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海拔4660米的帕古水库项目部,凌冽的寒风呼啸,鲜艳的国旗在风中舞动,风沙拍打在窗户上。
丁海龙一大早就赶往工地。今天,导流兼引水放空洞要进行首次爆破试验,导流兼引水放空洞的贯通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要保证万无一失。
上午9点,炸药库现场,炸药运输车司机和爆破人员正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隧洞爆破区域拉起了安全警戒线,安全员正在指挥爆破区域周边的车辆和人员有序撤离至安全区。
下午6点35分,“呜——呜——呜——”,报警器响出三次长长的警笛声,接着“轰”的一声巨响,震彻山谷。丁海龙带着技术员前往爆破点查看,爆破进尺达到标准,爆破面积和形状符合开挖要求,爆破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首次爆破试验成功,忙碌了一天的丁海龙这才放下心来喝口热水,吃口热饭。
帕古水库工程地处海拔4600米以上,属于典型的超高海拔地区,施工中存在空气稀薄、高寒缺氧、春冬季寒冷、夏季多雨、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对工程施工方面极具挑战性。加上工程由挡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溢洪道、输水建筑以及临时与永久交通、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工程项目组成,工程施工项目繁多,工程量较大,施工时段长,总工期为42个月,要跨越3个冬季4个雨季。进行科学管理、精心施工,确保能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如期完成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任务,是本工程施工的首要出发点,也是帕古水库能够顺利建成投入运行的关键所在。丁海龙深知他将面临的困难,时时刻刻坚守在项目上指挥。
帕古水库是丁海龙工作以来参建的第20个项目,这也是他第11次担任项目负责人。开工初期,通往施工工地的仅是一条羊肠小道,山路既崎岖又狭窄,大型机械设备根本无法进场,丁海龙派了沈志勇和杨弘两个“得力干将”前往帕古乡。
大年三十那天,帕古乡彭岗村异常寒冷。曲折的土路上,一台挖掘机、一台装载机和一辆自卸车从山脚下出发,一路掘进。
“沈老大”扯着嗓子在对讲机里喊道:“老杨,开饭了”。集装箱拼成的临时宿舍内,摆放了4张高低床,一个煤炉子、一个小案板,简易的食堂就搭建好了。小木桌上放着两盘菜,零下30几度的气温下,菜已经没了热气,沈志勇和杨弘就住在这里。沈志勇嗓门大,在家中排行老大,被大家称呼“沈老大”,这是他连续第三年在工地过年了。
“等路修通了,开春后,咱们的机械设备就可以进场大干了”,沈志勇平淡的说到。
“怎么就两个菜呀?”,杨弘的妻子在视频里问道。杨弘支支吾吾的说了两句就挂断了视频。
每每回想起这一幕,“老杨”就止不住落泪。
2021年3月,从山脚的帕普组出发,抵达施工区的一条长达8公里的路终于修通了。
机械设备和工人们陆陆续续的到达帕古。然而,新的难题又来了。很多从内地过来的技术人员,适应不了高海拔气候,均出现了高原反应的症状。
“站着就头晕,更何况干活呢!”,现场总调度吴健立即向丁海龙反应这件事情。
丁海龙经过一番沟通后,在项目部临时营地的每间宿舍都安装了制氧设备。睡觉缺氧的问题解决了,工作的时候怎么办?
防患于未然。丁海龙想从工人进场前就做好管控。人员进场前必须要做好体检,有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严禁入场。同时,项目部的医务室,配备了高压氧仓和多种抗高反药物。为了减少出现高原反应的情况,丁海龙提出缩短倒班时间、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从工作强度、住宿条件和饮食上做足了功课。
“天大、地大,没有帕古的高原反应大;爹亲、娘亲,没有氧气瓶、氧气袋亲。”这是工人们之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2021年4月27日,帕古水库挡水工程防渗墙试验槽顺利开工。
防渗墙正式开工后,项目上更忙碌了。晚上11点,工程部的办公室灯火通明,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年轻人还在加班。
“我年龄最大,拉高了咱们部门的平均岁数”,工程部副主任朱堂明笑着说到。
帕古工程隧洞开挖需要爆破作业,修建炸药库迫在眉睫,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为了确保炸药库一次性通过验收,朱堂明带着工程部一帮年轻的小伙子认真研究图纸,通宵达旦的设计和修改,几位技术员24小时轮班作业,时刻紧盯施工现场。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炸药库顺利通过验收,为隧洞爆破开挖提供了保障。
提起这群年轻人,丁海龙更像个父亲。每天提醒他们早点休息、按时吃饭。
“别看他们年轻,他们能吃苦,能战斗”。这是丁海龙对他们的评价。
20多岁时的丁海龙和他们一样,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
他说,“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长年在荒山野岭中搞建设,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家人们会理解的”。
和他一样,陈思雄也在西藏工作9年了,从担任帕古水库副总工程师的那天起,他明白接下来的几年都将在这里度过。白天,他顶着强紫外线和风沙步行于长达8公里的施工区域,查看各个作业面,现场进行施工指导;夜晚,他带领技术员研究施工方案和改进施工工艺。
6月,帕古的夏天姗姗来迟。山谷逐渐显现出了一点绿色。
“终于可以采购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了”,马萍开心的跟马英蛟说道。
马萍和马英蛟是项目上唯一一对回族夫妻,他们来到帕古后,项目部考虑到他们的饮食习惯,提供了一间集装箱用于做饭。作为工程部主任,马英蛟时常往返于施工现场和项目营地,有时忙的顾不上吃饭,马萍做好饭就给他送到办公室。为了马英蛟有个好身体,能够更好的工作,马萍每顿饭都做的营养又可口。从旁多到帕古,马萍时刻伴随马英蛟左右。春去秋来,年复一年。
转眼,帕古的秋天提前到来,4660米的地方,已是寒气逼人。
肆虐的狂风,时不时的雨夹雪,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了。帕古项目经历了一个冬天的洗礼,此时并没有放慢脚步, 仍在风沙中加紧施工……
丁海龙在办公
丁海龙(左2)在施工现场与技术人员讨论施工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