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随着我们自身的人才的引进,开始能和大院大所更好的接上轨,把企业做到全国,做到世界去。”如果不是中天员工的介绍,很难想象眼前薛济萍今年已经到了花甲年纪,握手时苍劲有力,说话时侃侃而谈。
小镇的天空有别于城市,随着太阳的攀升,天空露出最纯净的蓝色,中天科技位于如东河口、占地近千亩的厂区也渐渐脱下黑色的外套。每逢周日,按照惯例,只要不出差,薛济萍都要回到本部。礼拜天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意味着轻松和休闲,但对于薛济萍来说,只要工厂不停转,每一天都是工作日。
不做砖头,能做什么?
中天科技的前身是如东河口的一间乡镇砖瓦厂,上世纪70年代末,乡镇企业南通黄海建材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当时还是生产队会计的薛济萍临危受命、出任厂长,第一次展露出他的企业家天赋。
短短几年时间,在薛济萍的带领下,工厂很快扭亏为盈,甚至得到了部委的奖励,“烧砖也能烧出一个部优”,薛济萍事业心之强由此可见。在上世纪90年代,砖瓦厂日子过得相当红火,产品销路非常好,连周边省市都到中天来进货。
1990年,就在河口砖瓦厂销售收入达到一千万元的巅峰时刻,薛济萍下定了转型的决心。“做转头、烧水泥,如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么干下去,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可表面上红红火,实际上却潜伏着危机,一般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苦活,工厂也面临招不到年轻人。”
不做砖头,能做什么?尽管如今的中天如日中天,但最初的转型之路,走得并非一帆风顺。
“做过袜子的,不成功,做过民用的小电缆,也做不过别人,我们做的电缆,比如线径2毫米的,我们就是2毫米,人家1.8、1.7,偷工减料,而且一圈100米,他90米、95米,我们都绕的实打实的,成本一核算,价格比人家报的高,实际上客户买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去量,我记得起初生产了9万多块钱,两吨铜生产的民用电线电缆,公司大概用了十年,就放在家里,自己搞建筑用这个。”
在走了两年的弯路之后,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薛济萍和他的团队分成几个小组在全国各地走访专家学者进行调研,薛济萍本人亲自到上海拜访“线缆协会”的相关人员。终于,一番曲折之后,他找到了“电缆”项目。经过仔细考察,他判断,伴随着通信产业的进步,光缆行业一定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初步掌握了当时国内光缆领域的现状后,我果断决定转型做光缆产业。”1992年,由此成为中天元年。
事实证明,薛济萍对市场的预判极为准确,中天迅速步入成长的快车道。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岁月的磨练才显得尤为可贵,一场巨大的考验正朝薛济萍走来。
“一次,某个产品在抽查检验时出现问题,这属我们的疏忽,但事本可内部通知,由我们重新复试。结果因接到通报的工作人员没能提出复试,最后就在《人民邮电报》上发出了通报。这通告一经发布,许多厂家、邮电部门便要求取消订单。简直是灭顶之灾啊。我们出去的产品,凡有客户存一丝不放心,我们统统无偿更换。经过一段艰辛的努力,企业便逐渐开始成长。所以,曾经的这段经历我们不能忘记。”
“现在,每年3月3日是我们企业的‘质耻日’,这一天会专门开展活动细谈质量检查。”
“海底光缆”的雄心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天向通信领域迈进,起初从光缆入手,并逐渐进入光纤、光棒等上游环节。“可以说每做一件产品我们都要思索,能不能做到产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我想我们的创新模式就要走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2005年,国内市场上诞生了很多OPGW制造厂商,新一代光纤复合架空地线产品在市面上畅销。然而,早在1999年,薛济萍就已率领团队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合作,引进国际一流技术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造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的电力特种光缆OPGW生产线。
事实上,薛济萍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着中天“自主创新”的核心战略。虽然中天OPGW产品已经得到市场认可,并以价格优势全面击退国外品牌的OPGW光缆产品,成为该领域的第一品牌,但薛济萍并不满足,他又将目光瞄向了“海底光缆”。
海底光缆被誉为光电传输领域“金字塔的塔尖”。1993年,我国建设第一条国际跨境海底光缆,1993至2001年为建设高峰期,全都采用进口品牌。那时国内海缆技术还是一片空白,中天科技自主研发的高端海底光缆确实阻力重重。
薛济萍瞄准世界海底光缆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整合现有技术,投入巨资,打造中国海底光缆大型生产基地。
“当时也有很多困难,一是国外海底光缆技术封锁,没有可借鉴的核心金属光单元生产经验;二是生产核心装备欠缺,没有成熟的生产装备可直接引进应用,需要自行研制;三是关键原材料还须进口,比如大强度海底应用的光纤、高强度高防腐的金属铠装丝;四是特殊的金属材料生产成型工艺技术需要攻关,确保极低的内应力;五是金属光纤单元余长控制技术还是空白;五是海底光缆的核心金属光纤单元阻水填充工艺技术需要攻克突破;六是大长度绝缘连续生产与大长度产品的流转技术与工艺控制及性能检测验证等等。”
当然,最大困难还是市场认可度和品牌建设方面的问题。
其实,中天科技自主研发海底光缆可以追溯到1999年。在2000年,建成自主设计的完整生产线,当时国内科研院所也在研发,但没能形成更好的市场推动。在中天科技海底光缆研制成功后,也同样面临着市场对产品技术、质量的认可与适应阻力。
2002年,国内典型用户如大规模的电信运行商、粤海铁路跨海工程、国防工程在应用中天海底光缆后一致给予好评,由此,市场认可度大步提升,并逐渐替代了进口。后期,中天海底光缆也完成从浅海到深海、从无中继到有中继的全部缆型系列的自主研制和生产,产品可应用到水下8000米深,而一般海底光缆只能满足300米水深的阻水要求。
这一科技成果通过了信息产业部鉴定,一举打破西方跨国巨头对国际深海光缆市场的垄断局面。
“先人一步,研发适销对路的畅销产品”成了薛济萍引领企业向前跑的“灯塔”。从此,中天海底光缆也逐步走向世界,成为我国海底光缆通信建设的一个知名品牌。
把真金白银交给别人去研发
务实这个词用在薛济萍的身上并不为过,走入中天,你不会看到管理者与重要领导合影的巨幅照片,因为,在薛济萍理念里,“用户不会因为你与某位重要领导合影而购买你的产品,他们看重是你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高低。”这个自称“农民出身”的人,会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而不会花几万元钱去做一副巨幅照片。
在企业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薛济萍对人才的尊重和对创新的追求坚定不移,他与国内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广揽人才,每年研发经费占比高达7%;同时,他还独创企业知识产权银行,激发基层员工创新活力,将精细制造和创新精神融入中天的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