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电 > 项目建设

三峡助我奔小康 | 四川屏山:搬出来的新生活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0-12-17 00:00:00

  

  

  

  

  

  视频制作:马冠朴、但棣瑶、汤伟、秦明硕

  本网讯(但棣瑶、马冠朴、秦明硕)四川省宜宾市的屏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向家坝水电移民重点县。2012年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发电,屏山县也完成了整体搬迁安置。8年过去了,移民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记者走访了新屏山,看到了他们别样的新生活。

  

  屏山新县城  本文摄影:汤伟、马冠朴

  

  屏山高铁站和汽车客运站

  “我想自己创业,还想陪孩子成长”

  来到黄远江的童装店,店里正放着周杰伦的歌,统一着装的店员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一个刚买完新衣的小男孩还得了一个玩具,很是高兴。“店里这个音乐专辑是我专门买了会员才能放的。”黄远江笑着告诉记者。屏山县商业步行街是当地人逛街购物的首选地,这儿有宽阔的街道和广场,两边是各式各样的商铺,一路走下来让人目不暇接。这家童装店是黄远江的第一家店,除此之外,现在的他还是另外一家服装店、一家鞋店和一家汽车美容店的老板。

  

  黄远江的童装店

  “在我们农村,父辈那一代大多都外出打工,小孩留给老人带。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我不想重复这样的生活,想自己创业把日子过好,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黄远江说。为了实现心中这个理想,他没少吃苦。19岁的他没上大学就外出打拼,辗转浙江、四川多地,赚的钱也不多。最终,他的创业机遇随着屏山新县城的搬迁建设出现了。

  “那时碰上修建向家坝水电站,屏山新县城搬迁建设,得知县里要开发商业步行街,就想着盘个店铺来自己做生意。”2016年,黄远江在步行街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店。

  现在的黄远江,除了分到的移民安置房,还买了商品房,买了车,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孩子上学可以早上送,晚上接,年迈的父母也可以得到照顾。他告诉记者,搬迁前的屏山县是没有商品房的,也没有出租车公司,现在都有了。“如今的生活是外出打工不能比的,不仅挣钱了,时间上也自由,淡季的时候一家人还可以出去旅游。”他笑着说。

  黄远江聘用的十几个员工都是屏山县的移民,他们有的是从外地回来的,现在都留在家乡发展,不走了。

  贫困县里出了所省级示范高中

  向家坝水电站移民邹礼骏是屏山中学高一的学生,她已经定好了高考的奋斗目标——武汉大学。如今,屏山中学的学子们完全敢做考上名校的梦。

  走进四川省屏山中学,映入眼帘的就是明德楼正中间挂着的红色条幅,上面写着“热烈祝贺屏山中学XXX同学考取北京大学”的字样。屏山县教体局副局长熊太金说:“去年我们有个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过去我们的生源只在本县,前年开始已经面向全宜宾市招生了,很多外地的人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屏山中学来上学,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按每年3个学生考取北大清华来努力。”

 

  屏山中学全貌

  熊太金介绍,屏山县在移民搬迁中,总共按规划迁建了26所学校,迁建后的校园面积和基础设施环境都远超搬迁前的水平。屏山中学现在有学生3600多人,是迁建前的2.5倍,教职员工285人,几乎是迁建前的3倍。“现在屏山中学已经是四川省级示范高中了,迁建后的校园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说,通过移民搬迁带来的发展让整个屏山县的教育水平前进了十五年,”熊太金说,“除了宿舍里用的热水器、校园里的路灯等设施得到了三峡集团的持续支持,就在今年,屏山县又有945名学生从‘三峡奖学计划’中获得了额度不等的奖励补助。”

  屏山中学的教室里,学生们正在专心听老师讲课。

  校友名录里考上名校的学生一年多过一年,不仅吸引了更多优秀教育人才和外地生源,还引发了屏山县老百姓对“学区房”的关注。

  上课铃响,操场上恢复了宁静。2011年学校迁建时栽下的树,现在已经枝繁叶茂,在每日朗朗的读书声中愈发葱茏茂盛了。

  这里将建成西南区域最大的现代纺织城

  把正在纺的线一刀剪断,马上就被一台机器人发现,它会迅速精准定位,并在十几秒钟左右的时间将线接好。巨大的厂房里只有机器的轰鸣声,零星几个工人在操作或检查设备。这里,是全国最大涡流纺企业天之华在屏山县所设的工厂。

  为什么选择屏山?厂长韩明兴说:“我们厂自动化程度高、能耗大,屏山这边能给我们每度电0.37元的包干价,一年下来光电费就能省两千多万,还有人工成本和用地空间都比浙江有竞争力。”同时,这种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对工人的技能、身体条件等要求不高,能够在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贫困户及残疾人就业上提供支持。现在,天之华的二期厂房已经在建了,像韩明兴这样从浙江嘉兴过来的管理人员不多,“我们就在本地招的工人里面培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比之下这些人员流动性更低、成本也更低,还有利于地方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他说。

  

  天之华纺织厂

  屏山县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杨育告诉记者,屏山县的纺织产业发展得益于移民搬迁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整体规划搬迁后的屏山县,工业发展承载空间有了保障,加上向家坝电站修建给屏山县的留存电,让屏山县在招商引资中更具有竞争力。“像天之华这样落地屏山的大企业还有两三家,这是东西部产业发展的双赢。”他说。

  天之华工厂所在的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是经济开发区下的多个工业园之一。杨育介绍,这座示范园从无到有,不断壮大,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产业升级,对我们脱贫攻坚和移民后扶工作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园区先后引入纺织龙头企业31家,签约总投资接近300亿元,提供的就业机会能惠及贫困人口1000余人、移民人口2000余人。

 

  天之华纺织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自动化程度很高。

  目前,屏山县将纺织作为全县第一大主导产业,2015年起按规划发展大化纤维、纺纱、机织布、针织布、服装家纺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全产业链集群。计划到2025年建成总产值超300亿元、税收10亿元、就业3万人的纺织产业集群;到2030年建成产值超500亿元的现代纺织基地,成为宜宾千亿纺织产业核心区、四川生物基纺织特色基地、西南最大的现代纺织城和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园。

  今年2月,屏山县正式脱贫出列。上半年,屏山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3元,排名全市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6元,排名全宜宾市第一。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