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民族事务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马博/摄
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民族事务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能源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此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意义重大,并对合作过程中的一些有益做法和经验进行了讨论。
中俄国际经贸关系发展协会主席奥列格?杰米好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大陆能源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将是建立新的能源基础设施加强能源安全和扩大投资合作的机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有望建立一个制度性的能源合作机制,甚至成立实体架构,共同探讨和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最终提高中俄两国在全球油气市场上的地位和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能源贸易以及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为相关国家与地区未来更加广泛深入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为例,已经不止于油气贸易的合作,双方在油气投资和开发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合作,此外中俄两国在核电、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开发方面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员余家豪认为,能源网络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十分重要,他解释称,在欧亚地区,能源基础设施发展高度不平衡,所以对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非常大,而随着能源领域的投资逐渐加大,会形成一个庞大的能源网络,能源网络建设发展会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可以把各个国家都联系起来,同时创造出所需要的市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韩文科提出,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过程中,我们要思考如何把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优势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怎样更好地解决沿线国家和区域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和能源安全问题,怎样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推动世界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
对此,他建议在能源合作中要做好五个转型,一是要把单向、双边、低层次的能源合作转向多边、多层次的能源合作。二是从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向区域治理机制转变。三是要把偏重化石能源的合作向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经济产业链的合作转变。 四是把各自为主的规划推进合作,向联合规划共同推进的合作转变。五是从政府主导单一国企参与向市场主导国企、民企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