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空尺度源荷协调调度技术通过鉴定

发布时间:2016-06-14   来源:国家电网报

  6月4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计及柔性负荷响应的多时空尺度源荷协调调度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项目科技成果鉴定。项目研究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时空尺度渐进趋优的负荷调度模式与方法”“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静态安全评估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电力高峰负荷持续增长以及间歇式能源的迅猛发展增加了电网调度运行的难度,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新的重大挑战。此外,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常处于满载或重载运行状态,由于换相失败引起的直流闭锁故障时有发生,对受端电网造成较大冲击。而我国传统发电资源以火电为主,发电侧在调节速度和调节空间上都存在局限性。随着智能电网的全面建设,负荷呈现多样化特点且可控能力大大增强,将在提升特高压电网调节能力、平衡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降低电网峰谷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将需求侧负荷资源纳入调度和控制体系参与电网运行和控制,充分利用柔性负荷资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响应能力和响应特性,来提升电网正常工况下的调节容量和事故情况下的快速调节能力,将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调控模式。项目研究通过调动广泛的柔性负荷资源,有望为间歇性能源并网提供更多调峰和备用服务。

  项目提出的多时空尺度渐进趋优的负荷调度模式与方法,对柔性负荷资源在多时空尺度上的协调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提出的包含多种终端用户类型的负荷聚合商与电网调度中心的互动机制,为海量中小负荷参与调度运行提供了途径,有效提高了中小负荷参与调度运行的程度;提出的计及源荷互动的静态安全评估方法,拓展了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评估的内涵。

  项目部分创新成果在指导宁夏、江苏等实际电网规划建设、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升电网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等领域获得应用。项目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将为我国电网实现可再生能源和柔性负荷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应用案例

  项目中“多主体多目标柔性负荷互动模式和建模技术”在南京青奥智能电网示范区得到了实际应用。在亚青会期间,通过对奥体变的商业、办公楼和工业用户进行主动的负荷调节,为保证各体育场馆的安全可靠用电提供了充足的电源支撑;通过对所街变的商业、办公楼和工业用户进行主动负荷调节,使其峰谷差降低了9.2%,可减少有序用电的实际操作。项目研究成果为智能电网综合建设的推广和应用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应用经验。

      关键词: 中国电科院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