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山西省出现大范围降温天气,北部地区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1摄氏度。在山西省最北端的大同市,今年新完成“煤改电”改造的13438户用户已于10月1日采暖季当天用上电热设备,而在山西省最南端的运城市,电网员工正加班加点、忘我奋战,确保11月15日采暖季开始前完成全部“煤改电”任务。
2016年以来,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煤改电”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煤改电”三年攻坚方案(2018~2020)》相关要求,竭尽全力守护碧水蓝天,保障群众冬季清洁取暖,书写了国家电网人的责任与担当。
从大局出发 为群众着想
“今年的‘煤改电’户数最多,超过过去任何一年,各单位要集中精力打好攻坚战,确保按期完成改造任务。”近3个月来,在相关会议和各种场合上,国网山西电力负责人都会一遍遍地这样强调。
2016~2019年采暖季,国网山西电力累计投资34.4亿元,完成“煤改电”40.03万户,完成采暖电量18.92亿千瓦时,相当于在能源终端消费环节替代散煤消耗106.0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8.8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等污染物60.12万吨,改善大气环境。
今年,国网山西电力共接到全省11市安排的31.27万户“煤改电”任务,是过去4年来总改造量的78.1%,为历年最多。
“电网企业对‘煤改电’工作最大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电价优惠和改造投资方面,‘煤改电’用户越多,电网企业的投入也就越多。按最低居民生活电价估算,2016~2019年采暖季,国网山西电力累计在‘煤改电’方面贴补电费达平均每千瓦时0.19元,总计约3.595亿元。”山西省相关部门有关人员表示,“2020年改造完成后,贴补的电费会更多。”
数字显示,今年,除朔州市外,国网山西电力所属其他10个市供电公司“煤改电”户数分别较去年明显增加。其中,运城10.89万户,占全省总量的34.8%,长治5.15万户,占全省总量的16.5%。2020年国网山西电力下达的“煤改电”总投资达到12.1亿元,为前4年总投资的35.2%。
“‘煤改电’工程关系环境治理和群众生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无论时间多紧、压力多大,国网山西电力都要从大局出发,为群众着想,坚决完成这一任务。”国网山西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宏新说。
差异化改造 精准化投资
为了圆满完成这项工作,国网山西电力从实施方案抓起,力求措施制订得越来越细,为节省投资、加快进度、保证安全和工期打下坚实基础。
“煤改电”工程投资大、收效微,如何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企业投资是企业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国网山西电力要求各单位深入调研,做细做实投资预算,既满足群众正常采暖用电,又要把投资降下来。
按照上述要求,国网山西电力所属各供电公司进行了精心筹划和周密安排。运城供电公司围绕效率效益,做到差异规划、精准投资,提出“优先直接或零散接入到网架强、容量足的地区,优先将资金投入到亟待改造的区域”两个原则,使今年每户投资同比减少3760元。运城供电公司围绕安全、质量、进度,统筹资源、有序推进,将全年配网检修、技改、新建等工程优先安排在上半年,采取供应商寄存方式提前做好物资储备,使工程较去年提前45天开工。
长治供电公司今年“煤改电”工程共计投资2.09亿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13.39千米、配变669台、低压线路431.26千米、接户线440.95千米。为确保工程建设快速推进,长治供电公司根据工程量大小对施工分包单位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保证施工力量有效利用;采用双周例会制召开推进会,每周通报工程实施进度,进入10月份后采用日报形式进行通报,督促施工进度。
晋城供电公司今年共改造“煤改电”户数1.29万户,较去年增加7432户。为确保“煤改电”工程更经济、更高效,晋城供电公司对以往“煤改电”用户采暖季的实际用电负荷大小进行重新核定,在确保安全稳定供电的前提下,将原来户均8千瓦的负荷设计调至户均5千瓦,同时将原来双进线双表计量改为单进线单表计量,使户均投资由去年的1.7万元下降至4600元。
阳泉供电公司精准供应工程物资,对施工所需的5313根电杆、135.52千米10千伏线路、206.39千米低压线路、239台配变和9131只表箱编制了建设物资明细表,按照两周后的施工进度计划开展物资供应,做到施工与物资供应精准匹配。
“方案的具体细化,为安全经济高效推进‘煤改电’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精准投资成效更为显著。根据测算,2020年全省‘煤改电’户均投资3869.7元,仅为过去4年户均投资的45.03%。”国网山西电力营销部市场处处长武志宏说。
“煤改电”让村容村貌、村民精气神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治市壶关县集店乡三家村村委会主任王孝忠说:“2019年,三家村476户村民全部完成‘煤改电’改造后,村民们不再烧煤取暖,每家每天的生活垃圾由三四桶锐减到不到半桶。村子里几乎看不到垃圾清运车散落的炉渣,环境面貌大为改观,人们的精气神也更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