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忆驼铃金不换,欣闻峰会客来稠。沧海横流领航向,筑路奔驰贯亚欧。
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万众瞩目。习近平主席将主持峰会,中亚五国元首将来华参会。这将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积极开展发展战略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
作为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的引领者,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骨干力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中国电建自1999年进入中亚市场以来,截至目前共签约项目48个,总额约55亿美元,坚持绿色环保理念,为中亚五国提供安全、先进、绿色的电力能源,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首倡之地“追风”前行,打造产能合作典范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受到各方热烈响应。作为中亚最大国家、“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如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成为该国近年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在“一带一路”建设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深度对接下,中哈产能合作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公司承建的中亚最大风电场——扎纳塔斯100兆瓦风电项目,为两国新能源领域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
3.5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满足100万个家庭日常用电需求,将丰富的风能变成洁净电能,点亮无数璀璨明灯。对助力哈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意义重大,也为该国环保事业和“去碳化”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如今,苍穹之下40台风机挺立,风机上“绿动未来”几个字格外醒目,叶片随风转动,源源不断将清洁能源送入哈萨克斯坦国家电网。
劲“风”吹来千万金。这道“中国造”风景,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当地居民旅游打卡的热门目的地。受益于这个项目,也让扎纳塔斯这个约2万人的小城,赶上新能源发展浪潮,居民有了新工作,财政有了新税收,城市有了新生命。哈籍员工克谢尼娅感叹:“风电项目带给我们更好生活!”
扎纳塔斯风电项目只是中哈产能合作加速推进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中国电建在哈共签约玛依拉水电站、双西公路等项目23个,覆盖水利水电、新能源、公路建设、矿业等多个领域。早在2011年,就成功“跨国联姻”收购了哈萨克斯坦水利设计院公司,实现在哈市场的本土化经营,成为中国电建在中亚泛俄语区业务发展的“桥头堡”和“杠杆效应”的支点。
有了这个支点,中国电建形成了以哈萨克斯坦为领先优势、辐射中亚乃至大俄语区的重点战略市场。同时作为公司首笔海外控股收购,对企业未来进军重点市场控股收购高端设计咨询单位、开发境外股权投资项目奠定了基础。目前,哈水利已成为哈国境内规划设计咨询领域最权威的工程公司,并为集团中亚地区项目履约保驾护航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风”转来新能源。有了那场十多年的“跨国恋”,中国电建“牵手”当地企业的故事也越来越多。与哈萨克斯坦萨姆鲁克能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谢列克风电场,作为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被列入“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清单,其设计、建造和施工均成功实现了采用中国标准。
作为中国电建在中亚地区投资的首个新能源项目,该项目于2022年7月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将2.3亿度电力送至负荷中心,为7万户居民提供稳定的绿色电力,大大提高了阿拉木图州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独立性,并折合年均减少16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该项目为哈萨克斯坦普及和推广清洁能源发挥积极作用,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一带一路’的绿色脉搏。”哈能源部部长阿克丘拉科夫说。在建设中,两国企业发挥各自特长,开创了先河、提供了样板,为哈萨克斯坦开发建设新能源项目树立了标杆,进一步激发了哈萨克斯坦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潜能,为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实施注入澎湃动力。
今年4月,谢列克风电场单月发电量2314.68万千瓦时,创全容量投产以来的月发电新高。新时代的中哈关系发展也如同这全力发电的风车般转动不止、生生不息。
点亮绿色发展之“路”,拓展合作共赢空间
绿色的动能,未来的希望。一个项目不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中国电建向世界递出的中国名片,向全球贡献中国方案,分享中国技术、共享发展成果。
“我相信中国电建的工程质量”。2023年4月25日,由中国电建承担技改项目的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纳亚水电站举行完工仪式,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亲自到场并剪彩并赞中国电建是“讲信用、守合同”的世界一流企业。
拉赫蒙总统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在水电站第4台机组发电仪式上,为了检验机组的质量,他曾亲手在高速运行中的电站机组外壳上放上了一枚硬币,硬币纹丝不动,让总统当场为电建工程质量竖起了大拇指。
格拉夫纳亚水电站始建于前苏联时期,原装机240兆瓦,由于运行时间已接近60年,电站“病患”不断,运行极不稳定,塔国政府也在世界找寻“良医”。
为保证当地居民生活用电,满足当地农田灌溉需要,中国电建着手对其重新设计,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经过六年多“边技改边发电”的建设,让“年过半百”的水电站终于重焕活力 ,装机容量也提升至270兆瓦。项目团队在保留原有流道尺寸的条件下,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用电需求,将前沿技术和丰富的水电站改造升级经验运用其中,已经更新升级重新投产发电的机组运行稳定,受到国际电力专家和塔吉克斯坦政府及各界的一致好评,为中国电建在塔国赢得了良好口碑。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发电超31.4亿度,因提前发电2.77亿度,创造收益约900万美元。去年冬季期,塔吉克斯坦遭受严重冬雪冰冻天气,该工程在冬季供电取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用一场“暖心”的接力,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作为中国电建的“熟面孔”,拉赫蒙总统不仅亲自出席了该工程开工仪式和其余4台机组的投产仪式,也对中国电建其他项目格外关注。作为塔国主要交通要道,承建的DK40公路项目连接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和哈特隆州首府库尔干秋别,全长约40公里。项目团队克服困难,确保施工按节点稳步推进,最终比合同工期提前七天实现全线通车,也不禁让拉赫蒙总统这位“老朋友”在通车剪彩仪式上点赞。
广袤之地,一排排“太阳花”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国电建海外的“重量级”朋友圈点赞也在频繁上演。
“该电站可以说是本国新能源系统的第一次整合,这对开启新能源战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助推作用。”2021年8月27日,中国电建建设的乌国首个光伏电站——纳沃伊10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为乌兹别克斯坦独立30周年献上了一份“生日贺礼”。仪式现场,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亲手按下电闸,并对各系统工艺质量表示满意。
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被誉为“白金之国”,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重要的合作伙伴。近年来,乌政府大力鼓励发展新能源项目,该项目每年可发电2.78亿度,为当地人口和工业不断增长提供可持续能源,还将有助于为当地制造商创造年至少10亿美元的市场,是集乌国新能源战略开启和民生经济发展多项意义于一身的项目,它的成功并网更加坚定了乌国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领域加快发展的信心。
作为中亚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见证了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汇、贸易往来的繁荣景象。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吉尔吉斯斯坦成了“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
重现繁荣,交通先行。比什凯克-纳伦-吐尔尕特公路是连结中吉的一条重要交通运输干线,但因路段年久失修,不仅影响出行,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为吉国重要干线换新颜。在公路修复项目建设中,中国电建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累计完成公路修复约155公里,在吉尔吉斯斯坦交通基础建设中,展示出了“中国制造”的高超水平,为中吉两国友谊架起了坚实桥梁。
“这是我在吉尔吉斯斯坦见过的同类型桥梁施工中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吉方工程师忍不住竖着大拇指说。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获得当地政府的书面表扬。其中,纳伦州州长在感谢信中写道:感谢中国电建修复了这条非常重要的国际公路。你们出色完成了工作,带来了一条很好的公路。这对我们当地居民,对国家都非常有益。
行动书写央企担当,美好故事不断上演
口碑好不好,问问当地人。在塔吉克斯坦,中国电建不仅承建了多个“重量级”项目,在点亮万家灯火的同时,也为当地儿童点亮希望,捐建了三所学校,每年约2600名儿童有了学习机会,以实际行动续写了中塔传统友好的佳话,助力塔国奔向更加美好明天。
2022年3月,塔吉克斯坦国家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以《友谊之路》为题,用足足25分钟详细报道了中国电建建设的工程在改善该国基础设施和民生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片中还介绍了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参与当地的慈善事业,在工程建设中为塔方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为当地民众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并高度赞扬中国电建是一支有良好信誉的国际承包商和社会责任的中国企业,承建的工程进度快质量好。
就在半个多月前,三所学校中的最后一所学校——丹加拉区学校落成,“老朋友”拉赫蒙总统更是“一场不落”的亲自出席,并率领塔内政部长、教育部长、哈特隆州长等多位政府要员为学校启用揭幕。仪式上,总统对中国电建在塔国近20年为塔国公益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对中国电建援建的三所学校的质量表示十分满意。
“乌兹别克斯坦水电站修复项目有力推动了乌中两国水电领域合作,该领域已成为双边合作的又一亮点。”乌兹别克斯坦24电视台在黄金时段节目中,详细报道了中国企业改造升级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下博祖苏、沙合力汗三座老旧水电站的故事。
经过两年多的“升级改造”,2021年12月,五台机组全部投入商运,三座老旧电站重新焕发生机,发电功率提高1倍以上,发电量提高2倍有余,对缓解首都塔什干和安集延周边地区的供电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电建坚持属地化运营,当地雇员比例超过 70%。同时,与塔什干水利与农业机械化工程大学签署校企合作备忘录,资助了多名乌兹别克斯坦大学生到中国留学,学习水利水电知识,为中乌水利水电领域的合作注入未来的希望。“这段时间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公司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工作平台,看到电站在大家的努力下建成,很多乌兹别克斯坦人能因此过上更加便利的生活,能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和生活我非常的自豪。”乌籍员工别克表示。
在线路总长度约274公里的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热电站到吉扎克扎法尔巴德输电线路建设项目,高大的电力塔、密集的高压线横亘在一望无垠的蓝天和中部沙漠中。其中约45公里线路,是大量鸟类迁徙路线的必经之路。湛蓝的天空下,总有一些调皮的小鸟“音符”喜欢站在高压电线上,远看就像灵动的“五线谱”。这里有近二十种鸟类迁徙途经,包括秃鹫、长尾鹰、白鹳等濒危珍稀物种。
为了守护“五线谱”上的“音符”,项目部专门聘请鸟类专家组织了高压线路空域鸟类保护研讨会,在鸟类迁徙线路的高压线上挂设防鸟材料和闪光球,用来提醒鸟类不要碰撞上电线,同时防止小鸟在沿线停留和筑巢。还将在沿途的树木上为它们搭设鸟巢,“转移”这些鸟到边上的树上安家,尽全力护鸟护线。
蓝天白云戈壁滩,方圆五百里无救援,这是哈萨克斯坦孜拉尔达通往热兹卡兹甘公路的基本环境。自从有了中国电建的项目部,这里完全变了样,一座七彩营地成了近五百公里戈壁无人区的“生命补给站”,为沿途牧民和车辆带来水源和温暖。
每年11月到来年3月,这里最低温达零下四十多度,积雪最深处达两米多,一旦有车辆在这里发生险情,车上乘客得不到及时救援,很有可能冻死在路边。项目部在项目成立之初打了三口深井,两口分布在沿线施工点,一口在项目部营地。除了补给水源,应急救援补给站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和生命赛跑”。这里有常驻的当地医生,还有专业的修理工,能够很好地帮助过往人员和车辆,截至目前,已完成了11起救援。去年11月一个晚上,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多度,一辆载着四五十人的公交车抛锚在路边。项目部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开展救援,不多久,车辆修理好了。“拉哈麦得,拉哈麦得……”一句“谢谢”从乘客口中不断涌出。
奏响睦邻友好“主旋律”, 绘就合作共赢“同心圆”。乘着中国—中亚峰会的东风,中国电建将继续赓续友谊,推进合作,以奉献清洁能源、绿色环境和精品工程为己任,为全球经济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点亮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砥砺前行,共同擘画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饶 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