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大部署,开启我国信息化发展新征程。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面对建筑业经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山东电建一公司牢牢掌握数字化变革历史主动,做深做实信息化顶层设计,以数智赋能推动“数字铁军”建设,为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信息化、数字化支撑。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数字铁军”建设蹄疾步稳
每天早上一早,山东电建一公司商务部门专工小李一打开电脑,就收到来自大数据预警平台发的风险信息简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要按图索骥对每一条风险提示进行全面分析,找准问题原因,指导相关单位作出处理,直至事项关闭。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阿拉木图项目部,现场工作人员正在通过企业微信平台下载从济南总部传来的展板图片,他们要按照总部设计的样稿组织当地广告公司制作打印,为迎接上级单位的现场调研做好工作准备。
在山东电建一公司由信息推动工作,由数据驱动前进,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公司综合办公系统集成了每个员工日常办公的所有要素,可实现对各应用系统的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业务管控、协同办公、工程管理、业财融合、风险预警等栏目与各应用系统深度融合对接,通过自动弹出对话框,提示当天的待办工作,并提醒领导交办且限时完成的重要事项。从总部机关部门、到二级单位本部、再到基层项目部,数据共享、流程贯通、信息互联、高效协同正让业务处理从“面对面”到“键对键”。
山东电建一公司信息管理部主任陆诗勤介绍,近年来,公司以推进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坚持顶层设计方向不变、信息技术路线不偏、推广应用力度不减,按照“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工作思路,创新“数据+平台+生态”建设。建设形成一体化办公体系,不断优化PRP、ERP工程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资源整合、业务管控,实现信息化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全方位建成了业财一体信息管理系统,打通了“量入为出”的项目管理通道。
今年年初,济宁鲁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在多家竞标单位上脱颖而出,成功获得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2×100万千瓦扩升级改造项目主体工程施工A标段的中标资格,整个项目中标过程是通过一个“产业链协同APP”软件实现的。
该软件是根据工程分包需求自主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由最初的分包招标模块升至3.0版的“产业链协同APP”,实现了业务管控一体化平台、企业微信、微信公众服务号等多个平台间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数出同源,通过标准化接口程序,实现数据融通。
山东电建一公司招标中心主任张峰认为,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工程分包招标与成本计划、分包策划和分包合同订立进行关联,实现工程分包成本与项目成本规划相匹配,避免工程分包成本失控,降低项目经营风险。更主要的是这个软件在手机上就能操作,实现了移动式办公,方便了客户投标,只要是合格分包商就能参与投标,推动公司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增强了工程分包的透明度,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从“纸上图”到“屏上景”,“智慧建造”激发澎湃动能
数字化和智能化正成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驱动建筑产业的变革与创新发展,数字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正催生新的建筑形态。
阳春三月,山东半岛海阳核电二期项目部会议室,工作人员正在通过三维模型对即将展开管道安装进行模拟演练。这路管道生根点的在哪里、具体标高是多少、管道需要在什么地方转向、需要准备多少辅助材料等等,整个二期工程常规岛管道安装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会议室的屏幕上。
项目经理郝长山高兴地说,BIM技术串联起整个项目管道安装施工,把施工方案由“纸上图”变为“屏上景”,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让现场施工组织更精准更精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年来,山东电建一公司牢牢把握建筑行业转型发展趋势,抢抓以数字化为特征的能源变革和经济发展新机遇,前瞻布局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着力打造“智慧+”服务品牌,不断培育塑造新型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0年10月29日,公司召开“十四五”数字化转型暨信息化管理对标座谈会,对BIM技术应用作出安排部署,成立1个BIM中心+N个BIM工作室的企业级BIM数字化技术管理机构。2021年5月17日,公司组织31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华东院开展为期26天的BIM技术应用培训,加速推进BIM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形成。8月18日,公司党委书记张洪梅在青岛高端封测项目听取BIM技术应用成果汇报,指出“十四五”期间要把“数字化”发展叫响,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78台风机,400MW装机容量,输电线路绵延数百公里,内蒙高原巴彦淖尔风电场,4名BIM技术攻关小组成员响应项目需求,穿过大漠戈壁、翻越大山峻岭,开展项目调研、图纸收集、成果制作和现场交底。他们制作的“风机基础模型”“变电站结构模型”“风机吊装动画”等一个个BIM技术应用成果,为项目高质量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强保证。
地上是商场、地下跑地铁,万融广场项目作为“站城一体”商业综合体,是济南市西部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公司BIM技术攻关小组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设计、施工等各环节的信息资源,提前预判生产过程的堵点和卡点,有效推动项目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建成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能够实时获取项目建设信息,助推项目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水平。
建立“劳务实名制”,上线“数智强廉”和“大数据预警”等等,山东电建一公司聚焦数据价值、数据可视、数据安全及应用侧拓展,持续打造数据感知、多维度分析、多级预警等应用场景,加速构建数字化运营新生态,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一个集成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全新的电建铁军,正向我们悄悄地走来。
从“新理念”到“新赛道”,“数字楼宇”迎来新蓝海
在百米高空楼顶之上,成片的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利用太阳能为大楼提供绿色电力,旁边的空气源热泵正不停地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用于大楼供暖……1月31日,全国首座高空光伏智慧能源站在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电建一公司总部办公楼楼顶建成启用。
高空光伏智慧能源站项目主要借助高层建筑的楼顶空间资源,利用智慧能源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和空气源热泵机组等,实现楼宇能源的综合高效利用,达到节能降碳目的。其中,分布式光伏采用先进的单晶硅N型组件,额定容量100千瓦(交流侧),分块发电、集中并网,就地消纳、自发自用。年均发电13万余度,全寿命周期总发电量超过325万度。空气源热泵部分由19台空气源热泵机组组成,主要利用空气中的热量进行供暖,与市政热源采暖相比,能够有效降低办公楼采暖费用。多个节能设备系统的数据以及楼内环境数据统一汇集到智慧能源系统,依据提前设定的运算规则建立大厦碳排放计算模型和因子库,最终实现对整座楼的能源自动控制和监测。
山东电建一公司总经理刘永阳表示,该项目基于“1+N”工艺,专为打造高层商务楼宇综合智慧能源站而设计,其中“1”是指智慧能源系统,“N”则包含楼顶光伏发电、空气源热泵供暖、高空风力发电等多个应用场景。由于主要设备集中布置在楼顶,需要充分考虑大楼结构承重、高空风荷载、设备吊装等制约因素。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面对困难,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复制推广的高层商务楼宇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该项目已获得3项专利和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认证评价中心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余吨。
高空光伏智慧能源站项目是公司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发挥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按每座楼顶平均投资800万元计算,这个新能源项目就能给济南带来几十亿元的投资拉动。放眼全国市场,有望形成千亿级的新赛道。
为“瓦特”插上“比特”翅膀,凭借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上的优势和经验,山东电建一公司已积蓄起电建行业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车”的强劲动能。
放眼未来,在“做深价值、做强生态、做好支撑”的数字化顶层设计理念引领下,公司将加快构建数据驱动的企业“数字大脑”,以高效协同服务引领企业高水平管理,以万物互联视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心百倍地直面新任务、迎击新挑战、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向着开创“数字铁军”的新天地阔步扬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