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网讯 4月10日,晋江市开展第14轮全员核酸检测,也是晋南热电130多名员工进厂封闭式管理的第23天,从3月19日驻厂到现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遇过“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无可奈何,也深深体会到“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柳暗花明。晋南热电员工在封闭式管理的“孤岛”中共克时艰,愈发团结互助,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很好地完成了“开门红”指标任务。
解决吃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放在平常时间,130多人在公司吃住,都需要花心思安排一番,何况现在疫情期间,还有严格的管控措施”,该公司综合办后勤主管周达洪在接到驻厂通知的第一时间便忙碌起同事们的吃住问题。周达洪一边联系家具店紧急订购架子床和床垫,一边通知合作的超市运送食材,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对物业、食堂等后勤服务人员工作任务进行重新分工。谈到员工驻厂前做了哪些准备,周达洪介绍,检修楼和化学楼部分会议室腾空作为临时宿舍,检修楼增设了洗澡间,购置了洗衣机,同时为员工准备了洗漱用品、衣架、肥皂等生活物资,储备了够驻厂员工食用10天的食材。3月19日晚上,全部人员各居其所,食堂送餐井然有序。
“周工,超市送货车被拦在了去你们电厂的路上,有路障堵住了道路”,超市管理人员给周达洪打来电话,随着疫情的升级管控,面对超市送货车辆的“无功而返”,周达洪果断决定,带着公司皮卡车前往“堵点”对接物资,一车接一车解决了员工口粮问题,保证员工每顿饭能够有3个套餐可选择。
稳定生产:多举措促燃煤入厂
解决吃住问题,稳住了“军心”,随之而来的“燃煤如何入厂”成为公司领导和计划经营部头脑风暴的焦点。
“燃煤从鸿山热电码头走陆路运输到我们厂,需要经过石狮、晋江两个市的四个乡镇”,计划经营部经理翁辉不无担心地说到,“疫情期间,防控区域等级不同,管控措施就有差异,运煤车要入厂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从3月17日开始,煤炭进厂数量逐日减少,3月24日至27日煤炭颗粒未进。
面对来自用热企业对供热蒸汽的迫切需求,以及稳住生产局面,保障第一季度“开门红”的目标任务。该公司领导班子意识到不能只“吃”现有煤仓的“老本”,要设法打开困难局面,才能走活生产经营“一盘棋”。那几天时间里,翁辉常煲“电话粥”,一方面,及时掌握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实时与公司领导商量开辟新的煤炭转运路线,经多次派“侦察车”试走运输路线方案,最终敲定“过石狮、晋江两市八个乡镇,途经四个检查点”这条绕路却稳妥的路线;另一方面,及时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鸿山热电公司、煤炭运输公司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办理车辆通行证。3月28日凌晨两点,运煤车再次出现在厂区,煤炭转供量逐步恢复往日水平。
燃煤顺利入厂,给该公司生产经营加了“一把火”,第一季度发电量同比提升20.45%,供热量同比增加14.28%,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
舒心解烦:关注员工心理疏导
疫情期间封闭式管理,“有家不能回”,时间一长,员工想家在所难免,“活动形式以及空间受限”势必让员工产生压抑和烦躁心理。该公司领导班子认为,既要服从抗疫大局,也要合理疏导员工情绪,把员工抗压能力转化为抗疫的战斗力。
该公司工会打出了“心理按摩”组合拳。在生活方面,3月24日,公司工会分管领导到生产一线为驻厂职工群众送去饮品、饼干、水果等慰问品,让职工群众切身体会公司工会“娘家人”的暖意。在技能提升方面,驻厂期间也是难得的较为集中的学习时间,公司工会向员工们分享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中的“职业教育”学习资源,丰富专业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文化活动方面,公司工会着力“精神食粮”的补给,提供了《跟着书本去旅行》402集纪录片、《时尚芭莎》精品纪录片和BBC纪录片,让员工感受文化上的“饕餮盛宴”;提倡开展“线上K歌”、“线上斗地主”等娱乐活动,鼓励员工相互借阅书籍,维持员工思想上对事物的新鲜感,保持常学常新的心态。
人间感动:处处温情处处暖
驻厂员工中有双职工夫妻,设备部锅炉点检工程师吴开荣和运行部主值陈巧萍就是其中一对,也都是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他们的儿子现在才一周岁四个月,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谈起儿子,吴开荣难掩思念地说到,“很想他,这么久没看到我们,和他视频的时候他都不爱笑了”,儿子的细微变化,吴开荣看得真切又心酸。
“虽说有岳母在帮忙照看孩子,但总有不得不要脱开身的时候,”吴开荣既庆幸又无奈,“核酸检测和买菜,这两件事需要外出较长时间,带孩子外出更是不便,孩子便没人照看”。吴开荣在市区买的房子与公司公租房在同一栋楼,未能驻厂员工均在宿舍居家隔离,了解到实际困难,党群部李莉便提出,“可以错开做核酸时间,方便轮流照顾小孩”,综合办张莹主动担起帮助买菜的任务,就这样孩子身边时刻都有人在。
在疫情发生时,家和公司,这两个维系着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凸显出了“空间”矛盾,“众人拾柴”才是克服困难的良方。
运行部小伙儿尹根俊在架子床边贴了一句话“人间有趣,请勿泄气”,这正是晋南热电员工在疫情中团结友爱、相互鼓励的写照,让人感到温暖,坚信春风吹过,“疫”路花开。(杜剑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