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节能环保 > 焦点头条

央地全面发力 重点行业减碳路径渐明

经济参考报发布时间:2021-08-18 09:00:23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多个重点行业减碳路径渐明。《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我国将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的政策体系,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对重点行业碳排放情况和减排潜力“摸家底”,为其纳入全国碳市场做准备。这些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也拉开了大幕,更多地区正在将碳排放纳入环评工作。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日前表示,我国将发布碳达峰、碳中和“1+N”的政策体系,涉及碳达峰、碳中和全国和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政策措施。该政策体系将在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出台配套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等十方面采取加速转型和创新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将面临更严的排放约束。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抓紧对这些行业尤其是排放量比较大的重点企业进行化石能源或电力的使用情况、减排的潜力与实现路径、减排对于行业与经济的影响等情况进行摸底,为这些行业编制碳达峰路线图以及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准备。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介绍,有色行业给国家部委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基础性数据,并多次提出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方案。有色金属、钢铁等原材料行业正在积极准备碳市场开市。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沈彬表示,下半年将扎实开展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及特点调研、钢铁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等,编制发布《钢铁行业碳达峰路线图和行动方案》,同时组织力量开展钢铁行业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案及运行测试方案研究,为钢铁行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创造条件。

建材、石化等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相关工作也在推进,相关协会组织开展配额分配方案、基准值测算和碳市场运行测试,以及进入全国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等。

不过,“减碳”路线的制定并非易事。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看来,机制设计的最大困难是要兼顾市场博弈的效率与公平,而这又取决于对未来市场碳价、交易量以及对整体减排影响的把握。现阶段扩大参与行业的难度在于需要充分评估行业内的博弈与行业间的博弈,即初始配额分配的规模与方式,以及在减排成本上新进入行业如何协同与电力行业的关系。

 “用市场化的手段降碳是最有效的,但要持续运作下去并不简单,需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确保交易公平、公正和有效。”贾明星表示。

近日拉开大幕的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无疑是探路之举。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提出,河北、吉林、浙江、山东、广东、重庆、陕西等七地将组织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涉及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2021年12月底前,试点地区基本建立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机制。2022年6月底前,基本摸清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生态环境部开启碳排放环评试点,有助于摸清重点行业领域的碳排放家底,帮助重点行业层层分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制定措施,为进一步碳减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从生态环境部披露信息看,七个试点地区侧重行业略有差别。其中,河北省试点行业为钢铁,广东省试点行业是石化,陕西省的试点行业是煤化工,吉林省试点电力、化工两个行业,山东省试点钢铁、化工两个行业,浙江省和重庆市则对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全部6个行业都进行试点。

除试点省市外,更多地区正在积极地将碳排放纳入环评工作。例如,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印发《关于试行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提出新建“两高”项目应该在开展环评工作时同步开展碳评工作,并鼓励现有“两高”项目积极开展现状碳评工作,摸清碳排放现状,主动提出碳排放总量控制及减排要求。范围包括电力、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医药、油气开采等重点行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认为,更多地区设立环评试点有利于逐步摸清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明确重点行业碳排放主要工序的生产工艺、生产设施规模、资源能源消耗及综合利用情况等,从而在能源利用、原料使用、工艺优化、节能降碳技术、运输方式等方面提出精细化碳减排措施。对于碳交易市场细分和不同碳交易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等也可以发挥引导作用。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