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誓把“不可能”变成“能”

河北工程公司发布时间:2022-08-29 10:58:32  作者:高天旭 吴岷

车在颠簸的乡间小路上行驶,两旁密不透风的玉米地缓缓向身后退去,路的尽头,一处建设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处处热火朝天,同时,映入眼帘的是一行醒目的大字标语——创永清速度,挑战不可能。这便是公司承建的廊坊永清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

该项目是河北省民生工程、重点项目、督办项目,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去现场督导、检查。由于项目特殊性,10月31日并网发电不能改变,“1031”节点成了悬在项目部所有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自项目部进驻之日起,困难就接踵而至,先是更换分包队伍,后又经历两次疫情封控(近两个月)……直到5月1日,土方建设才刚出零米。满打满算,只有6个月的时间,而国内同体量电站建成最快纪录也要9个月。奇迹,能否发生?纪录,能否打破?不可能,能否变成能?……项目部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冲劲儿、韧劲儿,已经让天平向胜利一方倾斜。5月初,廊坊永清电站项目在河北17家垃圾电站项目建设中,进度排名倒数第一。7月底盘点后,排名为倒数第三,按照8月底完成水压节点推测,进度排名便能位居10名以内。

“独行快,众行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永清项目班子成员全是干事的人,每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个人都在为着‘1031’目标竭尽全力,为了提高工作、沟通、解决问题的效率,为了能让员工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全面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班子成员都把住宿地从生活区搬到了现场办公室。副经理张晓昉的父亲病故,也没回去送父亲最后一程,虽然很内疚,但他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扑在工程进度上;经营副经理刘永平,从调试专业转型,第一次负责项目经营管理工作,他的办公桌被专业书籍堆得满满当当,挤出休息时间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4月份入场至今,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期间两次回公司本部开会,为了能当天去当天回,愣是没有回家看看;安全总监姚琨提出实施‘包保制度’,并以文件形式落实。负责人、项目班子和主要管理人员下沉班组、分包队伍,深度参与班组施工管理,进行现场指导。包保人全面负责各自包保队伍的施工进度、安全文明、质量把控。每周参加一次以上队伍班前会,每月参加一次以上班组安全日活动。开展重大操作、高风险作业时,包保人必须全程跟踪检查。奇迹,是这个时代的闪亮标签。我们这个团队要做的就是创造奇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再变成能。”赵敬指着迎风飘扬的“党员突击队”旗,信心十足地说到。

——项目执行经理赵敬自3月份进场以来,还没回过家。在干部职工的眼里,他就是位“没主见”“没脾气”“闲不住”的人,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正在成长的“孩子”身上,他坚信:付出就有回报,希望和奇迹就在前方……

赵敬:我们一定能创造奇迹

项目能否如期发电投产,项目经理责任重大。面对如此紧张的工期,项目执行经理赵敬自3月份进场以来,还没回过家。

“这是我第一次负责工期如此之紧的项目,压力山大。”说话时,赵敬用手插着头发不停地往后捋。

赵敬“闲不住”。自项目开工以来,事无巨细,他一定要亲力亲为。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开会、签字、与业主方沟通、到施工现场检查……就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施工现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他始终盯在现场,哪里有问题需要解决,马上就能看到他熟悉的身影,加班加点早已成为常态。“我都嫌他烦,一天到晚净是遇见他了。”项目副经理张晓昉打趣地说。

赵敬“没主见”。每天施工结束后,他都会把各负责人叫到一起召开“复盘会”,讨论当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安排第二天重点工作。对于不熟悉的或拿不准的,他会听取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或采取举手的方式进行表决。

“这种日日复盘的方式,能使大家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集中集体智慧。”安全总监姚琨说,“刚开始,大家只是单纯复述白天的工作。久而久之,大家养成了以问题为导向,带着思考来开会,会议时间变短了,效率也更高了。”

赵敬“没脾气”。项目上的职工都说老赵这人脾气好,没跟人犯过脸红。对待职工,他更多是提醒、鼓励、谈心。“赵经理不会直接批评我们,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们接受。一次高空作业防护网布置不完善,他第一时间通知安全负责人,并跟我们说明没有防护网的危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安全部王新杰回忆到。

“为了保证工期,我们制定了倒排工期策略,根据项目确定的综合网络计划图,确定投产关键(主线)工作,在关键工作中再明确关键节点。关键节点不允许后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实现。”介绍起项目经验,赵敬说起来头头是道。

——永清项目部有一大批党员默默坚守在施工现场一线,用信念、坚守诠释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项目副经理、共产党员张晓昉的父亲去世,他都没有顾上回去送老人最后一程…

张晓昉:我虽内疚,但实在是回不去呀

张晓昉,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说起话来满脸堆笑,参加过多个垃圾电站建设,经验丰富,他的故事在娓娓道来中慢慢呈现。

5月初,张晓昉接到调令,此时他正在甘肃项目。妻子在电话中问他,是否在去往廊坊永清县的途中,回家一趟,父亲正住院,状态不佳。他说:“我先去项目,把事情捋顺了再回,你先替我照顾着。”

现场工作千头万绪,论证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每次妻子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都说等一等,等工作安排好了就回。这一等,却等来了他父亲病逝的消息。

当时永清项目建设也到了垃圾库施工的关键节点,受疫情影响,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一旦离场,就不能再返回,张晓昉思虑再三,强忍着失去至亲的悲痛,选择坚守岗位。

在电话中,张晓昉对妻子说:“于情于理我都应该送父亲最后一程,但疫情管控,项目也到了施工节点,我实在回不去呀!”说完,张晓昉用手掩面,呜呜哭了起来。妻子安慰道:“你们公司的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范明生书记专门代表公司到家里来吊唁了,我们都很感动。你别伤心了,好好工作吧,家里人都会理解、支持你的……”

“那段时间,张经理话特别少,大家都知道他心里难受。”工程部专工小霍说到。

垃圾库施工节点提前完成,进度向前推进一大截,并且得到了业主方肯定,张晓昉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相信父亲在天之灵一定能理解我的。”张晓昉仰面看天。

——作为电力建设工程来说,工程部绝对是中枢、核心部门,永清项目工程质量部部长程金刚,以超强的管理、协调、指挥能力和以身作则、顽强拼搏的精神,正在创造永清的加速度……

程金刚:当日事当日毕,累并快乐着

8月以来,连日暴雨导致工期不断后延,月底面临着锅炉水压及垃圾厂房结顶等重要节点,工期不等人,施工进度更是耽误不得。17日夜,垃圾厂房32.6米层验收完成,为了抢一天工期,在天气预报18日全天有雨的情况下,项目部仍安排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天公仿佛是故意在开玩笑,浇筑到了关键的时刻,雨却下得更大了,导致作业面愈发湿滑,加上长时间高强度施工作业,工人情绪变得浮躁不安,现场道路也因为暴雨而泥泞不堪。18日的中午时分,泵车司机以道路泥泞为由,拒绝挪车进行后续浇筑作业,混凝土浇筑有中断风险。工人们情绪也被这一事件点燃,现场争吵声、抱怨声、雨声嘈杂不绝。

工程质量部部长程金刚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赶紧安抚司机及工人们的情绪,并与施工班组负责人协商解决方案。项目部领导闻讯后也相继赶到现场,并决定调来钩机重新调整道路上铺设的钢板,满足了泵车转弯所需的条件。

“大家准备铁锹,把路面浮泥清理干净,耽误的工期必须抢回来……”

项目班子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和党员们身先士卒,撸起了袖子,抄起了铲子,职工们也渐渐主动加人到铲泥的“大军”,一幅战天斗地的“雨中即景”图深深烙在职工们的心里。

 “当日事当日毕,那天为了当天的进度,回到宿舍,虽已经是凌晨,但我觉得值!累并快乐着”程金刚边笑边说。

综合部侯师傅回忆说,程部长刚来项目的时候白白胖胖的,再看现在,又黑又瘦,在这不到两月的时间里瘦了至少有20斤。同事常跟程部长开玩笑:“程部,你的衣服咋变肥了,穿错衣服了吧?”他却炫耀起他黝黑的胳膊说道:“嘿,别看我瘦,浑身都是肌肉。”

——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难点,“安全一票否决”“安全无小事”等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安全部部长王新杰的骨髓,管理安全容易,但管好、管牢安全绝非易事,爱钻敢做的他,创新提出与分包商进行安全共建的思路,效果杠杠滴!

王新杰:安全共建,建出新景象

由于项目工期短,任务重,需要大量民建单位施工人员参与建设,而这些人员的安全意识却非常淡薄。

“他们刚来的时候,光膀子、穿拖鞋、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不挂安全网……正值用人之际,不敢‘罚’他们,可把我愁坏了。”向笔者诉苦的正是项目安全部部长王新杰。刚进场时,安全专工们一遍遍地提醒、一遍遍地强调安全施工,但收效甚微。

经过几天的观察和思考,王新杰找到了“病根”所在。工人安全意识淡薄,是因为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没有班组,所以指挥不动。于是对症下药,项目部与分包单位实行“安全共建”,首先,在分包单位建立班组并指定组长,然后以“婆婆嘴”般的耐心,把公司安全理念、措施、规定等不厌其烦地传达、灌输给他们,并且常态化组织培训、考试等活动。每天早上开工前,安全专工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安全交底。

“自共建以来,工人们安全意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全施工状况明显得到改观,呈现出人人主动讲安全的新景象。每当进行重大危险作业时,一定会有项目班子成员全程跟踪检查,‘包保制’也落到了实处。”王新杰说。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对于工程施工来说,工程建设的安全、进度、质量的好坏与后勤保障工作息息相关,不可小觑。综合部部长何同飞心里很清楚,干部职工们辛勤劳累了一天,如果项目部拿不出暖心的实际行动,不能让大家吃好、喝好、睡好,何来归属感、向心力、责任心?他常反问自己:“大家如果带着情绪和思想疙瘩,那怎么能干好工作呢?”

何同飞:我是项目的“勤务兵”

作为综合部主任,何同飞天天是忙得“团团转”。

项目成立之初,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现场没有浴室,何同飞利用休息时间开车分批将职工送到租住小区解决洗澡问题;没有厨师,何同飞就自己当厨子,想方设法让职工按时吃上可口饭菜;综合部人员配备少,他一人身兼数职,处理行政事务、迎接检查、做好服务保障……作为转业军人,他戏称自己是项目的“勤务兵”。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何同飞默默忍受了许多。牙掉了很长时间至今也没去补,没有兑现陪孩子中考的承诺,母亲手术未能回家,父亲出了交通事故住院也没去陪伴……

“顿顿有肉,还是自助呢!快到饭点的时候,在工地就能闻到香味。”“我待过的项目没10个也得有8个,自助食堂可是第一次见到,每每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食堂,当自己拿起菜勺舀着自己爱吃的饭菜时,心里那个美呀,疲惫瞬间也一扫而光,大家的心暖暖的、热热的……”职工们回味无穷地说到。

何同飞说:“大家认可,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会尽最大努力当好‘勤务兵’角色。”

——在公司里有很多“舍小家、为大家”的先进模范,他们爱岗敬业、以厂为家、默默奉献,用坚持、坚韧、坚守书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用忠诚、责任、担当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闫檀森:孩子把我拉进了“黑名单”

来项目之前,永清项目安装工地闫檀森主任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家里一切全交给妻子打理。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他从早忙到晚,加班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说好的每天向家里打一个电话,现在一周打不了一个。”闫主任无奈地说。

最让他“头疼”的是跟儿子的关系。都说父爱无言,由于长时间不回家,电话中也不怎么和儿子说话,父子俩的关系急转直下。

“孩子今年高考,我没陪着,填报志愿,我没参与,过了几天我想问孩子报考情况,微信提示‘对方不是您的好友,请先添加好友’,原来我被拉黑了。”闫主任苦笑了一下。

7月9日早晨,闫主任还是硬着头皮拨通了孩子的电话,想问问录取情况。“儿子,你别生我的气了,爸爸对不起你,工程的工期压缩得太紧了,进度越快就越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我要是不盯紧了,将来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我真的没有办法脱身呀,将来等你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一定会遇到特别忙的时候,希望我的孩子这次能理解爸爸一回,以后尽量补偿、补偿……”

就在他向孩子道歉的当天,孩子收到了来自山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心情稍好的孩子,换位想了想爸爸的担当和难处,终于从心里理解了爸爸,开心地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爸爸,我收到通知书了,我今天想了想,我将来应该以您为榜样才对,也做一个严谨、负责、担当的人,我理解您啦!”瞬间,老闫老泪纵横,连说了好几个:谢谢儿子、谢谢儿子……

——不熟悉他的人,乍一看,一定认为他是位不近人情的“黑脸包公”,实际上他却是位很有爱心、很有人情味儿的暖心大哥;从他的精气神上来看,他才40出头,实际上他将开始享受退休生活的时间已不足两个月,他就是用责任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安全专工刘军师傅。

刘军:站好最后一班岗

“我今年60了,10月份退休,但我依然要把最后一班岗站好。”说话的是安全专工刘军,只见他一身红色制服、声音洪亮、精神矍铄,如果不是他自我介绍,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位即将退休的“老人”。

“前阵子我还获得500元奖励呢!我发现锅炉脚手架地基下沉导致脚手架变形,我把这一问题反映给班子成员。赵经理说安全问题无小事,能发现问题,并且及时上报,应予以奖励。”

用情打动人,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在施工现场,笔者观察到有的区域会有小喇叭循环播放安全生产提醒。刘军介绍道:“我们在易发生安全隐患的区域,装有喇叭时刻提醒工人安全施工。刚开始的口号像‘请系好安全带’之类的,后来换成了‘为了个人安全和家庭幸福,请系好安全带’这类更能打动人的语句,安全宣传也要与时俱进呢!”

“作为安全专工,保证项目施工安全是我的职责,我会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刘军说到。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家是慰藉心灵的港湾,父母是他们永远的牵挂。作为电建人,漂泊是常态,离家千里是常有的事,如果项目驻地仅距家几里,那该何其幸运!但就是这区区几里,成了横亘在电建游子与家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也击碎了想要天天回家的愿望,但他们却无怨无悔扛起致力于社会发展的大旗……

刘昱烁:距家10里地,用时一周

10里地有多远,有人说开车10分钟,骑电车25分钟,跑步1小时。对永清项目经营部专工的刘昱烁来说,10里地的距离是1周。

刘昱烁是土生土长的廊坊永清县人,参加工作之后的第一个项目是在离家千里之外的贵州,而永清项目驻地距家仅10里地。刚来之初,她想着离家近,每天可以回家。后来发现,项目部经营人员短缺,她是唯一一位经营专工,加之合同清单与传统项目不同,工作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为了保证产值,她曾连续工作32个小时。

“比起项目上的领导和师傅们,开始不太忙的时候,我还能一周回一次家,已经很知足了。”刘昱烁说道。

他们是永清项目部奋斗者的缩影,更是成千上万新时代奋斗者的缩影。奇迹本来“不奇”,很多“不可能”中蕴藏着“可能”。坚信,项目部所有人身上那股勠力同心的冲劲儿、韧劲儿、干劲儿,一定能实现从“不可能”到“可能”再到“能”的飞跃。奋斗者的故事每天在永清项目部上演,待到“1031”时,我们会把更多的感人故事一一呈现。

加油!永清!你一定能!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