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光伏新政实行以来,在国内光伏市场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各个光伏组件巨头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在海外市场。
对于组件制造企业,攻抢国际订单急需且必然。据不完全统计,从6月开始,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隆基乐叶等一线组件企业连爆海外订单,近两个月锁定超4GW海外项目。
这也再次印证,受惠于连年以来的海外渠道布局,一线组件企业消化新政的能力更强。如出货排名第一的晶科能源,2017年国际市场占比达到70%左右,全球前三甲晶澳太阳能近三年的国际市场占比由45%、49%增长至54%。
一线组件企业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正在撕开国际市场的口子。
据某一线组件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国际市场上一线组件企业除了面对国外企业的围剿,还须同时与国内二三线企业进行角逐,特别是在印度等价格敏感市场,受二三线企业被迫转外拼抢订单,价格竞争激烈,而欧美等成熟市场,品牌及品质更具有决定作用。
不过当下国际市场的征途也并不平坦。美国“201”调查之后叠加“301”调查,后者第二批征税名单涉及光伏组件,税率达25%;第三批名单包含光伏逆变器,税率提高至25%。美国还未停歇,印度裁定自7月30日起对中国、马来西亚及其他已开发国家的太阳能电池(无论是否封装为组件)征收25%的保障性关税。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印度是我国光伏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国,占比达24.1%,市场封堵影响重大。
就一线组件企业而言,利好因素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已在印度或其他不受限国家设置了产能。包括隆基计划将印度安德拉邦的电池组件产能由500MW增加到1GW,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协鑫集成、阿特斯则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落地了制造厂。
当然,除了国际市场,众企业也不忘落下仅剩的国内市场需求。今年下半年,国内光伏并网市场主要是应用领跑者项目和光伏扶贫,特别是5GW领跑者项目订单成为企业的争抢热点。其中独获1.645GW领跑者建设指标的国家电投已公布1.3GW组件中标结果,晶澳太阳能(238MW)、亿晶光电(511MW)、锦州阳光(228MW)、泰州中来(144MW)、东方环晟(120MW)5家企业瓜分。中广核德令哈领跑者项目招标中,晶澳太阳能获得14.88MW,韩华分获65.97MW。
值得重视的是,捕获订单的另一面,一线组件纷纷加速“补血”融资。据媒体报道,晶科能源将大批设备抵押融资,而隆基则拟通过资本市场配股募资最高3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