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这片祖国最辽阔的西北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的神话传说,孕育了世人眼里的沧桑,也孕育了一批批电建儿女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梦想。
这里,不仅有灿烂的晚霞,红色的沙漠,成群的牛羊,还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呼啸的北风中依然遒劲挺拔的一棵棵“胡杨”。
周建军,便是这其中的“一棵”。
选择,让他“播种”
时间追忆到2007年,告别了校园的周建军选择入职中国水电十五局,加入了中国电建这个大家庭。新疆伊犁喀什河温泉水电站工程项目,成为了他工作生涯中的第一站。
“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和许多刚入职的大学生一样,周建军对新疆最初的印象,都是来自于诗词的美好和对美景的向往。
“火车刚驶入疆内,他就兴奋不已,就一直趴在窗子上看着外面的风景,一路上都是对新疆的无限向往。”当时跟周建军一起入职的同事回忆道。
可等真正达到项目上时,这里的一切使得周建军心里五味杂陈。
“这里只有无垠戈壁、黄沙滚滚,不见传说中碧水青山、鸟语花香。一切都是沉寂无声的,当时第一感觉除了苍凉就是不知所措。”环境的当头一棒加之初入工作岗位的紧张,让周建军内心不免浮起几丝不安和烦躁。此时此刻,周建军从一开始热枕的心,瞬间降温了不少。
尽管这个一米八几的阳光大男孩在大家面前总是乐呵呵的,充满了能量,但史显怀作为周建军的师父,心思细腻的他还是察觉到了徒弟在不经意间表露出的不安。
“建军,一会儿吃完饭我带你出去走走,带你看看我无意间发现的一个好地方。”史显怀笑着对坐在对面吃饭的周建军神秘说道。
吃过晚饭,史显怀带着周建军出了营地。那天,一如往昔的骤雨留下如棉絮般的尘埃。新疆的雨,来的快去得也快,夜幕降临时,银月清辉已在大地上缓缓流淌。
跟着师父的脚步,周建军登上了一个未曾涉足的山头。在那里,他看到了开满山丘的薰衣草,还有这片群星明灭可见的夜空。美丽景色与平日荒芜的戈壁是如此不同,让周建军一时间沉醉不已,他那颗不安的内心此时也变得平静起来。
“小周啊,人生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从未面对过的困难和困惑,让你踌躇不定,不敢迈步,这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很正常的事,师傅在石头河水库时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你的心情我能理解。”看着表情舒坦很多的周建军,史显怀意味深长地对他继续开导着,“师傅当时也跟你一样,刚来的时候也接受不了,但是慢慢融入这里后,从大家的身上,那时我才明白了为什么有一批批的人愿意日复一日地扎根在这里,因为,他们的肩上有着建设祖国边疆的重任......”
师傅的话语犹如天山融化的雪水,渐渐冲散了周建军心中萦绕已久的阴霾。
“十多年过去了,但是师傅那晚的话如今都还时时在耳边回响,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周建军回忆着他的边疆岁月,目光坚毅地看着远方......
坚守,使他“扎根”
2008年9月,伊犁喀什河温泉水电站大坝工程迎来上游围堰基础防渗控制性灌浆施工。
“这次的灌浆施工就让小周来负责吧,这一年多以来他学到不少,也是时候接受考验考验了。”在师父史显怀的举荐下,周建军负责起了这次的灌浆施工。
这个施工项目对周建军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白天他在现场寸步不离,晚上就在办公室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并根据白天在施工中得到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方案的优化。
“那段时间对我来说压力很大,都从来没有在零点前睡过觉,一直反复研究和学习施工技术方案和有关规范,但幸好有项目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才顺利完成。”周建军开心地说。
经过对施工的整体情况不断学习研究、反复论证后,周建军建议上游围堰砼防渗墙变更为水下控制性灌浆+水上土工膜防渗的优化方案。此项变更最终帮助项目极大地节约了围堰工期,间接为大坝截流、大坝基础开挖施工等提前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赞赏。
周建军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他随身携带着的六样神秘“宝贝”——规范、图纸、作业指导书、钢卷尺、施工日志、笔。
工作期间他细心研究设计图纸,不懂就问,记录本里每天总是记满密密麻麻的字。在周建军眼里,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都是行走着的教科书。
“徐师傅,您看这块的铺土厚度的按插尺严格控制?”“李师傅,我看您在砼养护这方面采用花管喷洒做得尤其好,您是有什么独到的心得和技巧吗?”勤学好问,成为了周建军在大家心中的代名词。
“小周这娃就是勤快,脑袋里有想法,眼睛里有活,有股事不干好不罢休的冲劲,是一块干工程的好料子......”提起周建军,项目上的“师傅”们对他总是赞赞有词。
在施工期间,周建军依据施工规范和标准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个施工环节,从钻孔深度到孔斜率测定,从灌前压水试验到控制性灌浆,从孔位取芯到灌后检测......一个工序一次检测,每个工序他都精益求精。他先后编制上报了《大坝工程上游围堰控制性灌浆施工总进度计划》和《大坝工程上游围堰控制性灌浆专项施工方案》,并根据施工方案编制了《大坝工程上游围堰控制性灌浆作业指导书》,这使得现场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周建军就是靠着他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不懈努力,在祖国的边疆深深扎下了“根”,不畏寒风,茁壮成长。
初心,给他“收获”
时间是逐梦的见证者,也是成功的书写者。
从新疆伊犁喀什河温泉电站大坝枢纽工程到新疆伊犁河北岸干渠工程......十几年来,周建军一步一个脚印,走遍了天山脚下的每一个地方。
十几年里,在祖国的边疆,随着一个个伟大民生工程的从无到有,周建军也从那个茫然无措的青年学生成长为成熟稳重的管理者和技术能手。
每一年的成长也伴随着收获。2014年8月,他编写的技术方案《渠道薄层砂砾料碾压施工方案》以《一种渠道爬坡碾压机》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2015年12月,他编写的《大跨度高架输水渡槽施工方案》以《渡槽支架技术》再次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2016年12月以《高寒地区大型渡槽施工工法》被评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施工工法;2017年以《薄层砂砾料碾压技术》获得陕西省第四届职工科技奖铜奖;2018年9月以《高寒地区大型渡槽施工技术研究》被评为第十届科教大会科技成果三等奖;2020年编写的《渠道混凝土板间缝填充施工》以《一种伸缩缝填充机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型专利”。
2021年,周建军根据工作安排又再次进入伊犁水库项目。两年来,多次长时间的疫情严重影响项目的工作和生活建设。刚到工地的周建军临危不惧,一边抓疫情防控,一边抓生产保供。600多个日夜,从最初的移民搬迁和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到现在的导流洞实现贯通和大坝有序填筑,他用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担当日复一日地坚守在一线。
眼看着大坝即将截流的他,欣喜之中仿佛再次回到了12年前,听到了在温泉电站大坝截流时师傅对他的殷切嘱托。
戈壁滩的狂风依旧呼啸着,而正站在伊犁水库河畔的周建军,如同在戈壁大漠中的一棵胡杨,不畏风沙雨雪,深深扎根,坚定勇毅......
36年前,水电十五局怀揣着服务民生、造福新疆人民的理想从西安出发,跨越大半个中国进军新疆。以阿克苏克孜尔水利枢纽工程为起点,36年间,七十多项经典工程遍布天山南北。水电十五局在大漠戈壁、雪山峡谷间把自己的根深深植入这片土地,承建了一座座惠及新疆各族人民的民生工程。
一项项工程是新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缩影,更是一个个水电建设者逐梦的印记。如今,在大美新疆,中国电建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天山南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