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宽:“一带一路”战略呼唤全球能源互联

作者:张立宽 发布时间:2017-07-07   来源:中国电力网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年10月3日,他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最高决策层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

  全球能源互联网应运而生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需要由具体的行动来落实,在此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联网应运而生。

  毋庸置疑,当前全球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发展不均衡等严峻挑战,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是加快清洁发展,推进能源变革转型。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世界能源需求总量已经由1965年的53亿吨标准煤提升到2015年的188亿吨标准煤,而其中化石能源的消费量也由1965年的51亿吨标准煤提升到2015年的162亿吨标准煤,化石能源的比重占据86%的份额。然而,由于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根据2015年底全球化石能源的储采比测算,全世界天然气可采年限仅为54年,石油为53年,煤炭为110年。同时,化石能源在开采、运输、使用各环节对水体、土壤、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由化石能源消费造成每年二氧化硫排放约1.2亿吨、氮氧化物1亿吨、二氧化碳近400亿吨。研究表明,全球气温上升与二氧化碳排放密切相关,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已平均上升1摄氏度,2016年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因此,如若不采取实质行性动,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超过4摄氏度,直接结果是冰川消融、海面上升、物种大量灭绝,后果不堪设想。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时提出,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由此可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先行者和生力军,同时也是重大战略支撑和坚强后盾保障。2016年3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北京正式成立,它以“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宗旨,打造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

  全球能源互联网坚持“三位一体”

  所谓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三位一体”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其中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具体来说就是,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和使用的综合平台。

  首先,特高压电网技术是中国原创、世界领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它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系统构成,具有输电距离远、容量大、效率高、损耗低、占地省、安全性好的特点,能够实现数千公里、千万千瓦级电力传输和跨国跨洲电网互联。自2004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启动特高压研究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领先的“四基地二中心”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即西藏高海拔试验基地、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特高压杆塔试验基地和国家电网仿真中心、直流工程成套设计研发中心;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成“六交七直”、在建“两交七直”共22个特高压工程,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大动脉。2016年,中国开工建设了世界首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电距离突破3000公里。

  其次,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储能技术等技术而形成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它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能够适应各类集中式、分布式清洁能源接入和各类智能设备即插即用,全面提高电网安全性、可靠性和适应性。2009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智能电网被纳入国家“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并被选为2030重大工程,智能电网创新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成了世界上电压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厦门+-32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

  第三,清洁能源是指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它具有清洁环保、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等特点。截至2016年底,全球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1亿千瓦、4.9亿千瓦和3亿千瓦,已经占到全球装机总量的30%,而且未来发展方兴未艾。从技术上看,风电最大单机容量已达8兆瓦,直驱式技术、变桨变速功率调节技术及全功率变流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光伏发电的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最高分别可达25%和20%,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2.3%。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

  “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

  2017年5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要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能源互联网亦如是,也要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原则的原则下,实现以亚洲能源互联、欧洲能源互联、非洲能源互联、北美洲能源互联、南美洲能源互联等五大洲为骨干网络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从而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能源效益、有效控制全球温升的环境效益、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社会效益。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目前全球仍有12亿人口没用上电,30亿人口仍靠木材、煤炭散烧以及动物粪便做饭取暖,非洲人均能源消费总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OECD国家的1/6。而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覆盖面越来越大,预计到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达到80%以上,世界能源供应将极大丰富,亚非拉等国家的能源短缺问题将迎刃而解,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能源效益日渐凸显。

  根据WTO对全球1600个城市空气质量的调查,当前大约有至少半数人口暴露于要比WTO建议水平高出2.5倍的空气污染之下。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40%强,环境和气候成为人类最严峻的挑战。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可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预计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同时可实现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1.5摄氏度的目标,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50万亿美元,将有力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同时获得巨大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等经济效益。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力贸易将快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可估量。

  而且,由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强大影响力,还能增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将非洲、拉美等地区清洁能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解决缺电和贫困难题,缩小地区差异,化解国际争端,让世界变成为一个和谐、绿色、富裕的“地球村”,这也是“一带一路”伟大构想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原则下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扎实而具体的体现。

  作者简介:张立宽,河北大名人,北京语言大学双学士,澳门城市大学MBA;资深媒体人,能源观察员,中国煤炭交易数据中心高级分析师、评论员。曾任北京高校讲师、人民日报社京华时报国际新闻部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刊《中国煤炭》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等职。出版煤炭类专著5部,发表各类新闻报道、观察评论百余篇。

      关键词: 一带一路,能源互联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