稻面积约12万亩次。”

  从“地下”到“天上”,农业科技的身影处处可见;从“一粒米”到一个产业,海丰油占米成为汕尾响当当的农业“金字招牌”。数据显示,海丰全县实现油占米年种植面积44万亩、产量约16万吨、综合产值约20亿元。

  “大米加工厂变压器、配电柜、线路等用电设备电流电压正常,生产线月底开工作业没有问题。”在与海丰油占米新品种选育与展示基地相距不到百米的广东中荣农业有限公司,供电人员正进行用电安全检查,助力企业打好秋收“准备仗”。

  “届时稻谷收购入厂,从烘干、脱粒、抛光、包装到码垛,均由一整套全自动设备完成,24小时不间歇作业,高峰时期,仅烘干工序,日烘干量达150吨。”中荣公司经理黄海鹏说,“供电人员服务周到,我们从不担心电力供应问题。”

  近年来,除了开展“三线”整治工作,汕尾海丰供电局持续开展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2023年,全县农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压降至3.49小时,同比降低3.85%,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站在可塘镇万亩油占米生产基地的田埂上,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一株株稻穗渐趋饱满,是丰收在望的动人预兆,也是科技助农兴业的最好见证。(南网报记者 包莉婷 通讯员 杨秋莹 刘思雨)


上一个:返回列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