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1-4机组系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双缸双排汽、冷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锅炉为上海锅炉厂生产的420t/h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燃煤锅炉。每台锅炉配备二台由沈阳水泵厂生产制造的40CHTA/6SP给水泵、YNKN300/200-2前置泵。配套电机为沈阳电机厂的型号为:YKS710-1,功率3400kW,转速为1490r/min。
机组运行后发现电机内部受到严重的油雾污染,进入电机内部的泄漏油被高速转动的电机风扇叶片抽吸并打碎,形成油雾并随着循环冷却风到达电机的各个部位,在定子线棒、转子磁极和风冷器的翅片等部位的表面凝结,形成大量的油珠,使电机外端盖结合面都有油渗出。最严重时,在冷风器的排水孔有污油排出。由于油的粘性而产生的对冷却风中的灰尘的吸附作用,在电机的定子、转子、风扇等部件的表面,形成一层黑色油垢层。作为空冷式电动机,风道里积聚而成的油垢不仅减少了通流面积,降低了表面热交换效率,使整个空冷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还导致运行时电机定子线圈的温度上升;同时油污对线棒等部位的绝缘造成腐蚀。油污在端部线棒表面或端部绑扎结构表面容易构成爬电击穿的放电通道。潮湿的油烟充入绝缘的间隙,会降低绝缘的性能,为端部绝缘击穿事故提供了外部条件。故油雾污染对电机的长期可靠的安全运行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消除。
1 电机内油挡结构和漏油原因分析
电机内油挡的结构如图所示。内油挡A腔各装有密封齿片和浮动油挡,齿尖与电机的转轴保持0.30-0.50mm的间隙,用以阻挡轴承润滑油从轴承腔室漏进电机内。内油挡上下半装有二条φ20mm的通风管与大气相通,以便在工作时引进大气形成气压密封装置,从而达到阻止轴承润滑油泄漏进电动机的目的。但是由于电动机转子在运行中其轴心呈椭圆形轨迹运行,而且电动机在启动和停运过程中振动增大,内油挡的铜齿片很容易被磨损,铜齿片与电动机转轴的间隙就会增大。同时,A腔室与电动机风扇叶片高速转动时形成强大的负压区是相通的,在这个强大负压的抽吸作用下,当内油挡铜齿片与电动机转轴的间隙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内油挡的A腔室就由正压区转变为负压区,其气压密封的功能就会消失,轴承腔室内的油雾就畅通无阻的通过内油挡进入电动机内的负压区,随着循环冷却风进入电动机的内部,造成漏油污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防止和消除电动机内的污染,有2种方法:
(1)保持甚至减小内油挡的铜齿片与电动机转轴的间隙。但是间隙控制太小会造成机组转轴与铜齿片磨擦,造成电机振动。
(2)降低电动机负压区的抽吸力。故可采取的措施只有设法降低电动机的负压区的抽吸力,由于该机组是空冷式电动机,若降低其风扇叶片的抽吸力就必然会降低机组风冷系统的冷却效果,导致电动机内部温度升高而影响机组的正常运行,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只改造电动机的循环风的进口通道,使轴承脱离负压区。
2 电动机的气流通道的结构与原理
电动机的的转子支承方式为端盖式轴承。轴承座与电机外端盖通过连接螺栓组成一体。
由于结构原因,轴承体的一半在电机的循环风的进口区域内,由于风扇的高速旋转,易在轴承的处形成负压区,造成油雾进入电机内部。
3 改进方案
采用加装新型的挡风罩,形成新的气流通道,使轴承体整体脱离负压区。这样轴承体不会由于负压的吸附作用,造成油雾进入电机内部,污染线圈。
4 改造措施
根据电动机的内部结构和电动机进风通道的要求,采取碗形对分结构新型挡风罩。新型挡风罩放置在电动机端盖内侧,形成新的气流通道同时使轴承完全脱离负压区。挡风罩与轴系接触处采用环氧树脂板密封,密封间隙控制0.20-0.40mm以内,确保密封效果。
为了确保挡风罩与端盖的密封效果,在端盖与挡风罩之间放置橡胶垫片。同时为防止轴承泄漏造成油通过挡风罩下端面进入电动机,在电动机端盖和挡风板之间使用密封胶封堵。同时在外端盖下部与挡风罩之间的钻φ10的孔,用于观察检查电动机轴承内油挡是否漏油。从而彻底消除油污染。
5 效果比较
在我厂二期机组给水泵电动机甲挡风罩改造后,经停机检查确认:电动机内部各部件(包括冷风器和冷风室的内部的)均未出现任何油迹,电动机轴承内漏油污染的现象已彻底消除。同时电动机在运行中亦没有出现轴承温度升高和轴承振动超标等异常现象,电动机挡风罩的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阳电机厂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