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党中央赋予工会组织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驻陕央企中国水电三局工会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强力推进“抽水蓄能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创建工作,“孵化”出一大批爱钻研、肯攻关的技能大师,影响带动广大职工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积极投身到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来。
突破
典型树立标杆,创新引领发展。作为“世界500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的成员企业,水电三局一直将科技创新当作企业发展的“加油站”和“源动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探索抽水蓄能技术,展示陕西工人风采,持续优化创新环境、蓄力烘托创新氛围,将一个个典型、一个个团队、一个个平台点缀在抽水蓄能事业的发展历程中。
2017年6月,以“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西省劳动模范”、“三秦工匠”、“电建工匠”杨联东命名的水电三局“杨联东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成立。
“无数工程建设实践证明,任何重大的科技创新,都不是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聚合了整个团队的力量”,杨联东说。6年来,“杨联东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同心同德,累计斩获75项职工科技成果,获得公司级以上科技成果45项,合计为企业节省资金2500多万元。在第四届、第五届陕西省职工科技节上,“杨联东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斩获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工法9部、陕西省科技创新成果金奖3项、银奖8项,技术改造银奖1项,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及工匠创新工作室”。
衍生
在陕西省建设工会的指导下,水电三局工会主动作为,搭平台、筑赛道,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锻造高技能工匠。
2022年7月20日,由杨联东劳模创新工作室牵头,水电三局成立了“抽水蓄能创新工作室联盟”,其余4个成员单位有焦凯新材料新技术创新工作室、砂石拌合创新工作室、TBM创新工作室、抽水蓄能创新工作室。
杨联东告诉记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抽水蓄能创新工作室联盟将全公司技术骨干聚集在一起,集专家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科技合力,延伸工作项目,共同完成使命,取得了显著成效。”
连月来,水电三局“抽水蓄能创新工作室联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科技引领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瞄准科技前沿,坚持笃行实干,奋力攀登发展更高峰。
抽水蓄能创新工作室,建立的“钻爆支护作业平台移动式电源站”获公司职工成果创新二等奖、“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应用”获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优秀奖,申报专利7项,共计产生经济效益100万元。
砂石拌合创新工作室主持、参与重大科研项目5项,其中结题科研项目2项,获得电建集团工法2项、省部级以上QC成果2项,国家授权专利6项、公司级以上各类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合计5项,共产生经济效益2700多万元。
TBM创新工作室TBM施工总里程截至2021年达到17.568千米,创造了在最大埋深2268米复杂地质条件下、无检修洞室、独头掘进施工里程世界最长纪录。
焦凯新材料新技术创新工作室获科研项目获各类科技进步奖15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二等奖1项、中国大坝工程学会二等奖1项、陕西省建筑业协会一等奖1项、电建集团一等奖1项,为创新材料的研发与使用立下了汗马功劳。
孵化
匠心传承不止,重在薪火相传。杨联东说:“教绝招、传技能、带高徒,这就是我们的传承。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为劳模提供的一个工作平台,更是一个由劳模带动职工钻研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地。”
水电三局“抽水蓄能创新工作室联盟”自成立以来,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积极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师带徒、传帮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人才建设内容,创新性打造“私人定制式”培养计划、拓展专家培养渠道、定制专业培养课题,完备了“老-中-青”人才梯队和“专家-骨干-学员”培养模式,紧盯抽水蓄能行业青年技术骨干力量,为形成人才梯队创造了更多机会。
工作室联盟陆续走出了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陕西省建设工匠2人、中国电建青年岗位能手1人、水电三局劳模2人,培养先进、树立榜样,充分发挥了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工作室联盟累计建成工作站10个,聚集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工作延伸项目达20多个,逐渐覆盖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尽心,是一种攻坚的精神;尽新,是一种突破的力量。杨联东对记者说:“唯有努力创新,方能不负时代;唯有加倍创新,方能赢在未来!学习二十大、奋进新时代,水电三局“抽水蓄能创新工作室联盟”将紧紧围绕抽水蓄能关键技术,集智创新、协同攻关、传承技能,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群众性创新实践,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的陕西力量、电建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