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发展,电力为先,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稳健发展给予了经济强有力的支持。
改革开放初期,缺技术,无经验,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光明”。但凭借一股韧劲,一步一个脚印,不但彻底解决困扰一个国家近半个世纪的“缺电问题”,我们正向着世界电力强国迈进。从世界最高效、最高容量、最高参数的火电机组到纵横南北的特高压,再到享誉世界的华龙一号,中国电力人站到了世界电力工业的巅峰。
火电仍是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火电行业飞速发展。我国已经站到了世界电力工业的顶峰,火电装机容量均居于世界首位。197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5712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3984万千瓦。201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77708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10495万千瓦。
1879年,上海的黄浦江畔亮起了我国第一盏电灯。1882年,英国商人在中国招股成立了第一座火电厂,它标志着中国电力建设的开端。随后,外商、华商纷纷在沿海地区及通商口岸修建火电厂。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着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实施,我国的火电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六五”规划中,中央提出要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火电厂,形成火电基地。在煤炭不足、用电负荷较大的地区根据运输条件建设火电厂。198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鼓励电力生产的多元化投资,中央政府逐步放松了对电源建设的监管,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电力体制改革创新,调动了各方办电的积极性,火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均迅速增加,火电产业迅速发展。
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撤销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及四家电力辅业集团公司。此次改革打破了电力纵向垄断的局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火电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火电厂建设周期短、发电成本低、技术较成熟,火电厂建设成为各大发电集团建设的重点。此次改革推动了火电产业的迅速发展,但是无序的火电建设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避免本末倒置,2007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办《关于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了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范围。“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00万kW,节约5000万t以上标准煤,单位电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50%。“十二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2800万kW,实施节能改造约4亿kw,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约1.6亿kW。“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淘汰火电落后产能2000万kW以上。此外,我国每年新增大机组容量平均在70000MW左右,新建的火电机组,绝大多数为单机容量为600MW或更大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
而为了更好地完成节能降耗以及降低污染的目标,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我国火电产业的演变受各阶段不同产业需求的推动。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加剧,二氧化碳排放较高的火电产业向低碳化方向转型。我国政府从产业政策、技术、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火电产业转型。
未来一段时间,火电仍在电源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电力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火电仍将为大部分电力供应提供保障。同时为缓解火电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火电产业将逐渐向清洁、高效方向转型。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火电将为其发展作支撑。
大力发展新能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又被赋予了节能减排、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新使命。特别是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蓝天保卫作战”写入其中,更加说明在“十三五”时期及以后,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会被提到更高的高度,在我国能源系统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电联统计,2017年我国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53.7%,首次超过50%,电源结构持续优化。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8.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的76.0%,比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布局继续向东中部转移。
2017年,全国共投产5条直流、2条交流特高压项目,新增跨区输电能力4350万千瓦,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1.3亿千瓦,极大提高了电网跨大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2017年,全国弃风电量41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8亿千瓦时,弃风率12%、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是三年来首次弃风电量和弃风率“双降”。
与此同时,火电及其煤电投资规模大幅下降,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国家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措施初见成效,火电及煤电新增规模连续三年缩小,全年新增火电4453万千瓦(其中新增煤电3504万千瓦)。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219小时,比上年提高33小时,是自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下降后首次回升。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时,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诞生。“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在设计创新方面,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平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凝聚了中国核电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实现了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具备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有望短时间内填补中国国内技术空白,具备参与国际竞标条件。
2006年,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工。至今,中国已建成21个特高压工程。特高压联通的省份,发展活力得以有效释放。与500千伏相比,特高压在输送距离和能力上有显著优势。在输电走廊日益紧张的前提下,据测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走廊宽度虽比500千伏方案宽20米,输送容量却达到4至5倍,综合计算,相当于节省占地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说:“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特点是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这是超高压等其他电压等级所做不到的。”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目前的成绩只是起点,我国电力行业将会更加辉煌。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40年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发展,电力为先,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稳健发展给予了经济强有力的支持。
改革开放初期,缺技术,无经验,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光明”。但凭借一股韧劲,一步一个脚印,不但彻底解决困扰一个国家近半个世纪的“缺电问题”,我们正向着世界电力强国迈进。从世界最高效、最高容量、最高参数的火电机组到纵横南北的特高压,再到享誉世界的华龙一号,中国电力人站到了世界电力工业的巅峰。
火电仍是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火电行业飞速发展。我国已经站到了世界电力工业的顶峰,火电装机容量均居于世界首位。197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5712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3984万千瓦。201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77708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10495万千瓦。
1879年,上海的黄浦江畔亮起了我国第一盏电灯。1882年,英国商人在中国招股成立了第一座火电厂,它标志着中国电力建设的开端。随后,外商、华商纷纷在沿海地区及通商口岸修建火电厂。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着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实施,我国的火电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六五”规划中,中央提出要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火电厂,形成火电基地。在煤炭不足、用电负荷较大的地区根据运输条件建设火电厂。198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鼓励电力生产的多元化投资,中央政府逐步放松了对电源建设的监管,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电力体制改革创新,调动了各方办电的积极性,火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均迅速增加,火电产业迅速发展。
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撤销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及四家电力辅业集团公司。此次改革打破了电力纵向垄断的局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在火电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火电厂建设周期短、发电成本低、技术较成熟,火电厂建设成为各大发电集团建设的重点。此次改革推动了火电产业的迅速发展,但是无序的火电建设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避免本末倒置,2007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办《关于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了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范围。“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00万kW,节约5000万t以上标准煤,单位电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50%。“十二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2800万kW,实施节能改造约4亿kw,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约1.6亿kW。“十三五”期间,我国计划淘汰火电落后产能2000万kW以上。此外,我国每年新增大机组容量平均在70000MW左右,新建的火电机组,绝大多数为单机容量为600MW或更大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
而为了更好地完成节能降耗以及降低污染的目标,国家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我国火电产业的演变受各阶段不同产业需求的推动。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加剧,二氧化碳排放较高的火电产业向低碳化方向转型。我国政府从产业政策、技术、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火电产业转型。
未来一段时间,火电仍在电源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电力需求将进一步扩大,火电仍将为大部分电力供应提供保障。同时为缓解火电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火电产业将逐渐向清洁、高效方向转型。此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火电将为其发展作支撑。
大力发展新能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又被赋予了节能减排、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新使命。特别是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蓝天保卫作战”写入其中,更加说明在“十三五”时期及以后,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会被提到更高的高度,在我国能源系统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电联统计,2017年我国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53.7%,首次超过50%,电源结构持续优化。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38.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东、中部地区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的76.0%,比上年提高18.1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布局继续向东中部转移。
2017年,全国共投产5条直流、2条交流特高压项目,新增跨区输电能力4350万千瓦,全国跨区输电能力达到1.3亿千瓦,极大提高了电网跨大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2017年,全国弃风电量41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8亿千瓦时,弃风率12%、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是三年来首次弃风电量和弃风率“双降”。
与此同时,火电及其煤电投资规模大幅下降,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国家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措施初见成效,火电及煤电新增规模连续三年缩小,全年新增火电4453万千瓦(其中新增煤电3504万千瓦)。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219小时,比上年提高33小时,是自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下降后首次回升。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时,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诞生。“华龙一号”是由中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在我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研发的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打品牌,在设计创新方面,华龙一号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采用177个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多重冗余的安全系统、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全面平衡贯彻了“纵深防御”的设计原则,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凝聚了中国核电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实现了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具备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有望短时间内填补中国国内技术空白,具备参与国际竞标条件。
2006年,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工。至今,中国已建成21个特高压工程。特高压联通的省份,发展活力得以有效释放。与500千伏相比,特高压在输送距离和能力上有显著优势。在输电走廊日益紧张的前提下,据测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走廊宽度虽比500千伏方案宽20米,输送容量却达到4至5倍,综合计算,相当于节省占地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说:“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特点是输送距离远、容量大、损耗低、效率高。这是超高压等其他电压等级所做不到的。”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目前的成绩只是起点,我国电力行业将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