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水电六局多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及先进水平

水电六局发布时间:2024-12-25 14:26:22  作者:何金星

近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组织专家在沈阳召开了科技成果评价会,经评价委员会专家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水电六局研发的科技成果,“白鹤滩水电站复杂环境大变幅长跨距拦漂系统施工技术”“乌东德水电站巨型进水塔复杂结构体系优质高效施工技术”“大断面双线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车站关键技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盾构下穿湖泊复合地层与瓦斯隧道智能化施工技术”“富水地层复杂环境超长深大基坑开挖关键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白鹤滩水电站复杂环境大变幅长跨距拦漂系统施工技术”依托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拦漂工程,拦漂跨径范围221米-800米,拦漂水位变幅765米-825米,河谷全年盛行大风(历年最大风速达26m/s),两岸河谷陡峭,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窗口期短、技术难度大、风险高;通过理论分析、装置研制和技术开发,形成了复杂环境大变幅长跨距拦漂系统成套施工技术,工程应用效果良好。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有,研发了“无人机牵引过江、多级缆索传递、两级平台展放”的大跨距大直径(φ64毫米)主缆索过江技术,构建了卷扬机滑轮多点导向系统,实现了主缆索安全高效过江;研制了新型360°空间转向主缆索连接装置,研发了主缆索强适应锚定技术,优化了岸坡锚固体布置方案,研究采用复杂地质条件高边坡开挖绿色施工工艺,满足了拦漂系统大水位变幅锚固要求,保障了运行安全;提出了两岸吊装、中间节浮船牵引的浮箱运输方案,研发了大风环境下蓄水期水位匹配浮箱精准对接技术,实现了短施工窗口期高效施工。关键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依托工程,取得专利9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获得省部级工法4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保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乌东德水电站巨型进水塔复杂结构体系优质高效施工技术”依托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岸塔式厂房进水口工程,塔高80米,6个单塔36孔塔体结构总长204米,塔体混凝土体量大、结构复杂、体型精度要求严,干热河谷温控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通过装备研制和技术开发,形成了乌东德水电站巨型进水塔复杂结构体系优质高效施工技术,工程应用效果良好。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有,提出了“3级水平延伸、5级高程布设”的布料机空间布设方式,研制了大落差布料机混凝土输送管缓降器,研发了布料机+门(塔)机群立体多层次、平面多工序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制了“预埋定位锥+钢桁架”塔顶主次梁和“主梁条带牛腿+预制混凝土板”顶板浇筑模板体系结构,解决了混凝土高强度交叉作业技术难题,保证了施工安全。研制了高墩联系支撑梁系伸缩式高空施工平台和自升式门槽云车,研发了拦污栅门槽一次成型施工技术,实现了进水口拦污栅机械化安全高效施工。研发了进水塔低热水泥清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和新型模板脱模剂,研制了智能喷雾养护装置,形成了巨型进水塔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和清水混凝土精细化施工技术,施工质量优良。该关键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依托工程,取得专利10件,获得省部级工法3项、QC成果5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保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大断面双线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车站关键技术”依托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怡心湖站~正兴湾站区间工程,大断面双线隧道需零距离下穿成都铁5号线怡心湖站,具有地层富水、上部既有车站沉降控制标准严、安全风险极高等特点;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与技术研发等系统研究,形成了大断面双线隧道零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车站关键技术,提升了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水平,工程应用效果良好。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有,基于全工况不同开挖方法条件下既有车站变形沉降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提出了“顶部分级卸载、双线错序施工、分部控制开挖、竖向节点支撑、全程实时监控”的总体施工方案,为安全高效施工奠定了基础。研发了左线隧道“中导先行、立柱支撑、全断面成型”、右线隧道“中部预留岩柱、两侧开挖支撑、开挖岩柱成型”的微沉降开挖控制技术,研制了顶升式沉降补偿钢管支撑结构,提出了隧道顶板混凝土浇筑空间均衡布料与排气方法,有效控制了隧道开挖变形,保证了既有地铁车站和施工安全。建立了隧道开挖施工BIM模型,构建了工程沉降变形监测体系,确立了关键控制点沉降分级预警阈值,开发了智能化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有效指导了工程施工。该关键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依托工程,取得了专利9件,获得省部级工法3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保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盾构下穿湖泊复合地层与瓦斯隧道智能化施工技术”依托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针对盾构下穿怡心湖复合地层和长距离穿越低瓦斯地层等相关技术问题,通过长距离不停机掘进、复合地层高性能注浆和瓦斯隧道智能控制等技术攻关,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工程应用效果良好。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有,研制了砂卵石与泥岩复合地层新型刀盘结构和抗冲击耐磨刀具,研发了刀具磨损智能化监测技术,解决了软硬地层交互和上软下硬地层高效施工难题,实现了下穿湖泊不停机换刀连续施工,降低了风险。研制了抗分散性双组份新型浆液,研发了“中盾注泥+同步双液注浆”施工技术,开发了智能化浆液制备系统,有效解决了下穿湖泊管片上浮难题,提高了壁后注浆密实度,保证了施工质量与安全。建立了低瓦斯隧道智能监测体系,开发了瓦斯隧道安全施工智能控制系统,研究采用智能通风系统,有效控制了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该关键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依托工程,取得专利5件,获得省部级工法2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保效益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富水地层复杂环境超长深大基坑开挖关键技术与应用”依托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牧华路站工程,车站基坑长1261米,最大开挖深度26.88米,富水地层与环境复杂,开挖工程量庞大,明挖深基坑边坡稳定问题突出,施工难度大;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技术研发等,形成了富水地层复杂环境超长深大基坑开挖关键技术,解决了工程难题。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有,研发了三维数字模型+无人机倾斜摄影+智能监测+三维有限元动态仿真变形反馈分析的施工组织、土石方储运平衡和四维进度控制数字化辅助决策分析技术,确立了分区挖储运平衡的总体布置方案,提出了中间拉槽、分层对称开挖、随层支护的超长深大基坑开挖方法,实现了超大量土石渣弃料资源化利用和安全高效施工。研制了适用于富水复杂地层与排水循环利用的降水井反滤结构和水位自动监测装置,研发了智能排水控制系统,研究采用邻近泄洪河道强排水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提出了扩孔式抗拔灌注桩替代人工挖孔桩的方案,研究采用开挖前地面实施底板抗拔桩施工措施,降低了施工成本。该关键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依托工程,取得专利10件,获得省部级工法3项、QC成果3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保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