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新春的气息正弥漫在祖国的四方山河,踏着春和景明的欣欣气象,记者来到水电十六局承建的贵州福泉市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入眼望去,大片规则的田地、伸向远方的沟渠、阡陌纵横的机耕道……一幕幕“良田美景”印入眼帘,水电十六局勾勒在贵州福泉市的这一幅农业现代化发展锦绣画卷正徐徐展开。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水电十六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水利央企水环境治理专业实力,积极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助力国家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福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整市推进项目(旱改水)位于福泉市项目福泉市牛场镇、龙昌镇,设计规模10000亩,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2023年7月首批近千亩项目改造完成竣工验收,原来分布散乱的旱地经过规划设计、规模化改造,实现了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可耕,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夯实了基础。
土地整理 “小田”变“大田”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田土块归并平整的田地一望无际,经过增厚培肥的土壤在新春暖阳的照射下显得黝黑油亮......一片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已然成型。
谁能想到,“一家几亩地、田分八九块、机械进不去、费时又费力、收入上不去”却是几年前福泉市部分乡镇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使用传统的耕作模式,产出低、受限条件多,旱涝不保收,粮食产量很不稳定。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土地进行连片整治,才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民持续增收的保障。
“以前我们从开春到秋冻天天在地里忙活,地块小,大机械进不去,只能出力气干,一年下来没几个收成。”在很多福泉市群众眼中,这样的“巴掌田”已经成了致富的“拦路虎”。
“小田”变“大田”也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期盼。
地成型、田成方……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助力乡村振兴的需要。而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是首要条件、基础工程。“打破土地权属,按照小并大原则将碎片化土地合并成大块,适宜机械化耕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欲善其事,计划先行。水电十六局提出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拼盘式整合的思路。2022年11月,第一期第一批次项目正式开工。
项目位于福泉市龙昌镇、牛场镇,共有4个片区:龙昌镇云雾村大坪片区、牛场镇三江村旧院片区、牛场镇三江村老鸭寨片区、牛场镇桂花村片区,设计规模共1052亩(含道路等基础设施)。
表土剥离、土地平整……项目部倒排工期、强化沟通,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项目建设:
——龙昌镇云雾村大坪片区项目实施前132块地,实施后为23块地,实施后平均面积3.35亩每块;
——牛场镇三江村旧院片区项目实施前327块地,实施后为158块地,实施后平均面积1.92亩每块;
——牛场镇三江村老鸭寨片区项目实施前302块地,实施后为152块地,实施后平均面积1.93亩每块;
——牛场镇桂花村片区项目实施前402块地,实施后为86块地,实施后平均面积1.86亩每块。
……
经过“整治”后的农田,田间道路通达率达90%以上,并削减了田坎增加了耕地面积,保证了耕地进出平衡,同时,耕地面积还按照同增同减原则分配给农民。
“太好了!”看着过去零散分布的“小田”,一步步变成集中成型的“大田”,村民们纷纷为项目部点赞。
科学布局 “旱地”变“水田”
初春时节的福泉市龙昌镇,乡村公路纵横交错,田成方、地成型,新修的生产便道和沟渠四通八达,云雾村大坪片区高标准农田里,农户纷纷行动,借助晴好天气,有序进行春耕。
如今的云雾村大坪片区高标准农田耕地依次排列,土壤肥沃,适宜水稻种植。
但曾经,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土地零散,大部分是坡地,加之地势原因,导致部分田地缺水严重,只能种植耐干旱的烤烟。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如果说田地平整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那么土壤肥沃、路渠配套则是主要目标。
水电十六局在推进福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以建成一批“地平整、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的高标准农田为目标,按照“小改大、标准化、规模化、宜机化”的模式进行改造,配套完善泵站、高位水池、水池、输水管道、灌溉渠道、排水沟、田间道等路网、水网、电网基础配套设施,改善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促进粮食高产稳产。
在云雾村大坪片区开展了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生态保持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采取新增灌溉与排水、修建田间道路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将70多亩低产的旱地改造成高效的水田,提升土地利用率,帮助群众增产增收。
同样经过改造后旱地变水田的还有:牛场镇三江村旧院片区304.6亩,牛场镇三江村老鸭寨片区293.42亩,牛场镇桂花村片区185.4亩。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项目队完成施工后,整个福泉又陷入了干旱缺水的困境,导致泡田翻耕以及水稻种植无法进行,如不解决,会错过水稻种植季节,临到收获季节却将颗粒无收。
于是,在旧院片区和老鸭寨片区,项目团队在取水河流修建临时拦水坝,收集雨水,再抽水灌溉;在大坪片区,则直接用柴油发电机配潜水泵抽取溶洞水进行灌溉(原设计自流灌溉)。根据不同环境采用不同方法,有效解决了耕地供水问题。
项目技术人员介绍到,第一期项目第一批次四个片区合计完成输水管线施工24596米,完成机耕道8918米,200m³高位水池完成2座、300m³高位水池1座、泵站2座,完成水稻种植684.25亩。
“经过整治后,现在农田路相通、渠相连,以前的泥路都硬化了,农田旁还新建了机耕道,机械进出方便了,种田的条件是越来越好。”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旱地变成了水田,村民们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成效显著 “良田”变“示范”
沃野田畴织锦绣,一曲振兴入画来。
2023年秋天,通过改造升级后的福泉市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整市推进项目(旱改水)近千亩水稻迎来丰收。
在规范有序的稻田里,颗粒饱满的稻谷汇聚成“金色海洋”,幸福的歌声飘荡在田野之上,绘就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共同富裕的新图景。
“以前我们的地分散在地势高低不平的山地上,一亩地的收割要好几个人花费近一天的时间,现在用机械化收割,一亩水稻几个小时就完成了,而且还能在收割的同时同步完成了稻穗分离,大幅度降低我们的人工和时间成本,非常感谢水电十六局将我们的散乱土地改造成了金山银山。”首次在自己的田里用上了自动化机械进行水稻收割,农民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粮食的稳产丰收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第一批项目完成后,福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水田面积增加603.98亩,耕地质量预计提高0.2~0.9个质量等级以上,粮食产能亩均增加70公斤左右,相当于比 2022 年贵州粮食平均亩产266.5公斤增长 26%以上。
同时,通过今年福泉项目生产和包装的水稻市场反映非常好,高山大米粒粒醇香,香甜软糯,供不应求。放眼如今的福泉大地,粮仓更满、农业更强、一帧帧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福泉广袤沃土上续写着一个个粮谷满仓的崭新故事。
而福泉高标准农田项目作为水电十六局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先行者,也为其他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经验做法,俨然成了“示范田”。尤其在农田改造工程投标、建设、变现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可参考性。
项目开展过程中,项目团队与当地农户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并承担一些能力范围内的社会责任,获得当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为电建人立足黔南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通过科学手段改造和现代化管理实施,提高农田产出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益、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保障,增创增收,增加就业率,提升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水电十六局正良好展现了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政企合作共赢的示范,共同绘就出好一幅良田沃野“丰”景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