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沃土,锦绣长安,千年古都,丝路起点。
七夕湖畔,绿意满池,悠悠碧波,水润城新。
2015年,陕西省实施“南水北调”联接“引汉济渭”工程,在昆明池旧址建设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2020年7月,中国水电十五局的建设者们加入到了修建序列中,同年12月,完成分洪枢纽工程导截流;2021年6月底,北池湖区具备蓄水条件。
历经十余年建设,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于7月16日成功实现先期通水,正式向西安通水,从而实现长江和黄河在关中大地“握手”——
一水穿秦岭,天河润关中。
一池昆明水,千载长安情。三千里关中平原,八水分流而御守长安。长安城西,一片既古老又年轻的湖水,联通南北水域,在2023年描绘出新的精彩。
今日的斗门水库,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是即将惠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约200万人的民生水库,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大水利工程、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和文化工程。
波光粼粼的昆明池水里,倒映着千年来长安的故事。
蓄来一池水,润泽长安西
东有西湖碧波漾,西有昆明池水清。
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市以西,有这样一片历史悠久的水域,它就是昆明池(斗门水库)。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为了军队练习水战,以保长治久安,西汉的统治者修建了这片中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湖,不仅为西汉王朝强大的水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兼具平稳漕运水系、丰富都城水源、益于灌溉农田、文化休闲娱乐等功能。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昆明池也随着汉王朝的土崩瓦解而逐渐走向落寞,历经东汉、南北朝、隋唐几百年的岁月洗礼后,宋朝初时,昆明池逐渐干涸,沣河以东逐渐被繁衍生息的村落所取代。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关中地区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将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治理,对西安市生态水系进行水源补充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将洪水和城市雨水蓄滞调节后,用于从而实现对西安水系进行补水,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已经是西安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
2015年,陕西省实施“南水北调”联接“引汉济”工程,在昆明池旧址建设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2017年斗门水库一期试验段建成开放,2020年,十五局的水电人加入了二期工程修建队伍。
面对陕西人民的殷殷期望,中国水电十五局斗门水库项目的建设者们只有一句话:保证完成任务!
2015年斗门水库项目一期工程试验段——昆明池七夕公园注水成功,面积约3平方公里,风光秀美,人流如织;2021年,斗门水库项目二期北池湖区完成蓄水,水域面积达到了13平方公里,成为西安市内面积最大的水域景观,烟波浩渺,水波动人,已初步重现当年盛景。
挖好一条渠,引得活水来
兴秦先兴水,兴水惠民生。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之源。水的承载空间,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以及人口的聚集能力。
陕西虽然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但全省水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仍长期存在。
关中和陕北两大区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全省三成,陕南地区水资源总量超过全省七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如何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更充分的利用,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的“三赢”局面,就成了本土水利工程的重点。
作为一座以调节引汉济渭向沣东、沣西新城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的综合性Ⅲ等中型平原水库,斗门水库是国家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水利工程,也是当之无愧的民生工程。
2020年7月进场,2021年6月底北池部分具备蓄水条件。
时间紧,任务重,压在斗门水库的建设者身上的担子着实不轻。
“分洪闸枢纽施工部分是整个工程的难点部分,也是施工的重点任务,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按时完成截流任务,顺利实现蓄水。”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靳恒这样说到。
为实现成功蓄水的目标,项目部进行了充分的预先分析和谋划,确定了“事前指导、过程控制、结果负责”的原则,将责任分解到个人,真正落实“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我们从围堰工程开始大干,为了保证6.30的蓄水目标,现场两班倒,24小时都在施工。”项目部施工员小杨陷入了回忆中,“大干的几个月,现场有上百台设备。晴天的时候,项目部全力运作,踩着星光上下班,从6点干到12点,白天制安钢筋、加固模板,晚上打混凝土。”
提起那段时间,技术员任工也有话说,“那段时间我们又盼着下雨,又担心下雨,盼着下雨休整,又担心下雨影响工期。”
在全体人员的齐心协力下,项目抵御疫情冲击,攻克工期紧张难题,超额完成任务,赶在“6·30”节点目标前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唤新一座城,展望新未来
古人不见今时水,今时水曾映古人。
提到斗门水库,土生土长的陈师傅可是有话说了。“生在斗门街道,长在斗门街道,在这住了四十多年了,是看着这水一天比一天好。”
“过去这里荒着嘞,哪有现在这样的好风景。”老陈站在北池堤坝旁,望着池湖心岛上纷飞的水鸟,带我们回忆着。
今日的斗门水库,自然环境优美,景色秀丽迷人,昆明池北池静影沉璧,水鸟纷飞,鱼翔浅底,往来游人如织,已然成为西咸新区这一国家级新区旁一颗闪耀的明珠。
昆明池渠首广场旁,分洪闸的闸房高高耸立,气盾坝上流水潺潺,一旁的渠首绿道上健身的市民欢声笑语,不远处的沣河水域上,锦鳞游泳,水鸟翔集。
以水为笔,中国水电十五局的水电人在这里,以“电建蓝”为内核,以“生态绿”为底色,将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治理,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这里是昆明池——春天繁花似锦,夏日碧草连天,秋天叠翠流金,冬日雀踏雪痕。
这里是昆明池——水域面积广阔,碧波荡漾,有鱼有草、人水和谐,形成了“水下森林”、“水下草坪”的景象,荣获“2018年度西安市最美河湖”。
这里是昆明池——芦花荡漾,水鸟翩跹,众多野生鸟类在湖畔安家落户,被西安市野生鸟类保护协会授予野生鸟类资源观测点。
今天的昆明池,在调蓄引汉济渭水量、蓄滞沣河洪水的同时,极大地改善西咸新区,以及整个西安市的水生态环境,已然成为西安市一个显著的城市标志、成为一张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新名片——连续三年携手央视总台七夕晚会,新春嘉年华系列活动登陆新闻联播,传承国风古韵,再现盛世繁华,处处都有着昆明池的存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见到一个全新的斗门水库,一个更生态、更科学、更人文的水域生态环境。
盛景可期,未来已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