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面对“三北”地区限电和电力消纳不畅问题,到华东等不限电地区开发风电,发展光伏发电,成为电力企业优化能源结构的最佳选择;而安徽、浙江等华东省份,作为传统的负荷中心,也有能源绿色化的需求,两方一拍即合,给内陆清洁能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内陆风电和光伏的兴起,风电开发进入低风速时代,光伏发电也开始往水上发展。
低风速风场资源也成了香饽饽
大别山南部的女儿岭,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这里常年的平均风速是5.8米/秒,以前这个风速发展风电,是没有经济性的,现在这样的风场资源也成了香饽饽。
华能安徽风电分公司就规划在这里建设15万千瓦的内陆低风速风场,一期风机已经在试运行。而且附近早就已经聚集了多家能源企业的风电场。
华能安徽风电分公司总经理蔡斯龙指着监测数据说:这些项目不仅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项目经济性也有保障。
蔡斯龙:我们这边得益于什么呢?一是:我们本地的工业需求还是比较旺盛,二是我们送出线路,还比较便捷,新疆那边就送不出来。第三,只要达到1690发电小时以上,这个厂子就可以盈利了,根据去年来看,周边的几个风场发电基本在2100小时,好的有2400小时。我们这里发展风电还是有优势,发展清洁能源,立马就能产生效益。
风电进入低风速时代
东北、西北、华北,统称为“三北”地区,风资源非常好,是开发风力发电的传统地区,但往往远离负荷中心,弃风限电现象较为普遍,而且陆上大规模开发的优质风资源越来越匮乏。
相比之下,南方低风速地区则靠近负荷中心,电网结构和消纳能力都比较强,很少会出现弃风。再加上技术进步、政策扶持等一系列因素,让风电开发进入内陆低风速时代。华能安徽风电分公司项目部主任张传润说:
张传润:在安徽这边发展低风速风场,原来不行,三年以前5.8米/秒的风速是没有人来开发的,现在的技术进步了,可以做了。第二个是设备的造价下降了,国产化了。第三,政策这方面,前三年风电是免缴所得税的,后两年还有增值税优惠,交了多少税,退一半给风电企业,这是国家去年出台的鼓励政策。
秦海岩:风电光伏电站应该靠近负荷中心
在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看来,靠近电力负荷中心发展风电和太阳能才是正道。
秦海岩:以前风资源好的地区都在三北地区,所以优先开发了,但实际上呢,可再生能源的利率非常低,分布非常广,什么地方都有风,什么地方都有光,种特性最适合的开发模式是分散式,就地开发,就地使用。在西部建了很多,再通过长途运送过来,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不经济、不合理的。所以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在靠近负荷的地方,发展风电,发展太阳能。
光伏发电开始尝试水路
除了风电,在华东地区,光伏电站建设也受到各方青睐。现在光伏电站建设,甚至下了水。在安徽花凉亭水库,正在规划建设14万千瓦的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投资方是花凉亭水电,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进说:这个项目环保效益很好。
王庆进:在花凉亭水电建设水光互补项目,一个能有效利用水量,同时对水库的水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的抑制了水体内藻类的繁殖。还有一个就是:它依托水电,依靠水电的调节作用,可以有效地扬长避短,错峰后能够使得输出的能量更加均衡一点,不至于大起大落,起了很大的调节作用,综合效应还是很明显的。水光互补、水风互补是后面发展的一个趋势。
优惠政策促进内陆能源结构转型
为了促进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项目发展,不仅电价有优惠,建设投资上,国家和地方也都有补贴。王庆进说:
王庆进:按经济可行性评价来说,要是八年收不回投资,企业就不愿意投资。政府的补贴,额度主要考虑到企业投资的大小,投资回报率,从经济上让可再生能源项目可行,让企业不吃亏,一般也就是保证8年能够收回投资。
发展可再生能源,对能源企业来说,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更重要的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需要。
能源负荷中心地区绿色转型还有很大空间
而安徽、浙江等华东省份,作为传统的负荷中心,也有能源绿色化的现实需求。秦海岩说:
秦海岩:华东地区电力占比,80%以上是火电机组。全国的风电、光伏加起来,不谈水电,才占了5%不到,华东地区占比就更少。所以说,华东地区作为负荷中心,更有责任和义务发展自己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包括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
目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四省一市,正在扩大新能源装机,而且新能源发电已实现全额消纳。在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看来,继续提高清洁能源、新能源发电比例,既是减少燃煤发电排放、防治空气污染的关键举措,也是兑现国际承诺的现实需要。
秦海岩:德国风电已经占了30%,丹麦风电占了整个用电量的40%,西班牙也接近30%,我们现在风电占全国的发电量才4%,所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定把火电的发电量压下去,逐渐用风电代替火电,才能实现我们减排的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15%的非化石能源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