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

刚刚过去的上元佳节,朋友圈里除了如往年一般晒出的满月、花灯、元宵之外,近600岁的紫禁城也被刷爆了。“美得令人心醉”、“美到没朋友”、“惊艳了全世界”……对这个重新焕发青春魅力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故宫博物院,大家不吝溢美之辞。

加之前不久的春节期间,同样“火”得一塌糊涂的“博物馆里过大年”,开启了新时代人们的“新年俗”。根据国家相关旅游研究部门报道: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达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其中,各大博物馆接待游客的比例高达40.5%,并且预计这个数字还会逐年攀升。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知识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一次、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身体力行地推动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无论是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在国内多个省份调研时,他均表达出了对文物保护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视,并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

如何让文物开口说话?如何发挥历史文物的教育价值?如何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爱上博物馆、爱上文物、进而培育民族自豪感?一连串的问题拷问着文博机构,更拷问着我们整个社会。

以往每到寒暑假,铺天盖地的各种补习教育的广告都会塞满了家长的视线。而另一组数据却显得异常“冷清”: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目前有各类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1000多家,年接待公众量1.2亿人次,其中青少年每年访问博物馆的次数不足1次。

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不是我们国家的博物馆数量不够、经费不足;不是家长不带孩子走近博物馆、更不是孩子们不愿意去走近博物馆,而是我们的个别博物馆的定位与发展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博物馆因为拥有独一无二的一手文物资源,因此肩负着文物保护、历史文化研究、文化传播等社会功能。但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多数博物馆往往过于强调前二者的功能,而面博物馆对社会公众的文化传播的功能被排到了末位。博物馆在大众心中的印象还是非常严肃的文化科研、展示部门、永远是一幅正襟危坐、高高在上、“板起脸”来搞科研、讲大知识的地方。而西方一些国家的孩子们可以说是从小“长”在博物馆里、在众多历史文物中“泡”大的。一些国外的博物馆甚至夜间也向孩子们开放,有的博物馆则是每逢寒暑假都会组织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让文化陪伴孩子们的整个假期。

一方面是党中央和国家对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有了明确的指示和大力的支持;一方面是公众有走近博物馆、想更多地接受文化教育的愿望,二者之间缺少的就是博物馆如何自己“放下身段”、“走下神坛”,肩负起更多的历史文化教育功能,让全体国民都成为文物的守护者、历史的参与者、知识的受益者、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精神的延续者。

在这方面,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博物院(馆)为我们趟出了一条非常值得借鉴的路子。抢救保护文物、扩大博物馆游览区域、为游客设置舒适的座椅、增加展示文物的数量、每日限最大客流、实现全部网上预约售票、开办文创产业、开放夜间博物馆时间、重大节日灯光秀、组织游人摄影展、开发全景游览APP……等等。此外,像故宫博物院还还巧妙利用电视等大众媒体,联合打造出《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故宫600》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纪录片、文艺片,所开发的故宫文创口红、御批胶带、朝珠耳机等“卖萌耍酷”的文创产品,没有一个不是卖到脱销。

与此同时,国内一批以传播文物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播价值的影视节目同样是一经上线就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好评。细细研究起来,这类节目受到热捧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点:第一、借名人之口,让国宝重器“开口说话”。这类节目往往以国宝级重器揭秘“身前身后”故事为主线,邀请了国内一流博物馆的“掌门人”为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故事进行详细介绍,再通过一线艺人作为嘉宾,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文物“圈粉”的行列;第二、作品制作的背后的精良团队。无论是水下考古现场、还是沙漠戈壁探险,这些节目的实地跟踪拍摄或是利用高科技的形象复原现场,以高度的责任心、精良的制作水平,将一件件国宝强烈的纪实感和现场感呈现在观众眼前,通过大量一手资料的再现,带领观众走近国宝、点燃他们探究国宝秘密的热情,从而激发公众对文物的保护欲、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更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传承民族文化的火种。第三、注重叙事的故事性。爱听故事,不仅是孩子们的“专利”,成年人也不例外。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在保持传播文化知识严肃性的同时,通过新颖的讲述形式、引人深思的叙事方式,让广大公众在了解了每件文物背后动人的故事同时,深刻领会到了它们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是我国5000年来积淀优秀历史文化的亲历者、鉴证者、幸存者。每一件文物无不经历了风霜雪雨、甚至枪林弹雨,每一件国宝都期待现在的人们帮他们打开尘封百年、甚至千年的秘密,唤醒子孙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与其刻板地说教,不如先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们“爱”上文物、“爱”上博物馆。

所幸的是,我3岁的儿子也被我带入了“爱博圈”,问他周末想去哪?他会瞪着圆圆的大眼睛非常认真地告诉你——博物馆。“博物馆里有什么?”——“文物”!

关键词: 区块链, 天津电建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让文物活起来

作者:陈超  发布时间:2019-02-20   来源:电力网

刚刚过去的上元佳节,朋友圈里除了如往年一般晒出的满月、花灯、元宵之外,近600岁的紫禁城也被刷爆了。“美得令人心醉”、“美到没朋友”、“惊艳了全世界”……对这个重新焕发青春魅力的“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故宫博物院,大家不吝溢美之辞。

加之前不久的春节期间,同样“火”得一塌糊涂的“博物馆里过大年”,开启了新时代人们的“新年俗”。根据国家相关旅游研究部门报道: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达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其中,各大博物馆接待游客的比例高达40.5%,并且预计这个数字还会逐年攀升。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知识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一次、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并身体力行地推动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无论是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是在国内多个省份调研时,他均表达出了对文物保护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视,并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

如何让文物开口说话?如何发挥历史文物的教育价值?如何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爱上博物馆、爱上文物、进而培育民族自豪感?一连串的问题拷问着文博机构,更拷问着我们整个社会。

以往每到寒暑假,铺天盖地的各种补习教育的广告都会塞满了家长的视线。而另一组数据却显得异常“冷清”: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目前有各类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1000多家,年接待公众量1.2亿人次,其中青少年每年访问博物馆的次数不足1次。

探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不是我们国家的博物馆数量不够、经费不足;不是家长不带孩子走近博物馆、更不是孩子们不愿意去走近博物馆,而是我们的个别博物馆的定位与发展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博物馆因为拥有独一无二的一手文物资源,因此肩负着文物保护、历史文化研究、文化传播等社会功能。但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多数博物馆往往过于强调前二者的功能,而面博物馆对社会公众的文化传播的功能被排到了末位。博物馆在大众心中的印象还是非常严肃的文化科研、展示部门、永远是一幅正襟危坐、高高在上、“板起脸”来搞科研、讲大知识的地方。而西方一些国家的孩子们可以说是从小“长”在博物馆里、在众多历史文物中“泡”大的。一些国外的博物馆甚至夜间也向孩子们开放,有的博物馆则是每逢寒暑假都会组织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让文化陪伴孩子们的整个假期。

一方面是党中央和国家对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有了明确的指示和大力的支持;一方面是公众有走近博物馆、想更多地接受文化教育的愿望,二者之间缺少的就是博物馆如何自己“放下身段”、“走下神坛”,肩负起更多的历史文化教育功能,让全体国民都成为文物的守护者、历史的参与者、知识的受益者、文化的传播者、民族精神的延续者。

在这方面,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博物院(馆)为我们趟出了一条非常值得借鉴的路子。抢救保护文物、扩大博物馆游览区域、为游客设置舒适的座椅、增加展示文物的数量、每日限最大客流、实现全部网上预约售票、开办文创产业、开放夜间博物馆时间、重大节日灯光秀、组织游人摄影展、开发全景游览APP……等等。此外,像故宫博物院还还巧妙利用电视等大众媒体,联合打造出《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故宫600》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纪录片、文艺片,所开发的故宫文创口红、御批胶带、朝珠耳机等“卖萌耍酷”的文创产品,没有一个不是卖到脱销。

与此同时,国内一批以传播文物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播价值的影视节目同样是一经上线就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好评。细细研究起来,这类节目受到热捧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点:第一、借名人之口,让国宝重器“开口说话”。这类节目往往以国宝级重器揭秘“身前身后”故事为主线,邀请了国内一流博物馆的“掌门人”为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故事进行详细介绍,再通过一线艺人作为嘉宾,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文物“圈粉”的行列;第二、作品制作的背后的精良团队。无论是水下考古现场、还是沙漠戈壁探险,这些节目的实地跟踪拍摄或是利用高科技的形象复原现场,以高度的责任心、精良的制作水平,将一件件国宝强烈的纪实感和现场感呈现在观众眼前,通过大量一手资料的再现,带领观众走近国宝、点燃他们探究国宝秘密的热情,从而激发公众对文物的保护欲、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更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传承民族文化的火种。第三、注重叙事的故事性。爱听故事,不仅是孩子们的“专利”,成年人也不例外。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在保持传播文化知识严肃性的同时,通过新颖的讲述形式、引人深思的叙事方式,让广大公众在了解了每件文物背后动人的故事同时,深刻领会到了它们深远而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是我国5000年来积淀优秀历史文化的亲历者、鉴证者、幸存者。每一件文物无不经历了风霜雪雨、甚至枪林弹雨,每一件国宝都期待现在的人们帮他们打开尘封百年、甚至千年的秘密,唤醒子孙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与其刻板地说教,不如先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们“爱”上文物、“爱”上博物馆。

所幸的是,我3岁的儿子也被我带入了“爱博圈”,问他周末想去哪?他会瞪着圆圆的大眼睛非常认真地告诉你——博物馆。“博物馆里有什么?”——“文物”!

      关键词:电力, 天津电建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