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是不能等待的。”对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写就的这句诗歌,寇比有着切身的体会。
半年多前,30岁的孟加拉帅小伙寇比,已经在首都达卡的一家电力工程公司工作了两年多。每天简单重复的工作,让拥有英语专业硕士学位、家境优越的他,渐渐萌生想脱离这种无趣日子的想法。
“那是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当我在网上,第一次看到中国电建招聘商务经理的信息时,眼前一亮,心跳加速,毫不犹豫的投出了简历。”
因为,寇比曾经到过中国的北京、广州和昆明,中国的快速变化和中国人的勤奋、智慧和友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公司的工作性质、强度和要求,本土公司是远远比不上的。到中国公司去,那里将是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然而,和寇比有着一样想法并投出应聘简历的孟加拉年轻人却有千人之多。
“没想到中国电建在孟加拉这么受欢迎。每一份投来的简历,我们都做了认真的审核,最后确定了包括寇比在内20多人进入了笔试、面试环节。”负责招聘工作的中国电建孟加拉巴瑞萨发电公司副总工李淑强介绍道。
“竞争太激励了。虽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面试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好在中国电建的面试官都很亲切。很幸运,凭借英语优势以及对中国的了解,我最终成为入职巴瑞萨发电公司的三名孟加拉员工中的一员。”寇比念念不忘这份工作的来之不易。
寇比入职的孟加拉巴瑞萨发电公司是中国电建在孟加拉首个投资项目,也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在孟控股投资的IPP燃煤电力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上网发电量约为22.75亿千瓦时,将有效缓解孟加拉Barguna地区的电力紧张局面,同时满足中北部地区的电力需求。
此时的巴瑞萨项目正处于前期,各项手续的办理是影响项目进展的关键环节,而这份艰巨的任务常常交到寇比手里。
“诗人泰戈尔说过,诺言的种子,深深扎根土中,终将发芽,破土而出。来到中国电建,去迎接一种全新的挑战,我会为之而努力。”
从熟悉流程,到填报资料,再到各个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扎实的英语功底,熟练的孟英互译,出众的交际能力,让寇比很快进入了状态。
早上从公司出发,由北到南,穿越整个达卡城区。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短短20多公里的路程,通常需要走2个半小时的时间。
慢如蜗牛的爬行,对很多人往往是种煎熬。但寇比和同事们却闲不住。狭小的空间里,前后排聚在一起,寇比和同事们开起了小型的“碰头会”。
对要拜访的部门及相关负责人进行再梳理,需要沟通达成的意向再次明确,互相提醒注意事项,测算行程和时间安排,看看是否可以再多跑一个部门……
傍晚同样漫长的返程路上,则成为了“总结会”。此次事情进展如何、收获多少,那些经验值得总结,那些不足还需再改进……
虽然破损的公路,不时让车辆下上颠簸起来,讨论也不得不暂停下来。但寇比说,虽然道路难走,但透亮的车灯已经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孟加拉是一个人口众多且严重缺电的国家,我的工作恰恰是为我的祖国和人民去创造光明。”
良好的心态,积极的状态,让寇比收获了优异的业绩。就在前不久,经过寇比和同事们五个多月的持续跟踪协调、巴瑞萨发电公司成功拿到了孟加拉民航局出具的电厂烟囱建设无反对意见书,这无益于为开展项目建设扫清了一大障碍。
这一切,寇比很感谢他的“中国老师”彭立坚,虽然彭立坚比他还要小三岁。
有时候,两个从不相识的人的确也很可能一见面就变成了知心的朋友。寇比同样用泰戈尔的诗歌来形容他和中国老师彭立坚的关系。
“刚到中国电建的时候,的确有一段时间不太适应。好在中国同事都特别友善,我的老师彭立坚,没少陪着我加班,帮我走过了磨合期。”
“寇比对外协调是把好手,对内主要负责信函的起草和翻译工作。他的翻译不是简单的机械翻译,而是契合中孟英文化和项目专业特点,我们兄弟一起联手,去攻克前行路上的一道道难关。”彭立坚对寇比评价也颇高。
是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工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健步行、美食街、桥牌赛、读书会,紧张的工作之余,项目公司丰富的“月月有主题”业余活动,让寇比大开眼界、大呼过瘾,时刻感受着来自中国电建的温暖和能量。
今年七月,寇比家里50多亩的水果园获得了大丰收。从树上采摘下来的第一箱荔枝和芒果,既没往超市送,也没往市场拉,而是第一时间送到了达卡办公室,让他的中国同事一起分享甜蜜……
“我从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在这里,中国电建的舞台,让我的专业特长得以充分发挥,能为我的祖国做贡献,也认识了一帮优秀的中国同事,这一切让我人生从此大不同。”寇比说。
电站建设期将聘用超过2000名当地员工,长达25年的运营期也将聘用当地员工200人左右。我希望能够有更多孟加拉有志青年,加入中国电建,共同把电站建设好、运行好,巴瑞萨发电公司经理赵振庆说。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寇比希望,通过自己和中国同事的共同努力,在未来的日子里,为金色的孟加拉,增添更多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