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出门三五步,就见黄葛树。”
黄葛树作为重庆的市树,它冠盖如伞,为山城美景增色颇多,尤其是它的根,象征着一种无畏的精神,不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顽强生长。
而在中国水电十五局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上的生产负责人武鹏翔,就像这重庆的黄葛树一样,十八年来顽强的扎根在一线,以一种脚踏实地的生命姿态,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始于热爱——破土而出萌新芽
“哈哈哈,这地方还不错呀,跟我老家差不多。”
2004年8月,在新疆500水库的项目营地上,一个操着浓厚宁夏口音的小伙子在人群中说道,明亮的大眼睛里流露的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这个说话的年轻人就是刚毕业的武鹏翔,对于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来说,眼前的戈壁滩早就习以为常。
作为当时少有的大学本科生,他的机会和选择其实有很多,但他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施工单位,加入到中国水电十五局,一个人从宁夏奔赴到了陕西,再跟着新同事一起来到新疆,而这个选择,他一走就是十八年。
“上学的时候,看到电视里的那些工程建设负责人在施工现场英勇指挥的样子,真帅。”每每说道这里,武鹏翔的眼睛就会闪耀着一种别样的光芒。
带着这个年少时的向往,武鹏翔正式投入到了技术员的工作中,然而,原本想要“破土而出”、大干一场的他,却被现实狠狠扇了一计耳光。
他发现接手的工作跟平时书本上的知识截然不同,一向成绩优异的他却连看最基础的图纸都有些许吃力。此刻,学水利水电专业出身的他觉得自己就像个“门外汉”,但一想到当初的梦想还没有实现,这个从小就不肯服输北方汉子心里久久过不去这个坎。
于是,武鹏翔就开始念起了一套属于他的“学习经”。
“不懂就要问,这有啥丢人的。”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小本,迈着急促的步伐,边说边火急火燎的跑出了办公室,同事们一看就知道,这个新来的大学生又去“逮”人了。
为了能尽快融入到工作中,他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项目上所有人几乎都被他拽去当过小老师。
渐渐的,武鹏翔就发现光学习图纸、了解项目概况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深入现场,熟悉每一个分部、分项的工程。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有空就背起自己的小挎包,里面塞满了各种设计图纸,一次又次的跑去施工现场。
“小武这娃,勤学好问,还能吃苦。”项目领导不止一次的对这个新来的小伙子投去肯定的目光。
时间一转眼到了2005年,短短的半年时间,武鹏翔就已经完成了角色的转变,俨然从当初那个“小白”变成了一个“工程小能手”,这颗怀揣梦想的种子也终于破土而出、冒出新芽。
基于坚持——拔节而起扎深根
2021年底,根据工作需要,武鹏翔转战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
他所在的渝西项目是一个集社会、生态、生活三大效益为一体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重庆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三个“之最”和支撑渝西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对此,负责生产管理的武鹏翔深知自己的重任。
作为工程施工进度的“把关人”,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为了能牢牢把握住整体的进度,武鹏翔深深的扎根在了施工现场。
“武总,您又这么晚才来回来呀。”
“哟,我还没发现,这都十一点了,刚去处理了一下现场的事。”晚上,很多人可能都已经酣然入睡的时候,武鹏翔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从施工现场回到项目部,依然笑着跟同事打着招呼。
说完,武鹏翔却并没有回宿舍,而是又走向了办公室,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他的眉头微微皱起,眼睛紧紧盯着桌面上的施工图纸,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其实这就是武鹏翔的常态,为了能切实担负起身上的重担,他几乎每天都是天刚亮就出发去现场,白天在现场盯着生产进度,第一时间跟业主沟通,晚上回去就一个人研究图纸,考量每一个施工重点部位,把近期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都详细的罗列出来。
“既然干,我就非要干出个样子!”在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施工现场,武鹏翔的声音格外坚决。
任何成功都是基于坚守与坚持,武鹏翔也不例外,这些年来,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从当初的技术员到部门主任,从安全总监再到现在的项目生产负责人,一步步的变成了自己最初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有人说:“一个人认真做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认真做事”。
而武鹏翔就是这样一个在岗位上一直默默坚守的人,十八年如一日,他的热爱从未动摇。
在武鹏翔眼里,他就想像一棵大树那样,既然选择扎根,就忍住思念,耐住严寒,在根茎触碰到坚硬地带的时候能突破这重重的考验,事实也证明,武鹏翔真的做到了。
终于责任——逐光而长终成荫
“武总,武总,麻烦您帮我看看这个地方是什么意思?”
“武总,明天您带上我吧,我想带着图纸去看看现场。”
一个新入职的小伙子好不容易等到了武鹏翔,就立马追了上去,看着这个少年,武鹏翔不禁想到了曾今的自己,不知不觉得愣了会神。
“么问题,明天早点起,我可走的早哈,来晚了可就不带你喽。”突然回过神来的武鹏翔对着眼前的小伙子打趣到。
这些年来,武鹏翔已经从昔日的那棵“小青苗”长成了一棵能独当一面的“大树”,并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青年技术骨干,而他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了。
2022年,是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的高速建设之年,就在项目上上下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时,3月中旬圣中水库建设的一个外协队伍因为自身因素突然退场,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就要迎来圣中水库度汛。
面对人员配置不足和节点将至的双重压力,身为生产负责人的武鹏翔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
“这是咱工程的第一个重大节点,只能提前,不能推迟!”武鹏翔眉头紧皱,态度十分坚决。
为了保证顺利实现度汛目标,武鹏翔就给自己定了死任务,并且从定下施工任务的那天起,他就把4月30号的度汛目标挂在了自己的床头。
期间,现场人员都严格按照“两班倒”的制度施工,但不同的是,武鹏翔给自己要求的却是“一班”,而且这一班一上就是连着一整天。
“必须完成今天的填筑目标,填完了我们再回去。”站在圣中水库的施工现场,武鹏翔的声音在山谷里铿锵有力。
他说在他心里,只要能看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朝着预计的美好期望发展,再苦再累都值得。
于是,带着这样一种他心里的“值得”,不知不觉中,武鹏翔就在水电十五局的项目一线上坚守了18个春秋。从新疆500水库到察汗乌苏,从小山口到柳树沟,从贵州桂松干渠C6标到新疆大石峡,从重庆双江到现在的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
辗转多个项目,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心,追逐着自己最初的目标,曾经的向往、曾经的那个“少年梦”也终于在自己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当初那个从大山里走出的青涩小伙也蜕变成了一棵能为工程、为家人遮风挡雨的“大树”。
“山城雨过百花尽,庭前叶茂一树新。”一场山雨过后,在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的施工现场,泥泞的道路上又出现了一串串清晰可见的脚印,雾雨朦胧之中,隐隐约约看到武鹏翔的身影,正如山城脚下的黄葛树那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