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党100周年 > 新闻

国家电网: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促进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发展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7-21 08:58:23  作者:孙珂 唐洁晨 王加庆 张爱萍 曹美超 王嘉君 金雍奥 张玉峰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研讨会召开后,公司系统广大干部员工认真学习贯彻研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岗位继续苦干实干,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大力推动电网协调发展,以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为促进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大力推动电网协调发展

  研讨会要求公司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会议强调,要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大力推动电网协调发展。

  国网西北分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西北实际,坚持战略统领,聚焦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建好运行好送端型、清洁型、智慧型、开放型、服务型“五型”现代电网,持续提升电网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依托资源禀赋,传承创新精神,推动能源转型,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争创理念领先、技术领先、指标领先、机制领先、服务领先“五个领先”,努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强化安全管控,精心调度运行,提升管理质效,力争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西北电网是全国风光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电网。我们将积极推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调度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荷随源动’的新型平衡模式,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西北电网调控分中心主任马晓伟说。

  国网安徽电力积极推动形成以大电网为主、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的格局:立足安徽清洁能源发展快、电力电子设备接入比例高、输电密集通道多等特点,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网枢纽,建设千万千瓦级绿色储能基地,着力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清洁消纳能力;参与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政企协同打造碳中和示范县、智慧能源园区、零碳乡村等一批标杆工程,服务微电网和局部直流电网发展;研究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概率化电力电量平衡与全景运行模拟、大电网与微电网协调控制等领域技术,推动大电网和微电网协调发展。

  国网辽宁电力结合辽宁新能源发展实际,加快电网协调发展,全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深入调研各地区风光资源和储备项目的基础上,该公司将开展电网规划优化调整工作;加强向辽宁省政府的汇报,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为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快速推进奠定基础;合理确定规划新能源项目投产时序,按照时间节点及时启动电网工程前期工作,为后续建设预留时间,确保工程及时投产。“我们将积极构建源网荷储新型调控技术体系,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构建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保障新能源电力高比例消纳。”国网辽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员工付晓松说。

  国网蒙东电力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重点,大力推动电网协调发展。该公司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年内核准长城上海庙电厂配套送出等工程,开工建设汇能长滩电厂1000千伏送出等工程,建成投运兴安中广核风电一期送出等工程;服务清洁能源发展,优化完善国网新能源云平台功能,持续发挥新能源汇集及特高压工程电力外送通道作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进低电压治理工作,持续加大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力度。

  全力服务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发展

  公司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以致用,结合研讨会上提出的全力服务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等要求,全力以赴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国网西南分部聚焦清洁能源消纳,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坚持全网统一调度,统筹重要断面运行方式安排,用好用足输电通道新增能力,为消纳水电腾出空间。该分部将大力推动外送交易,促进水电外送最大化,研究建立跨区应急外送交易机制;强化水库优化调度,开展雅砻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持续推进乌江、嘉陵江等跨网跨省跨流域水电优化协调。西南电网调控分中心系统运行二处文旭表示,将全力挖掘新型市场主体参与电网调节,加快西南调峰市场落地实施,构建电力援藏藏电消纳新机制,助力打造具有西南特色的清洁能源消纳生态圈。

  国网冀北电力把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作为长期任务,加快建设以“融大网、强主网、提外送、优配网”为重点,以京津冀北1000千伏特高压大环网和500千伏骨干网架为支撑的坚强受端电网,为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远距离外送创造条件。该公司将根据新能源发电特征,强化系统电力平衡、安全稳定控制等问题研究,在具体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规划引领、加快电网建设、注重协调控制、推动技术创新、构建市场机制,构建功能更强大、运行更灵活、更具有韧性的新型电力系统。

 

  国网吉林电力充分利用吉林风光资源禀赋,着眼全国负荷中心省份,优化“吉电南送”配套电源结构,努力开辟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新通道,提升鲁固直流输送吉林新能源的效率,打造省内消纳、新能源外送、新能源转化3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推动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建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吉林力量。吉林经研院能源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专责张志鹏说:“作为我院新型电力系统‘双碳’目标实施路径项目的参与者,我将积极学习前沿知识,广泛借鉴行业内外典型经验,助推吉林建设‘陆上风光三峡’、打造国家级松辽清洁能源基地,服务吉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国网四川电力持续加强跟踪,努力按照国家下达指标促进可再生能源最大化消纳。该公司将着力推动四川电网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省内、省外“西电东送”;加快四川电网提档升级,定期开展消纳能力研究论证,积极开展新能源项目接入系统工作;大力建设清洁能源输电及送出工程,加大跨区清洁能源输送力度;科学规划引导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提升新能源发电机组对电力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提高新能源开发经济性。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

  研讨会提出,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加快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进创新成果试点示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中国电科院院士制度和公司首席专家制度。

  国网宁夏电力面向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加强主网架建设和新能源资源富集区站点布局,建设适应大规模风光基地和分布式光伏接入的坚强灵活输配网架,推广“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推动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及储能设施应用;打造宁夏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样板,深入开展宁夏—湖南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示范工程规划研究,推进源网荷储、风光储输“两个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推动“宁电入湘”工程早日开工,同时进一步提升灵绍、银东两大直流外送通道利用率,建立跨省、跨区“双循环”外送模式,持续扩大新能源电力外送规模。

  国网青海电发挥区位优势和绿电品牌优势,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按照公司顶层设计,做好首批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同时,该公司把提高电网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作为长期任务,加快构建适应青海高比例、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柔性送端系统,有序开展青海第二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前期工作;聚焦“电力看双碳”,持续优化国内首个电力高频数据碳排放监测分析平台功能,以“全景碳地图”助力政府看碳、服务居民识碳、量化能源降碳,助力青海率先实现碳达峰。

  南瑞集团将发挥专业优势,围绕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机理与形态、系统分析与控制,加快开展多尺度电力电量平衡、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等理论研究,加快突破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多能互补运行等技术,巩固大电网安全稳定、调度控制、柔性输电、现代化配电网等领域领先地位,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带动能源电力产业链转型升级机遇,以领先技术、高端设备和优质服务,支撑公司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落地实施,服务公司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省级、地区级示范区。“我们将做好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支撑平台的研发工作,支撑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信息感知更立体、实时调度更精准、在线决策更智能、运行组织更科学、人机交互更友好、平台支撑更坚强的目标,为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落地实施贡献智慧。”国家电网南瑞集团(瑞研之星)共产党员服务队成员、南瑞研究院云计算平台技术研发部经理陈鹏说。

  中国电科院紧扣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将进一步强化系统谋划、牵头完成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施路径研究等5项重点课题研究;进一步强化创新攻坚,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加快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等技术突破;进一步强化能力提升,着力培育原创成果,落实好中国电科院院士制度,持续激发创新效能,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创新生态圈。中国电科院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团队基于浙江电网调控云平台,正加快开发日内发用平衡能力分析功能。“综合分析负荷的波动性、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及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是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供需平衡的核心攻关点。我们将细化分析负荷弹性与新能源可信出力等对发用电力平衡的影响,推动新功能早日投入应用。”团队成员吕建虎说。

  国网能源院准确把握智库支撑服务公司党组决策定位,突出碳达峰、碳中和与新型电力系统的研究方向,突出趋势研判和量化分析的独特优势,持续深化重大问题研究;主动联系参与省级、地区级示范区建设,与权威智库机构加强协同攻关,争做服务“双碳”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决策参谋部”“咨询智囊团”,打好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主动仗,支撑好公司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的落地落实;配合公司及时回应热点难点问题,争取在“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领域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