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水电史上的不朽丰碑——找寻记忆深处的三门峡水电站

发布时间: 2019-10-10   来源:中国电力网  作者:刘国献

  日月轮回,沧桑巨变,中流砥柱始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中流砥柱相伴的黄河三门峡水电站巍然屹立在黄河中游,犹如共和国水电史上的不朽丰碑,镌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这是一座记忆深处有着厚重历史的水电站,今天,我们一起来找寻记忆深处的三门峡水电站。

  黄河第一坝——一座历史丰碑

  相传大禹治水,斧劈三门。如今,走在三门峡谷的盘山公路崖壁上,俯瞰百米深谷,一座约60米高的大坝映入眼帘。只见修建于两岸绝壁峡谷中灰色的混凝土大坝横贯河面,险峻中见雄奇。水电站、拦河坝、泄洪洞、排沙孔、发电厂房,这些宏伟的建筑,连同依然横跨黄河两岸的当年那座施工钢桥,以及屹立在水电站下游约50米处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中流砥柱,是那场壮烈拼搏的历史见证。这座中国人民征服自然,使黄河之水手中来的巍巍丰碑高耸挺拔,枢纽正在泄洪排沙,犹如一条蛟龙奔出峡谷,腾起巨浪,以强大的电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豫西城乡,照亮万家灯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十分重视黄河治理。1955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了黄河治理的规划方案,并决定建设三门峡水电站。1957年举世瞩目的三门峡工程正式开工,成为新中国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1960年基本建成,1962年初期发电,1973年经改造后正式发电,踏上开发利用黄河水能资源的新征程。

  坝区有一条称呼为“十八拐”的小路,是一条拐了十八道弯的蜿蜒陡峭石阶山路,通往发电厂房门口。当时,这条职工上下班必经的小路非常热闹,锻炼着人们的体能。这条路下去的时候,可以跳跃着一路小跑;上来的时候需要步履坚定,得出一通汗,喘一通气,然而这里景色奇美,旭日卧波,槐杨翠柏,大雁掠过,足以使人浮想联翩,尉籍你的疲劳。随着“十八拐”来到大坝前,抚今追昔,回想工程正式开工当天,《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大家都来支援三门峡啊”的号召,不禁感慨万千。62年来,三门峡水电站的建设与管理成就对水电事业做出的历史贡献,被载入了史册,彪炳千秋。

  踏平坎坷——我与电站共成长

  走进发电厂房,几名年轻的电力工人身穿工作服,正在发电机组集中控制室内办理工作票。星转物移,昼夜更替。旁边的这台4号水轮发电机组在高速运转,它是三门峡水电站1973年12月26日投产发电的首台国产机组,是当年向毛主席诞辰献礼的工程。

  立下大禹志,峡谷逐梦行。从1987年参加工作,一晃32年,在这里,我亲历了水电站的坎坷与辉煌。工作之初,成为一名发电运行人员,每天要与中央控制室各种设备打交道,都要定时对发电主辅设备进行巡视和检查,对运行情况要做好运行记录,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老师傅告诉我:“水电站这个项目当时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抓的,国家领导都非常重视,都是解放军持枪把守”。推开中央继电保护室的大门,其中一面继电保护盘柜外壳陈旧,透着沧桑,感受到上世纪60-70年代的工业气息,继电器黑色外壳上刻印着cccp(苏联制造)字样。因为水电站设备控制系统最早由前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设计,主要设备由前苏联国家制造。上世纪60年代初,三门峡是最大的水电站,在全国知名度非常高,曾经有一句俗话“三门峡一发电,半个中国都亮了”特别令人自豪。

  迈入了水电行业这扇大门,运行工作是六值三班倒,在这里,撒下了汗水和青春。风霜雨雪,电闪雷鸣,他们在这里;严寒酷暑,急难险重,他们在这里。回味远去的岁月,作为光明的使者,他们值得骄傲,因为他们的付出,峡区的夜晚格外璀璨;因为他们的付出,千家万户分外温暖。他们传承着大禹精神,踏平坎坷,用着一股夸父追日般的勇气,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台阶。

  发展壮大——日月换新天

  1975年,三门峡水电厂成立之初,我国的电力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但是为了缓解电力紧张状况,广大建设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时刻思考着推进水电事业发展的办法。尽量使机组早日安装投产,多发一点电,1973年—1979年,1—5号水轮发电机建成投运。

  依稀记得毕业前一位老师说,80年代我国的电厂建设落后,电力供应紧张,当时全国的发电基建装机容量只有500万千瓦。电力部下指令,当年全国电力建设新机投产容量要达到500万千瓦,其中河南新机投产50万千瓦,大家都要围绕这个任务去努力工作。

  1994年——1997年,水电厂6、7号水轮发电机扩机工程建成投运,总容量增加15万千瓦,再添发电生力军,提高了调峰能力,一定程度缓解了豫西电网电力供需矛盾。“电站扩机发电之后,每个人都很激动。”我现在还珍藏着当年领回来的纪念品——一本纪念册、一个不锈钢洗脸盆,盆面刻着“黄河三门峡水电站7号机发电纪念”字样。从2000年开始,水电厂把握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逐步对5台发电机组进行了系统改造,至2018年改造全面完成,使水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45万千瓦。

  把握电力发展的特点,按电力运行客观规律办事。常年在基层工作的我,对电站的每一次技改工作都记忆犹新。由于国内生产力水平低下,三门峡水电站早期安装的发电设备存在着先天缺陷,故障率高,生产材料备件奇缺,造成各种设备缺陷频发,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受到威胁,员工们时刻都绷紧了设备抢修的弦。上世纪90年代初,水电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技术更新的设备改造。1995年,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水电厂对机组监控系统自动化改造。机组现地控制单元采用CPU+可编程的控制模式,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的机组自动开、停机,机组开停机时间由改造前的30~50分钟,缩短为改造后的6~8分钟,鼠标一点机组转起,提高了开机效率,节约了水能,可靠性得到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系统也在电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02年水电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投入使用,使电力生产业务以信息流处理,生产上实现了计算机网上办理工作票、操作票和公文的流转,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以前机值室每天约有14名职工在这里三班倒,现在只要2个人了。”老师傅们对水电站的变化感触颇深。

  近年来,由于豫西电网网架结构变化和风、光电厂出力增加造成的“窝电”新问题,2018年,水电厂及时完善自动化稳控装置。2019年初,220千伏开关站线径和刀闸系统改造也顺利完成,电力送出方式更加合理,缓解了送出受阻的瓶颈,使得绿色能源能够通过220千伏骨干通道输送到电网。

  安全第一——电网的中流砥柱

  驻足三门峡发电厂房门口,门楣上写有“安全第一”四个大字,最初是上世纪90年代写的。厂房母线室墙壁上发电初期也曾写有“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提示语,是当时警醒员工安全生产的口号。

  “水电站发电初期,由于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大小事故频出,每年没有见过不出事的,曾经发电机轴瓦一年烧过多次,现在很多安全生产规程规定,都是根据发电事故总结出来的”老师傅们回忆道。“安全最重要,安全大于天!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发电初期现场设备的运行难免会出问题,经过不断摸索,他们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比如“两票三制”(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倒闸操作制度等都严格要求持操作票进行工作,再辅以“小指标竞赛考核制度”等,有效地降低了事故率。

  令人记忆犹新的的是1990年新年第一天,豫西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恶劣雨雾天气,多条110—220kV高压输电线路出现污闪掉闸断电事故(也称雾闪事故)。中央控制室继电保护装置和重合闸动作,重合也大都失败,造成电网振荡,部分发电机组解列空转,水电厂电灯闪灭,事故照明紧急启用,污闪事故多次逼停运行中的电力机车。那些年,电网还很薄弱,一出事故就容易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陇海铁路大动脉的行车安全。只听中央控制室喇叭一响,运行人员紧急进行事故处理,立即了解故障现象,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奔赴机组现场,采取切换手动措施,维持机组转速,及时将机组重新并入电网,支撑起岌岌可危的电网。

  安全不稳,厂无宁日。水电厂从上到下重视安全隐患的解决,他们采用防污型绝缘子或增加绝缘子个数,提高泄漏比距;定期清扫绝缘子等措施,恢复了原有的绝缘水平,没有再发生过污闪事故,保证了可靠供电的需求和重要电力客户的安全。如今的三门峡水电厂,随着设备、环境、管理的提升,更好地担负起电网系统调峰、紧急事故备用的重任,成为电网安全经济优质运行的忠诚卫士。

  水电摇篮——感受“博物馆”分量

  在水电厂控制室、继电保护室内的控制柜上,有许多个电表一样的设备,这些是继电器和仪表,都是上世纪以来各个年代生产安装的。有些仍然在使用,但大多数设备已经受岁月的更迭,变换一新。但那些历史的记忆依然历久弥新。为了不忘那段峥嵘岁月,我们把截流石、以及发电机组大修后更换下来的转轮体、导水叶等设备移至小广场,供参观的人们学习了解。也正因为三门峡水电站历史悠久,这里像发电设备历史博物馆一样,成为了西安理工大学、华北水院、武汉水院、中原工学院、黄河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大学生们理想的实习基地,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水电人才培养的摇篮。

  九曲黄河一泻千里,激荡的碧波吟唱着一曲奋斗者之歌。如今,三门峡水电站通过工程改建、水库蓄清排浑、浑水发电突破、机组抗磨蚀攻关、管理优化提升,破解了多泥沙河流上发电的一道道难题,创造一个调水调沙、改造自然的奇迹,也是共和国水电建设和管理史上,一部坎坷曲折、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伴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务技术进步,今天的三门峡人已先后为陕西宝鸡峡,山西万家寨,河南小浪底,宁夏沙坡头,河南西霞院、新疆波波那等全国各地的水电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为新中国的水电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历史将记录每一代人走过的足迹,历史不会忘记这些在深山峡谷中跋涉的开拓者。今天中国水电事业取得的辉煌成绩,与前辈们的执着探索分不开,也将传承至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秉承大禹传人的梦想和追求,从今天、从这里,继续走向未来、走向远方。

      关键词: 三门峡水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400-007-1585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