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单位写字楼等电梯时,一某知名矿泉水的视频广告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在等待电梯的“垃圾时间”里少了一丝焦躁、多了一些感慨。视频很简单:一个矿泉水瓶,经过一点点注入水,瓶身逐渐演化成一个“豕”字,即“猪”字。而后,画面飘过一个房顶,盖上“豕”字,一个现代汉字——“家”字如沙漏般立刻浮现与眼帘。
且不论这矿泉水质量如何,单论这则广告创意还是动了几分心思的。况且,时下正是破旧迎新之际,这个创意也是十分“应景儿”的。
公元2019年是我国农历乙亥猪年。说起“猪”来,它不仅是我国十二生肖中的一个,而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首先,咱接着开篇说的“猪”字与“家”字的渊源。远在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西汉时期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就有记录:“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二字相合即为“家”也。在中华民族这个以农耕文明为基础而发祥起来的中华文明系统中,充分说明了“有家就有猪”、“无猪不成家”的道理。也由此可见,猪——这个被我们祖先最早驯化并饲养的家畜,对于我们先民社会非凡的意义。而后,明代李时珍又言:“猪为天下畜”。时至今日,民间仍然有“百菜不如白菜,诸肉不如猪肉”的说法。可见,猪在我们百姓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其次,从传统房屋的构建来看“猪”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古代、甚至现在的某些北方的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院子的西南角位置建设猪圈或者厕所的传统。至于为何放在西南角,说是跟“风水”有关。其实更大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北方冬季西北方居多,夏天东南风多,一年四季西南风最少,把猪圈设在西南方,可以防止猪圈的气味被风吹到房间里来,可见我们老祖宗的风水理论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同时,由于猪是农业社会家庭中的重要的财产,为了防止盗贼,有的房子结构为上下两层,类似现代的LOFT格局:上层住人、下面是猪住的地方,也就是“猪圈”。无论怎样,从猪圈几千年来成为人们居所的“标配”来说,不难看出“猪”与人类生活的息息相关。
接着,从历史文物中领略“猪”的魅力。湖南博物馆中,有一件当地出图汉代瓷猪圈。这个瓷猪圈是在一个陵墓中出土的若干文物之一。这件瓷猪圈制作相当精美,猪圈中清晰可见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猪在悠闲地吃着草料,四周是椭圆形的砖石砌起,墙上还阴刻着精美的瓦片,可见主人对猪的喜爱,梦想将自己生前饲养的家猪带到阴间,祈祷自己来另一个世界里也能有猪肉可以吃、安享温饱。也是在汉代,由于那时候的人们有“视死如视生”的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在另一个世界里重生,因此生前享受的物质财富也要被带到陵墓中,在另一个世界里陪伴自己。汉代的“玉猪握”就是这样背景下的产物。猪,又是财富的象征。所以汉代的大户人家、王侯将相都喜欢在死后手里还能时刻握住那只玉猪。小小的玉猪,短躯干、长嘴、尖耳、体态丰腴、憨态可掬。玉质百中泛青、晶莹温润、雕刻采用汉代独有的“汉八刀”技艺,线条简洁明快、遒劲有力、干净利索、挥洒自如、寥寥几刀便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猪刻画得出神入化,显示了我国古代匠人高超的艺术文化水准。又因为玉,从原始社会开始就被古人认为是人类与上天沟通的媒介,不仅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更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神秘礼器,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更是非王侯将相不可用的。而在如此珍贵的玉器中,出土了大量的玉猪形象,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时人们对猪的喜爱和珍视程度。
再说,“猪”与“年”那些扯不清、理还乱的故事。今年拥有400多年历史的网红故宫也“上新了”——特别推出了“紫禁城里过大年”的活动。说起紫禁城里的春节,有一项传统是不能不说的。那就是每逢春节期间,在坤宁宫里都要进行的“朝祭”。所谓“朝祭”,就是由清朝统治者信奉的萨满法师祭祀的系列活动。其中,在大年初二这一天,皇帝要带领王公大臣到坤宁宫里分享祭祀的“祚肉”。这种“祚肉”其实就是白水煮猪肉,无盐无味,半生不熟,而且都是大块大块的,味道实在难以恭维。但由于分享的祚肉是萨满祭祀的贡品,也是皇帝对王公大臣的褒奖,就连皇帝本人也要当众吃下。王公大臣们若不吃甚至吃的时候表现得不情愿都会被认为是对萨满的亵渎、对皇权的蔑视,所以这大碗的“白水煮猪肉”纵使再难以下咽,也要虔诚而“愉快”地吃得干干净净。这些平日里吃香喝辣的王公大臣们哪里受得了这个“罪”,据说后来就有人贿赂宫中的太监事先在分配的碗里加点椒盐、或者在割肉的刀上面夹带点用浸泡过酱汁的绵纸,只为了在白花花的猪肉里带点味道。而那些没有贿赂太监的王公大臣们可就惨了,只能当着皇帝的面,把一大碗无味半生的滚刀肉吃得干干净净。而皇帝对此事大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也有例外的情况,乾隆年间,就因为有大臣被皇帝发现在吃“祚肉”是自己私带食盐,被乾隆发现了,皇帝大怒,立即被革职发配,真所谓“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啊!
拂去远古风化的遗痕,透过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大门上张贴的“肥猪拱门”窗花、再到近日风靡网络的“啥是佩奇?”……关于“猪”的话题,似乎几千年来不曾停歇,至于我们后世会怎样?谁知道呢?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前几天,在单位写字楼等电梯时,一某知名矿泉水的视频广告吸引了我的注意,让我在等待电梯的“垃圾时间”里少了一丝焦躁、多了一些感慨。视频很简单:一个矿泉水瓶,经过一点点注入水,瓶身逐渐演化成一个“豕”字,即“猪”字。而后,画面飘过一个房顶,盖上“豕”字,一个现代汉字——“家”字如沙漏般立刻浮现与眼帘。
且不论这矿泉水质量如何,单论这则广告创意还是动了几分心思的。况且,时下正是破旧迎新之际,这个创意也是十分“应景儿”的。
公元2019年是我国农历乙亥猪年。说起“猪”来,它不仅是我国十二生肖中的一个,而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首先,咱接着开篇说的“猪”字与“家”字的渊源。远在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西汉时期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就有记录:“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二字相合即为“家”也。在中华民族这个以农耕文明为基础而发祥起来的中华文明系统中,充分说明了“有家就有猪”、“无猪不成家”的道理。也由此可见,猪——这个被我们祖先最早驯化并饲养的家畜,对于我们先民社会非凡的意义。而后,明代李时珍又言:“猪为天下畜”。时至今日,民间仍然有“百菜不如白菜,诸肉不如猪肉”的说法。可见,猪在我们百姓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其次,从传统房屋的构建来看“猪”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古代、甚至现在的某些北方的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院子的西南角位置建设猪圈或者厕所的传统。至于为何放在西南角,说是跟“风水”有关。其实更大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北方冬季西北方居多,夏天东南风多,一年四季西南风最少,把猪圈设在西南方,可以防止猪圈的气味被风吹到房间里来,可见我们老祖宗的风水理论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同时,由于猪是农业社会家庭中的重要的财产,为了防止盗贼,有的房子结构为上下两层,类似现代的LOFT格局:上层住人、下面是猪住的地方,也就是“猪圈”。无论怎样,从猪圈几千年来成为人们居所的“标配”来说,不难看出“猪”与人类生活的息息相关。
接着,从历史文物中领略“猪”的魅力。湖南博物馆中,有一件当地出图汉代瓷猪圈。这个瓷猪圈是在一个陵墓中出土的若干文物之一。这件瓷猪圈制作相当精美,猪圈中清晰可见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猪在悠闲地吃着草料,四周是椭圆形的砖石砌起,墙上还阴刻着精美的瓦片,可见主人对猪的喜爱,梦想将自己生前饲养的家猪带到阴间,祈祷自己来另一个世界里也能有猪肉可以吃、安享温饱。也是在汉代,由于那时候的人们有“视死如视生”的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在另一个世界里重生,因此生前享受的物质财富也要被带到陵墓中,在另一个世界里陪伴自己。汉代的“玉猪握”就是这样背景下的产物。猪,又是财富的象征。所以汉代的大户人家、王侯将相都喜欢在死后手里还能时刻握住那只玉猪。小小的玉猪,短躯干、长嘴、尖耳、体态丰腴、憨态可掬。玉质百中泛青、晶莹温润、雕刻采用汉代独有的“汉八刀”技艺,线条简洁明快、遒劲有力、干净利索、挥洒自如、寥寥几刀便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猪刻画得出神入化,显示了我国古代匠人高超的艺术文化水准。又因为玉,从原始社会开始就被古人认为是人类与上天沟通的媒介,不仅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更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神秘礼器,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更是非王侯将相不可用的。而在如此珍贵的玉器中,出土了大量的玉猪形象,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时人们对猪的喜爱和珍视程度。
再说,“猪”与“年”那些扯不清、理还乱的故事。今年拥有400多年历史的网红故宫也“上新了”——特别推出了“紫禁城里过大年”的活动。说起紫禁城里的春节,有一项传统是不能不说的。那就是每逢春节期间,在坤宁宫里都要进行的“朝祭”。所谓“朝祭”,就是由清朝统治者信奉的萨满法师祭祀的系列活动。其中,在大年初二这一天,皇帝要带领王公大臣到坤宁宫里分享祭祀的“祚肉”。这种“祚肉”其实就是白水煮猪肉,无盐无味,半生不熟,而且都是大块大块的,味道实在难以恭维。但由于分享的祚肉是萨满祭祀的贡品,也是皇帝对王公大臣的褒奖,就连皇帝本人也要当众吃下。王公大臣们若不吃甚至吃的时候表现得不情愿都会被认为是对萨满的亵渎、对皇权的蔑视,所以这大碗的“白水煮猪肉”纵使再难以下咽,也要虔诚而“愉快”地吃得干干净净。这些平日里吃香喝辣的王公大臣们哪里受得了这个“罪”,据说后来就有人贿赂宫中的太监事先在分配的碗里加点椒盐、或者在割肉的刀上面夹带点用浸泡过酱汁的绵纸,只为了在白花花的猪肉里带点味道。而那些没有贿赂太监的王公大臣们可就惨了,只能当着皇帝的面,把一大碗无味半生的滚刀肉吃得干干净净。而皇帝对此事大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也有例外的情况,乾隆年间,就因为有大臣被皇帝发现在吃“祚肉”是自己私带食盐,被乾隆发现了,皇帝大怒,立即被革职发配,真所谓“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啊!
拂去远古风化的遗痕,透过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大门上张贴的“肥猪拱门”窗花、再到近日风靡网络的“啥是佩奇?”……关于“猪”的话题,似乎几千年来不曾停歇,至于我们后世会怎样?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