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鹏”程万里任翱翔

水电七局发布时间:2023-05-04 14:33:22  作者:李满仓 兰鸥

2013年4月,35岁的曾鹏率队赶赴芦山震区,在废墟瓦砾里,为灾区群众重塑希望。

十年后的4月,在成都金牛宾馆大礼堂,曾鹏走上领奖台,接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荣誉表彰,成为建筑行业劳动者的优秀代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十年光阴流转,在今日谱成一曲劳动者赞歌。

传播光明

2013年4月20日08:02分,一场7级强烈地震突袭雅安市芦山县,只一瞬间,天崩地裂。

应急时刻,水电七局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任命曾鹏为突击队队长,火速赶往芦山县万古乡积极开展灾后重建任务。

此时的曾鹏,取得房屋建筑一级建造师证书3年,而距离他首次接触房建业务,已经过去13年之久。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一边在水电站施工一线磨炼,一边坚持学习房建业务专业知识,进行房地产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学历深造。

同为四川人,心相连,情相牵。曾鹏与项目团队第一时间来到现场,面对灾后狼藉和余震不断,顶住心理压力,迅速开展灾区学校、医院的应急修复加固任务。

灾情重,情况急,在曾鹏的高效组织下,不到两天,项目设备、材料全部进场到位。在四川省确定的62个应急修复加固项目中,曾鹏所在的项目最早竣工,较计划工期提前18天完成任务。

5月下旬,万古中心校因地震教室受损而搬离教学楼的近600名学生,终于离开板房和帐篷,重返教室;同时交付竣工钥匙的还有新店乡卫生院。项目团队还向同学们送去新书包,作为六一儿童节礼物,孩子的笑颜是最好的答谢。当天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水电七局再现央企责任担当。

数十天的所见所感,让他对民生工程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段在瓦砾中重塑光明的经历,更加坚定了他走入城市的决心。

十年过去,当地人民已将这段阵痛的记忆深藏,时间不能磨灭所有伤痛,但足以让这座川西小城从废墟中涅槃;而曾鹏这十年的房建生涯,也书写了一页页新篇章……

融入城市

作为“年过半百”的传统水电行业主力军,水电七局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但从江河到城市,仍有许多“水土不服”的问题亟待克服。

公司要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房建市场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赛道?曾鹏有着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2016年,公司新办公大楼——中电建金属结构研发中心项目工程开建,曾鹏担任项目负责人,开启公司在成都房建市场的探索。

在建设过程中,曾鹏创新启用BIM系统,带领团队完成《基于“BIM+物联网”的预应力梁支撑体系监控系统》软件著作,取得《高空大跨度钢边廊整体提升施工工法》以及其他发明专利。依托前沿技术,电建研发中心获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天府杯、芙蓉杯等奖项,以诸多专利和荣誉为公司房建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曾鹏闲暇之余了解行业新闻,得知特区深圳兴起的“智慧化”工地理念,大受启发。

彼时在成都,“智慧化”管理大多停留于理论,实际使用有限,然而他却觉得大有可为,率先推广“BIM技术+智慧工地平台管理系统”。

几年时间,公司先后在成都、绵阳、资阳、达州、宜宾、西昌等城市参与20多个房建项目建设,包含住宅楼、学校、综合体、养老院、智慧停车场、公园、培新中心等多种业态的民生工程。扎根于城市,完成从传统水电向房屋建设领域的转型。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曾鹏坚信,在技术的手段辅助下,质量过硬是在百舸争流中最好的助推器。

事实证明了他的触觉敏锐。2021年8月,四川省正式印发《四川省“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方案》,“智慧化”管理已成大势所趋。

紧贴一线

“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现场有没有什么变化。”站在曾鹏办公室窗前,偌大的工地尽收眼底。项目所有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项目现场,既方便管控,又节约时间。

房建工程建设周期短,时间紧任务重,建设期付款比例有限,耽误不得。此外,城内作战,项目相关方众多,意味着更高的施工透明度与协调难度,需要大家时刻紧盯现场,及时解决问题。。

曾鹏总结多年的房建项目管理经验,寻找极小盈利空间。开源节约,提前介入,进入项目生命全周期设计。拉清单,做减法,剔除不利因素,挖掘盈利点。

在曾鹏身上,还有“群主”的身份。以中电建金结研发中心项目为起点,他大胆“尝鲜”,构建起下辖6个项目的片区项目群,通过手段创新、管理创优,利用资源整合,确保项目均衡投入和效益提升,“项目群”的管理模式也得到进一步推广。

梯队打造

阳春四月,碧空如洗。在成都青白江中欧班列附近,“一带一路”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这是成都北部唯一一个大型会展中心,也是水电七局目前建设最大体量的房建综合体项目。

自开工以来,项目建设接连遭遇设计变更、高温、限电、疫情等突发情况,导致进度异常紧张。 偌大工地上,近20台大型机械正火热施工中,四散的工人忙碌得不可开交。但曾鹏显得信心十足,誓要在2025年如期将蓝图绘就成现实。他的把握,很大部分源于自己背后有一支专业过硬、敢打敢拼的骨干团队。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曾鹏很早就意识到,业务转型发展形势下房建业务人才短缺的问题。在企业高质量发展形势下,人才早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把培养房建业务人才放在了第一位。

在成都铁路港项目,曾鹏组织策划了每月一次的“一带一路”大讲堂。白天建设末了,到晚上职工们便依次作课题分享,加深业务交流,锻炼口才胆色。为了让讲堂颇具“仪式感”,曾鹏还特地购置发言讲台,“正儿八经人人都要上讲台,那不是搞起好耍的。”

而对于职工的职业技能培养,曾鹏也尽所能给予关怀支持。项目上只要有职工通过技能考试,除公司规定奖励外,按照项目部的制度,还会额外发放一笔奖金。作为过来人,他深知新职工找准职业方向的重要性,每月定期与新职工就生活、工作问题交流,以自身经验加以引导。

“原来房建一级建造师只有一个,现在发展壮大到9名,二级建造师22名,多人具有双专业甚至三专业,注册安全工程师3名,在76人的团队里各类建筑相关专业持证人数达到50人以上。”曾鹏有些自豪地说道。如今,第一批培养起来的人分散在全国各地,成为公司房建业务的骨干。

站在房建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前方山高路远,行则必达,鹏程万里。


曾鹏在表彰大会现场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