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号汽轮机检修完毕
大唐南京发电厂始建于1910年,是中国第一家官办发电厂,距今已超过110年历史,不但见证了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历史,更推动了中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从金陵电灯官厂、南京电灯厂、首都电厂、下关发电厂到大唐南京发电厂,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该厂浴火重生、应运而变,改革开放更加速了企业迅猛发展的坚定步伐,四十多年来,装机容量翻了几翻,技术革新引领潮流,国有资产持续保值增值,并正在探索实施国产化重型燃机最新技术成果,企业的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心起航,为电力事业起步播撒种子
1909年(清宣统元年),为了筹备南洋劝业会这一中国历史上首次世界级博览会,两江总督衙门核准拨款官银20万两在明代皇城西华门外筹建电灯厂,定名为“金陵电灯官厂” ,从此中国官办公用电气事业开始起步。
1910年10月3日,金陵电灯官厂第一台100千瓦发电机组投产发电,点亮了古城南京的第一盏电灯。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随后,金陵电灯官厂由临时政府江苏省实业厅接管,更名为江苏省立南京电灯厂。
1927年,南京定为国民政府首都后,电厂更名为建设委员会首都电厂。1929年2月,首都电厂在下关发电所进行了两次扩建,总装机容量达到3万千瓦,供电区域已覆盖至整个南京城。这期间,二期扩建工程建设由当时首都电厂厂长兼总工程师陆法曾承担。他率领技术人员自行编制发电机组的整套设计并进行设备订货的国际招标,实现了我国电力史上的又一创举,也为中国电厂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和人才。1945年,他被授予“胜利勋章”。
“京电”轮船工接送解放军战士渡江
血色激荡,为民族解放斗争建立功勋
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电厂工人不畏日军屠刀坚持发电到最后一刻,并掩护避难群众一路逃至煤炭港江边,惨遭集体屠杀,其中45名工人英勇牺牲。这期间,电厂职工尽管饱受苦难,但从未放弃过斗争,与日军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斗智斗勇。工人们故意制造各类事故,趁日军不在悄悄拉掉送电线路、将锅炉熄火、停机等。
这个时期也是工人们政治思想开始觉悟的时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在1943年便进入了首都电厂。截至1949年4月,首都电厂地下组织发展了11名党员,这11名党员在以后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949年4月23日晚,电厂船工黄兴发、钮其郎、缪金泉、黄纪发、吴诚聚、戴仁芳六人奉命驾驶“京电号”往返于下关浦口之间,在渡江战役期间接送陈毅、邓小平率领的总前委在内的6000余名解放军官兵过江,为渡江战役胜利和南京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在这屈辱与斗争的十余年间,工人们觉醒了,他们将敢于斗争视为荣誉,在生存压力下他们选择上班,在民族大义下,他们用斗争赢得尊重,集体荣誉由单纯的分享演变成维护与创造,企业文化在这期间第一次升华,使命意识开始萌发。
1949年9月30日,南京电厂护厂工作胜利完成留念
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首都电厂下关发电所更名为下关发电厂,电厂工人以饱满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1950年8月,下关发电厂3号发电机组大修,职工争分夺秒,提前38天竣工,于“建军节”前投产,被誉为“八一机组”。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始,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已在下关发电厂兴起。1950年,3、4号机大修时需要更换汽轮机叶片,但备用品仍依赖西门子公司供应。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进行封锁,汽轮机叶片备品供应中断,要想恢复生产,必须自力更生。电厂与南京工学院实习工厂协作试制汽轮机叶片,最终取得成功,并对汽水分离装置进行改造,保障了发电和供电。
至上世纪60年代,全厂装机容量达11.5万千瓦,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和华东电网骨干火力发电厂,承担了江苏省三分之一的发电任务,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贡献。
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电力建设如火如荼。自50年代初到1990年,下关发电厂向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54个电业部门输送和培训了1361名电力人才,被誉为“培育电业人才的基地”。为中国电力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该厂先后派送20余人赴越南、马里、苏丹、伊拉克协助电站、公路、水泥厂建设。
2001年4月24日,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寇士清从芬兰工贸部长蒙卡尔女士手中接过芬兰政府授予的“下关发电厂卓越环保项目”荣誉奖杯。
转型升级,为电力技术革新展现担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降低污染和节能降耗已经成为上世纪90年代电力行业的一大难题。下关发电厂以面向未来的敏锐担当,超前时代发展,大力推进环保电厂建设,成为首批绿色电力的探索者与实践者。1993年12月,下关发电厂进行技术改造,拆除原有旧机组,新装2台12.5万千瓦机组,引进芬兰烟气脱硫装置,采用四电场静电除尘,大大改善了烟尘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建成我国首个“城市环保示范电厂”,被芬兰政府授予“卓越环保项目奖”。
2009年,大唐南京发电厂异地新建2台66万千瓦机组,将“基建生产一体化”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理念贯穿始终,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打造“创精品、树品牌”的样板工程。工程进行了85项设计优化,较2010版《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节地20.8%,较《火电厂节水技术导则》节水26.7%,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9大项24子项,采用电力行业“四新”共19项,先后获得弹性透气桩帽等2项国家专利,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等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大型钢煤斗施工等8项工法,除尘降耗等10项QC成果奖,成为南京市第一个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的火电项目。
“智慧电厂”驾驶舱
创新创效,为电力事业发展再攀高峰
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力行业的更迭升级,大唐南京发电厂在对科技探索和技术革新的发展浪潮中始终走在前沿。
1950年初,电厂车工班长李士海自制汽轮机迷宫板,为提前修复3号汽轮机组作出贡献,荣获南京市及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下关发电厂发明的胶球清洗凝汽器装置获得1978年国家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2011年,电厂投运江苏省内电厂配套输出线路最长、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复杂的同塔混压四回路送电线路。2015年,大唐南京发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并成为江苏省首批超低排放电厂,比江苏省《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确定的目标提前了三年半,改造后的排放指标全面优于欧美技术标准。仅这提前的三年,就可减少排放粉尘1203.20吨、二氧化硫5213.85吨、氮氧化物2406.39吨,实现了“让烧煤像烧天然气一样清洁”的目标。
现如今,南京发电厂已进入二次创业的新阶段。近年来,企业在原有机组基础上,率先完成燃煤“智慧电厂”1.0版建设,锅炉CT、锅炉智能燃烧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安全管理系统等六个模块建设,并投入运行,其中锅炉效率上升了0.5%,降低煤耗1.5克/千瓦时,年节约标煤近1万吨。目前,南京发电厂正在探索实践“智慧电厂”2.0版,掀开了“绿色火电”又一崭新篇章。此外,南京发电厂解决了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实现国内首台超超临界全机组DCS、DEH系统“100%自主可控”机组,为解决当前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战略问题提供了指导。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南京发电厂规划建设2套65.5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是自主可控应用重型燃气轮机首个示范项目,项目正按照年内开工建设的目标全力推进。以江苏省“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政策为契机,南京发电厂与当地签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探索了“光伏+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