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新闻

巴山人民告别贫困 与幸福握手

中国能建发布时间:2021-01-15 00:00:00
  “现在路通了,环境变好了,外出务工人员也开始回乡创业,真正做到了在家门口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村里面人气也越来越旺了。”陕西镇巴县杨家河镇玉梁村村民杨青福说起村里的变化,满脸尽是笑意。
  峰丛绵延、河谷深切,位于陕西省南端的镇巴县,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有贫困村12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572户54411人。如今的山西镇巴县,不仅全县贫困人口实现动态“清零”,还在2020年2月27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一脱贫攻坚优异成绩的背后,也有中国能建陕西院的汗水和智慧。

踔厉奋发,助力“奔向小康”

  一切为了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陕西院稳扎稳打,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等方面一步一个脚印,全方位进行扶贫攻坚。
  在陕西院的帮扶下,杨家河镇杨家河社区玉梁村道路水泥硬化、加宽工程开展,实现了“组组通公路、户户通水泥路”,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项目实施后有贫困户28户70人受益,为该村打牢了脱贫基础。陕西院还在帮扶村里修建垃圾池10个,提升帮扶村人居环境,共建当地良好生态环境。
  自2017年开始,每年开展 “百元捐赠献爱心”“爱心公益行”等爱心帮扶活动,为镇巴县捐款捐物,累计直接向镇巴县投入资金657.5余万元;间接协调投入资金36.3余万元。同时,通过购买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为职工发放慰问物资,通过中国能建商城“扶贫爱心超市”采购职工食堂所需木耳、香菇、小米、大米等当地农产品,开展消费扶贫,截至目前已购买当地农副产品90余万元。
  摸底当地剩余劳动力情况,以岗位培训带动就业,陕西院劳务岗位优先向扶贫对象提供,帮扶地区大学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2020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镇巴县春季开学延迟,陕西院为当地贫困家庭学生赠送电脑,帮助贫困学生疫情期间在线学习,对接镇巴县长岭镇九阵小学,捐赠全校教职工教学用具及全体学生文具,实现教学用品全覆盖。
  硬件配齐了,软件跟上了,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滋润。陕西院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上下求索、竭尽所能,踔厉奋发、踵事增华,带领当地人民向贫困告别,与幸福握手。

鞭向施策,产业激活“造血功能”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生态农业特色产品难以变成商品,如何彻底扭转“守住黄金码头受穷”的局面,是守住扶贫成果、防止复贫的“关键环节”。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陕西院“集中力量”抓产业,不断强化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下大力气推动当地贫困人口“独立行走”。将产业搞起来,资金用下去,传授战胜贫困的思想和方法,帮助掌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技术,实现集体有产业、户户有收益、人人有技术。
  2017年,陕西院将定点扶贫镇巴县第一批资金100万元拨付到位,用于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青花椒种植、天麻种植等。此后,班子成员多次带领技术专家团队赴镇巴县实地调研,与当地主管部门及村镇干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实地察看、参与工业园区规划,以技术扶贫为依托,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有针对性的开拓产业领域。在当地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基地+园区”的生产模式,村民“流转费+务工费+分红”的收益模式。
  有了致富“法宝”,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就业,兴起了回乡热潮。
  卢大刚是外出打工“讨生活”的镇巴人中的一员,2016年回村担任陕西院定点帮扶村镇巴县长岭镇碗厂沟村支部书记。2017年,在产业扶贫的浪潮下,他成立“镇巴县国耀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带领当地200余户村民加入了中药材种植产业,到2019年底,从事中药材种植人数已达223人,累计年增收11.99万元。
  2018年,财政担保的650万元国开行贷款投入碗厂沟村园区,基地投产后,可产生1400多万元的毛收入,高速公路会通到村边上,万亩产业观光园会也将在这里扎根。
  “在家门口也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扶贫成果真的是切切实实地落实到自己身上了。”谈起身边的变化,村民李国亮喜不自胜。

精准发力,驻村帮扶“斩断穷根”

  镇巴县长岭镇碗厂沟村位于镇巴县长岭镇东部,古时候有几口磁窑,给周边的县乡做瓷碗,因此得名碗厂沟村。这里远离公路,离县城有接近20公里的山路,放眼望去,是层层叠叠的大山和几亩薄地,而这里正是陕西院在驻村联户战线上的结对帮扶村。截至目前,陕西院选派的两名驻村工作队员已经在这里奋战了500多个日夜。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碗厂沟村早日脱贫!全村365户1197人,贫困户139户374人,都在指望着村干部吃饭……我就想,怎么才帮助村民造出一只能端得住的‘金饭碗’。”驻村队员张冬如是说。
  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刚开始入村的半年时间里,两位驻村队员近百次的进入贫困户家中走访,逐一了解村情、民情、户情,分析找准致贫原因;同时向他们解释说明扶贫措施,帮助村民了解和融入扶贫攻坚工作;他们始终与当地村干部保持深度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共谋脱贫大计。
  他们与村干部一道对碗厂沟村的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有效利用帮扶政策,鼓励并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主动协调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用于扶持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该项目实施后,通过劳务薪酬、技术服务、入股分红、产品回收、组织发放生产资料、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45户133人,户均实现增收2000元以上。
  “我们要抢时间、抓落实,重点排查、弥补短板,与村委会、村干部一起团结带领广大村民戮力同心、共同脱贫。”驻村队员刘红文说。
  他们无假期、不休息,不分白天黑夜,与村“两委”密切配合、精诚团结,以驻村帮扶工作为抓手,稳扎稳打、精准严实地开展扶贫工作,助推扶贫攻坚取得实效。碗厂沟村人均纯收入从2017-2018年度的6788.44元增长至2019年度的8563.14元,增幅26.19%,2019年底完成整村脱贫退出。2020年10月31日,长岭镇碗厂沟村139户374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陕西院碗厂沟驻村工作队被镇巴县政府评为2019年度优秀驻村工作队。
  现在的碗厂沟村,村容整洁、村貌优美,住房干净、道路平坦,行道树喷绿吐翠、房前屋后硕果累累。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过去住在山上不通路的269名村民全部搬迁到了新的移民安置点,村里通上了互联网,开始有了电商服务站,村民买了20多辆小车和30多辆农用车,每天有200多人通过16公里的水泥路前往种植产业园区打工“上班”。
  脚步丈量扶贫路,汗水沁润幸福花,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陕西院以时不我待的干劲、踏石留印的韧劲、苦干实干的拼劲,向大巴山的人民履行着身央企的社会责任,只为让这里的人们在逐梦小康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踏歌前行。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