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个国人都有一段与铁路的故事。悠长的铁路线,或平行、或交织,仿佛一篇篇永无尽头的曲谱,合奏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人山人海的车站、绿色的铁皮车厢、一脸严肃的检票员、一壶永远蒸腾着热气的绿色铁皮水壶……这是父辈记忆中关于铁路的画面。
那时的火车,即使是远途,一般人都只能坐硬座,硬卧已经是“顶配”了,至于“软卧”那是需要一定级别的人才能享受的。即使这样,父亲也很知足。60-70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只要有一张单在手,全国铁路都是免费乘坐的。这样一来,各大火车站即刻涌现了数以万计的行人。人最多的时候,有人从月台上踩着别人的肩膀,“叠罗汉”似的从车窗爬进车厢里。而车厢里,更是“盛况空前”:所有的座位早就被沾满、走道里、餐车里、车厢连接处、车门旁、甚至行李架上、小餐桌上、长椅背上、椅子底下也都“塞”进了人。曾有人打趣说:要是遇到冬天,特别是来往东北、内蒙等地区的列车里,从没上车就能嗅到人挨人的“人肉味”和老羊皮袄的味道。
80年代初期,虽然情况有了改观,但有关火车站及周边地区在人们的印象里依旧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尤其是到了年头岁尾,扛着各种大包小包行李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个巴掌大的地方。背着行李,提着包裹,手里攥着硬纸卡式样的小小车票,在人挨人的检票口,小心翼翼地递到检票员的手中,等待着在那“小卡片”上被检票员的小钳子扣上一个半圆的小记号,这样下来才能挤进候车室。拥挤的候车室里,闷热而昏暗,还夹杂着各种奇怪的味道。在这里,永远有“蹭免费住宿”的人们,趟在大大的包裹堆上,旁或无人地呼呼大睡起来,任你怎么叫也叫无法打扰地做着美梦。车站里没有电梯,一条昏暗而长长甬道里,似乎有永远迈不完的小碎步台阶,一上一下地通向对面的月台。台阶只有20-30公分高,一步迈2-3个台阶有些吃力、但一步只迈一个台阶却又浪费步子,更何况还要背着沉重的包裹。终于“挨”到了车厢里,简陋的绿色铁皮车厢里,也往往站满了人,有时明明拿着有坐票,也看见了自己的座位,却因为人员太过拥挤,只能眼睁睁地“望座兴叹”,不然连本来的下脚的地方也会立刻随之而去。随着一声老迈的长笛,“绿皮车”慢慢地移出了车站,在银色的铁轨上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运行。几千里的路途,往往需要2-3天的时间。到了目的地,即使是有座位,因为双脚长时间地放空着,两只小腿也会肿胀起来,更别说“不幸”买到无座票的人了。
90年代,有了空调列车的出现。“绿皮车”也被“红车厢”代替。以往的夏季,尤其到了南方,没有空调的“绿皮车”里,闷热潮湿,虽然一路开着窗户,但人们依旧是汗流浃背。而列车降温,更是全靠“物理降温”,列车每到一个大站,车站的工作人员会用事先准备好的水管,对着停靠的车厢反复冲水。“记得第一次坐空调火车,真是舒服啊!以前的绿皮车有窗户,可以通风,但是毕竟还是闷得慌。”经常乘坐火车出差的父亲,回想起第一次享受到了空调列车的待遇,心中依然欣喜满满。同时,此时的火车终于打破了“特权”的限制,无论是谁都可以享受一下软卧车厢了。没有了嘈杂的人群,有了安静、舒适的私人空间;没有了上中下三层卧铺席位的狭小局促,却有了在旅途中私人衣帽钩和读书台灯的陪伴。而时髦的商务人士,在那个时候也可以用“大哥大”在火车上联系着天南海北的生意。
进入21世纪,“提速”成了“铁老大”的代名词。白色和天蓝色相间的T字头特快列车,被人们视为“高等级列车”的象征,也让人们第一次有了“风驰电掣”般的感觉。以往从北京到广州需要几十个小时,跑在“京广线”上提速后的特快列车将运行时间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不仅如此,在乘车环境和服务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车厢里设置了电视、硬卧车厢配上了夜间显示屏,车厢里有了残疾人特殊座椅和无障碍通道等更为人性化的设置。同时,有些重点城市间,也在此时相继开通了“双层旅游观光列车”。整洁、舒适的车厢里,身着得体的乘务员踩着厚厚软软的地毯,推着车为车厢里的旅客们提供着周到而细致的服务。
2008年,我国的铁路迎来了划时代的“大事件”。随着第一列京津高铁驶出车站,通身白色的“子弹头”列车横空而出,设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和谐号”列车,被誉为“白富美”,将京津间120公里的距离缩短到只有半个小时的通勤半径,也因此被形象地比喻为贴着地面“飞行“的列车,更有人打趣道:在天津买的狗不理,到了北京还可以趁热吃上。
如今,以“复兴号”为代表的高铁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各领域巨变的一个缩影。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像时刻跳跃的大动脉一样连接起祖国的各大客运网络。不仅如此,售票方式也从无记名的硬纸卡、红纸片、发展到了实名制的电话、网络购票。进站方式也从扛着麻袋、过过人海,发展到了今天用身份证的“一刷了之”。车厢里的各类设施更加完备,网络覆盖、每个座位配备的电源设施,让旅途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据报道,到2020年,我国铁路运行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机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的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届时,我国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都将体验到新时代“铁老大”带来的舒适与便利。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有人说,每个国人都有一段与铁路的故事。悠长的铁路线,或平行、或交织,仿佛一篇篇永无尽头的曲谱,合奏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人山人海的车站、绿色的铁皮车厢、一脸严肃的检票员、一壶永远蒸腾着热气的绿色铁皮水壶……这是父辈记忆中关于铁路的画面。
那时的火车,即使是远途,一般人都只能坐硬座,硬卧已经是“顶配”了,至于“软卧”那是需要一定级别的人才能享受的。即使这样,父亲也很知足。60-70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只要有一张单在手,全国铁路都是免费乘坐的。这样一来,各大火车站即刻涌现了数以万计的行人。人最多的时候,有人从月台上踩着别人的肩膀,“叠罗汉”似的从车窗爬进车厢里。而车厢里,更是“盛况空前”:所有的座位早就被沾满、走道里、餐车里、车厢连接处、车门旁、甚至行李架上、小餐桌上、长椅背上、椅子底下也都“塞”进了人。曾有人打趣说:要是遇到冬天,特别是来往东北、内蒙等地区的列车里,从没上车就能嗅到人挨人的“人肉味”和老羊皮袄的味道。
80年代初期,虽然情况有了改观,但有关火车站及周边地区在人们的印象里依旧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尤其是到了年头岁尾,扛着各种大包小包行李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个巴掌大的地方。背着行李,提着包裹,手里攥着硬纸卡式样的小小车票,在人挨人的检票口,小心翼翼地递到检票员的手中,等待着在那“小卡片”上被检票员的小钳子扣上一个半圆的小记号,这样下来才能挤进候车室。拥挤的候车室里,闷热而昏暗,还夹杂着各种奇怪的味道。在这里,永远有“蹭免费住宿”的人们,趟在大大的包裹堆上,旁或无人地呼呼大睡起来,任你怎么叫也叫无法打扰地做着美梦。车站里没有电梯,一条昏暗而长长甬道里,似乎有永远迈不完的小碎步台阶,一上一下地通向对面的月台。台阶只有20-30公分高,一步迈2-3个台阶有些吃力、但一步只迈一个台阶却又浪费步子,更何况还要背着沉重的包裹。终于“挨”到了车厢里,简陋的绿色铁皮车厢里,也往往站满了人,有时明明拿着有坐票,也看见了自己的座位,却因为人员太过拥挤,只能眼睁睁地“望座兴叹”,不然连本来的下脚的地方也会立刻随之而去。随着一声老迈的长笛,“绿皮车”慢慢地移出了车站,在银色的铁轨上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运行。几千里的路途,往往需要2-3天的时间。到了目的地,即使是有座位,因为双脚长时间地放空着,两只小腿也会肿胀起来,更别说“不幸”买到无座票的人了。
90年代,有了空调列车的出现。“绿皮车”也被“红车厢”代替。以往的夏季,尤其到了南方,没有空调的“绿皮车”里,闷热潮湿,虽然一路开着窗户,但人们依旧是汗流浃背。而列车降温,更是全靠“物理降温”,列车每到一个大站,车站的工作人员会用事先准备好的水管,对着停靠的车厢反复冲水。“记得第一次坐空调火车,真是舒服啊!以前的绿皮车有窗户,可以通风,但是毕竟还是闷得慌。”经常乘坐火车出差的父亲,回想起第一次享受到了空调列车的待遇,心中依然欣喜满满。同时,此时的火车终于打破了“特权”的限制,无论是谁都可以享受一下软卧车厢了。没有了嘈杂的人群,有了安静、舒适的私人空间;没有了上中下三层卧铺席位的狭小局促,却有了在旅途中私人衣帽钩和读书台灯的陪伴。而时髦的商务人士,在那个时候也可以用“大哥大”在火车上联系着天南海北的生意。
进入21世纪,“提速”成了“铁老大”的代名词。白色和天蓝色相间的T字头特快列车,被人们视为“高等级列车”的象征,也让人们第一次有了“风驰电掣”般的感觉。以往从北京到广州需要几十个小时,跑在“京广线”上提速后的特快列车将运行时间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不仅如此,在乘车环境和服务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车厢里设置了电视、硬卧车厢配上了夜间显示屏,车厢里有了残疾人特殊座椅和无障碍通道等更为人性化的设置。同时,有些重点城市间,也在此时相继开通了“双层旅游观光列车”。整洁、舒适的车厢里,身着得体的乘务员踩着厚厚软软的地毯,推着车为车厢里的旅客们提供着周到而细致的服务。
2008年,我国的铁路迎来了划时代的“大事件”。随着第一列京津高铁驶出车站,通身白色的“子弹头”列车横空而出,设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和谐号”列车,被誉为“白富美”,将京津间120公里的距离缩短到只有半个小时的通勤半径,也因此被形象地比喻为贴着地面“飞行“的列车,更有人打趣道:在天津买的狗不理,到了北京还可以趁热吃上。
如今,以“复兴号”为代表的高铁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各领域巨变的一个缩影。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像时刻跳跃的大动脉一样连接起祖国的各大客运网络。不仅如此,售票方式也从无记名的硬纸卡、红纸片、发展到了实名制的电话、网络购票。进站方式也从扛着麻袋、过过人海,发展到了今天用身份证的“一刷了之”。车厢里的各类设施更加完备,网络覆盖、每个座位配备的电源设施,让旅途也变成了一种享受。
据报道,到2020年,我国铁路运行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机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的提速线路,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届时,我国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的人口都将体验到新时代“铁老大”带来的舒适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