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美如仙境,亲临观之,如置身于诗画之中,承载着劳动人民殷切期盼的弥泸灌区工程就坐落在美丽的云南省红河州北部。弥泸灌区建设者们翻山越岭、淌水过河,在云南沃土上以实际行动描绘着“兴水富民”的美丽画卷。
水电基础局承建的红河州弥泸灌区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150项重点工程之一,工程任务为新建弥泸灌区为农业灌溉和乡镇供水,设计灌溉面积60万亩。项目建成后,可有效发挥已建水源工程的灌溉供水效益,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对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农村人饮安全成果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和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条件。
水利惠民生,清泉润山乡。近日,历经202天日夜鏖战,竹园甸惠渠改造工程成功通水,弥泸灌区工程建设又实现了一个节点目标。
攻坚克难抓进度
甸惠渠,是弥泸灌区的一个重要分部工程,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竹园镇,作为竹园的民生之水、红色基因,于1941年修建,全长8公里,是弥勒市最早的一件引水工程。近年来水渠损坏严重,农作物灌溉困难,曾经的“水到渠成无旱患”不复存在。今年4月20日,甸惠渠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团队日夜鏖战,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推进工程建设。
项目负责人杨志永在进度会上强调:“咱们可是‘中国基础’!一定要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抢抓进度,确保弥勒人民的用水保障”。
项目团队付诸实际行动,吹响了加快工程建设的号角,建立“每月一会商,每周一调度”机制,对工程项目,逐项研判分析、逐项明确节点目标、逐项落实责任人员。项目团队克服疫情、高温、应急调水等重重难关,采取网络连线、视频会商等手段,推进工程进展。
五加二,白加黑,项目团队把“假期”变“工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姿态,只争朝夕、机械不停,用最快的节奏、最高的效率,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见效、早受益。项目高峰时段日用工量80人、机械车辆20台、边墙混凝土浇筑90m/d。
齐心协力保安全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项目团队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齐心协力打好“安全主动仗”,把稳安全风向标,助力弥泸灌区工程项目跑出“加速度”。
以安全作基石,用安全保发展。项目部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事故应急预案桌面演练,开展职工健康体检、进行安全检查、设置质量安全讲评台等,夯实安全基石,让安全意识根植于心。
江河安澜离不开防洪调度,离不开对弈洪涝保人民安全的水利人。梅雨时节,弥勒连下了好几天的大暴雨,水库的水若不合理调度,便会泛滥成灾。这时,项目团队用严密的汛情监测、精准的洪水预报、科学的调洪手段化险为夷。
项目安全总监宋明远,从2015年参加工作便一直扎根水利建设一线,从一名青葱学子成长为一位技术骨干。每当暴雨来临,大家都往室内避雨,他却是第一个向外冲去工地察看。正是因为他坚持每日巡视,在水库水位突增时,他提出了错峰关闸的建议,避免了洪水的侵袭,牢牢守住了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
青春奋斗正当时
“项目团队偏年轻化,大部分为‘90’后,最小的是2001年出生的,但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完全不输老员工,每天跑工地,风吹日晒从未喊过一句苦、一句累。”项目施工负责人李小文给项目年轻人点赞。
青年突击队的旗帜,不仅飘扬在工程工程建设一线,更树立在战役“疫”一线。项目部的青年们,在疫情严峻时,毅然冲锋在前,主动给项目部的各个角落消毒,并提醒其他员工注意个人卫生防护、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组织学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
就在甸惠渠通水前几天,项目部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年轻的项目班子成员早早起来,顾不上吃早餐就到施工现场进行督查,“越是接近尾声,越不能掉以轻心。”杨志永说。
11月9日,在鞭炮声中,甸惠渠改造工程成功通水。项目团队的团结一致,凝心聚力、艰苦奋斗,迎来了沉甸甸的收获。甸惠渠日均供水总量可达20万立方米,基本满足2.3万余亩农田灌溉用水,竹园镇、朋普镇共7个村委会约5万余名群众受益。
捧涓涓暖流到千万户的农家中,送潺潺清泉灌溉在千万亩的农田里,“水渠修好了,这下我们的农田灌溉就不用了发愁了”,竹园村民看着修好的水渠,满脸笑容说道。
汩汩清泉,漾漾碧波,层层新绿。建设发展的澎湃浪潮正在云岭大地兴起。星罗棋布的库塘、纵横连贯的水网犹如强劲的脉搏,为富民强滇的美好目标注入生生不息的动力。在跨越发展的征途上,水利建设为美丽云南浓墨重彩的下一页自信开篇。
兴水润滇,正在泽被云岭大地;兴水强滇,必将梦圆美丽云南。水电基础人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继承和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优质工程,造福一方百姓。
竹园甸惠渠改造工程成功通水
甸惠渠改造工程成功通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