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沙漠中的超级绿色“充电宝”

山东电建一公司发布时间:2024-12-26 15:14:29  作者:杜万朴 田多

长河落日,塞北孤烟。

位于黄河“几字弯”南岸的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昔日连绵起伏的黄色沙丘,现已变成一片蓝色的海洋,数百万块光伏板组成的方形阵列,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由山东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国家“沙戈荒”基地重点项目——华能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100万千瓦光伏先导工程一期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加紧完成升压站、储能站和光伏场区剩余工作,确保年内具备并网发电条件,以绿色能源点亮“几”字弯南岸。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的动员令。山东电建一公司闻令而动,于2024年5月承接华能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迅速组建团队,全体人员克服沙漠恶劣的自然条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扎进茫茫沙漠,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让“电建铁军”旗帜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高高飘扬。

从零起步 勇闯沙漠“无人区”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战区,曾被认为是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其中流动沙丘占比高达60%以上,曾经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植被稀少、风沙肆虐,几乎寸草不生,威胁黄河“几字弯”的生态安全,一度让人们望漠兴叹、望而却步。

作为国家“沙戈荒”基地重点项目,同时也是山东电建一公司在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基地项目,走进项目部临建设施,“只有荒凉的沙漠 没有荒凉的人生”一排大字格外醒目。

项目开工伊始,库布齐沙漠恶劣的自然环境给项目团队来了一记“下马威”。极端气候条件、复杂地质地形、生活物资匮乏、交通极其不便、无网无水无电……项目前期所需的物资、设备以及生活补给,都需要从70公里以外的巴彦淖尔市采购,沙漠中道路稀少且路况差,运输不便且到位慢,给项目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面对施工难度大、机械和人员不足、地质沉桩困难、管桩供货紧张等难题,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新能源公司抓好前期策划,从场区道路、现场设施、标识牌、资源组织等方面入手,将施工区域划分为10个标段,以便于每个标段合理的利用资源,保障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部统一规划住宿、食堂、停车场,做好生产生活保障,确保工程建设全盘铺开。

这里的路名很“新潮”,成为业主和参加单位的“打卡地”。对于场区道路,南北以“电建路”命名、东西以 “铁军路”命名,用数字加以区分,形成了“3纵18横”的道路网格,既展示了公司文化,提升了公司品牌形象,又方便记忆查找路线。项目部提前规划主要通行道路,将主要道路扩宽至7米,转弯半径增加到12米,满足了施工高峰期大量运输车辆的通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项目体量大、工期紧,周边多个基地项目同期开工,管桩资源异常紧缺,成为制约进度的关键,新能源公司多方联系,到厂家实地考察、反复谈判,确定实际产能及排产情况,与14家管桩厂锁定保供数量,保证了场区16.6万根管桩的持续供应。

由于光伏项目支架材料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为了防止材料丢失,便于集中管理,项目部成立了物资管理部,由经验丰富的专人负责材料接收与分发,设置易丢易损部件集中堆放场,实行领料单制度,加强螺栓等小件出入库管理,做到集中管理、按需发放。同时,安排各标段设置支架材料组合堆放场,组合后运至现场安装,减少了材料丢失和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现场多点开花、快速推进。

挥洒青春 跑出建设“加速度”

“项目开工伊始,我们就成立了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青年生力军作用,组建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团队,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项目组织好、履约好,不辜负公司党委的信任和嘱托。项目实行‘双导师’带徒机制,今年刚入职的5名新员工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已经能给独立承担看图验收、整理资料等工作”,曹青自豪地介绍道。

项目部高举管理创新大旗,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创新亮点频闪,令人耳目一新。

项目部严格执行《新能源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指导手册》,按照“区域化、模块化、定置化”标准,将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纳入项目部统一管理,从道路指示牌的设置、安全文化宣传内容的确定,到临空临边防护和施工区域隔离、脚手架和供配电设施等标准的执行,都展现出一流的标准,推动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项目部倒排工期计划,坚持“以日保周 以周保月”,每天召开现场碰头会,抓实计划执行,对光伏场区、升压站、储能站、线路等区域划片管理,逐项分解工作任务,开展支架组件安装劳动竞赛,确保各个标段快速推进。针对夏季高温且日照时间长的特点,采取“早出工、晚收工,延长中午休息时间”的方式,紧抓夏秋施工黄金期,合理安排各项土建、安装工序,加快项目施工组织和实施进度。

项目部实行班子成员带班制度,合理安排项目部人员工作分工,做好施工组织、人员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面对区域大、工区多、沟通不便的情况,项目部给每个标段配备对讲机,做到信息及时沟通、及时传达、及时落实,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

“我们项目部是一个年轻的团队,90后员工占比达到70%以上,项目上条件比较艰苦,在曹青经理的带领下,努力为大家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大伙同吃同住,团队有活力、工作有干劲,齐心协力克服了很多困难。”项目副经理吕忠轩介绍道。

项目施工高峰期现场有16家协作单位,施工人员近2000人。项目部严格落实公司实名制管理要求,设立了实名制专用账户,对每名培训合格的农民工建立档案,并设立打卡专用通道,每月10日前将上月农民工工资汇入设立的专用账户,及时安排发放,开工以来从未发生因农民工工资引起的劳动纠纷和舆情事件,为后续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自6月1日正式开展光伏区第一根桩基施工以来,项目部优化资源配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历时71天完成光伏场区16.6万根桩基础施工,超前21天完成里程碑节点;80天完成41535组支架、1079910块组件安装任务,平均每日安装29483块,单日最多安装37336块,较原定进度计划提前15天,刷新了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建设纪录,跑出了“电建加速度”,累计获得业主表扬信4份。

沙海逐光 筑牢塞北“治沙带”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何实现既能因地制宜、防沙固沙,又能有效发电、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摆在项目建设者面前的难题。

为实施绿色施工,减少现场扬尘,项目部租用2台洒水车,每天不间断洒水作业,减少环境污染。全场使用电器做饭、采暖,对生活垃圾、废水等进行集中处理,真正做到了零污染、零排放,保护了沙漠脆弱的生态环境。

项目部贯彻“一次成优 臻于至善”理念,以“专业工作标准、首件实体样板”为抓手,在工序施工前制作首件实体样板,通过实体样板开展现场教学,现场布置专业工作标准二维码辨识牌,让工人直观的了解项目对施工质量、施工工艺的要求,统一了规范和标准。采用防火墙、围墙等预制构件,项目生产要素评价始终排在前列。产生QC成果3项,为项目创优奠定了基础。

项目部做好设计优化,光伏区接地线由组与组入地改为跨接,接地线焊接改为螺栓连接,接地扁钢改为圆钢,不仅节约成本30余万元,而且工期计划提前20多天。坚持开源节流,通过与业主沟通交流,合同外增加储能设备安装任务,扩大了合同额。

项目部做好新能源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推广应用,采用公司研制的第二代光伏铺设机器人,单台每小时可铺设30-50块光伏板,作业速度是同等人工的2倍以上,在降低劳动强度、节省成本的同时,减少了组件隐裂、滑落伤人等隐患,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赢得了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

“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公司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作为一名建设者,能够参与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工程,与其他业内央企同台竞技,我倍感荣幸。项目以‘光伏+治沙’模式推进荒漠化治理,光伏地桩与光伏板在发电的同时,还能阻止沙丘移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同时光伏效益还可以反哺治沙。我们团队将强化施工管理,做好收尾工作,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筑起绿色屏障,阻止流沙入侵母亲河”,项目经理曹青讲道。

建成投产后,首年年利用小时数为1713.2小时,首年年发电量为214260万kWh。对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扩大对外清洁供能、助力经济民生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山东电建一公司将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深度参与“沙戈荒”基地建设,持续开展风电光伏防沙治沙、沙漠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探索,探索光伏发电与治沙相结合的“光伏+”新型产业模式,为荒漠化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电建智慧和力量。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