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发电 > 企业风采

AI技术|大唐老电力人的奋斗青春

集团公司总部发布时间:2021-06-22 23:31:57

 老照片
承载的是一代人的青春
见证的是一代人的奋斗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电力事业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
一路发展 一路壮大
将光明从城市照到了乡村
黑夜里不再满目无光 太空中能见城乡璀璨

老照片定格了老一代电力人
AI修复技术让他们如施了魔法般新生
借此,我们可以学习老一代电力人的拼搏
感受大唐深厚的历史底蕴
让新一代电力人在接续奋斗中创造新价值

高井热电厂•张玉秀

  上世纪50年代,为扭转北京缺电的局面,国家决定在北京西郊建设大型火电站。出生于1923年的张玉秀,是高井电站的第一批建设者。

  张玉秀与所有干部员工一起,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手捧设备说明书和图纸,通过人拉肩扛的方式,战胜了物资极度匮乏、工业建设一穷二白等重重困境,终于在1960年底成功实现1号机组一次点火启动,谱写了我国电力工业史上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高温高压10万千瓦机组安装投产的骄人成绩。

  老一辈高井人一鼓作气,电站的二期到五期工程应运而生。第五期工程从破土动工到1974年试运结束,仅仅用了10个月零11天,创造了国内10万千瓦机组建设的又一个新纪录。张玉秀每每聊到这段历史,总是一脸骄傲地说:“都是过过苦日子的,那点苦不算苦。当时就想着怎么能把工程抓紧干完,早一点投产,就能早一点发电,家家户户就都能用上电。”

  张玉秀在高井电厂奉献了33载,他的儿子张金全、孙女张晓相继接过接力棒,为首都改善大气质量、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民生需求贡献力量。

南京发电厂•金福顺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金福顺到南京电厂参加工作。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打响后,金福顺和电厂工人一起,配合6名船工冒着生命危险,驾驶厂内的 “京电号”小火轮航行于枪林弹雨中,先后运送邓小平、陈毅总前委,以及1400多名解放军战士成功渡江。

  1949至1950年,国民党先后7次派飞机轰炸南京,金福顺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坚守电厂,奋力抢救设备,电力生产没有停止过一分钟。

  新中国成立后,电力事业飞速发展。金福顺和电厂员工们一起试制汽轮机叶片、自制汽轮机迷宫板、发明胶球清洗凝汽器装置,并取得成功,获国家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打破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技术封锁。

  金福顺的儿子金纬,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1980年进入南京发电厂工作。他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建设两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事业中,用责任和担当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西津水电厂•谢登强

  1958年,18岁的谢登强,正好赶上了西津水电站开工建设。当年,二万多人汇聚西津,用扁担、土箕、钢钎开始修建西津水电厂一期围堰,标志着中国第一座低水头电站建设的开端。作为其中一员,谢登强的命运与电站的建设与发电运行紧紧连在了一起。

  没有工程所需钢材、水泥等紧缺物资,周恩来亲自拍板解决;没有安装图纸和苏联专家指导,老一代西津人克服“丢掉洋拐仗”后遇到的重重困难,第一次独立自主,成功安装了机组。谢登强在这些困境中不断学习,逐渐成长为一名行家里手。

  1997年,西津水电厂开启改革征程,发电机控制系统从原来的强电式控制改造为弱电式中央控制;发电设备经过技术改造,逐步实现从简单的人工监控向计算机智能监控的转变。如今的西津水电厂,机组正常启停、负荷调整等均可实现远程集控操作,机组辅机均可根据工况自动运行,满足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

  现已81岁的谢登强,见证了“水电摇篮”的变迁史。

大化总厂•邓义金

  1953年,朝鲜战争胜利结束,作为志愿军战士的邓义金回到祖国。21岁的他,随即投身到了电力事业。

  在几十年的水电生涯中,邓义金扎根在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间,服务了多个电站。1960年,邓义金到西津水电厂参与电站建设工作,为顺利建成投产贡献了力量。1983年,邓义金调任大化总厂运行分场党支部书记。该厂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后,机组运行不稳定的缺陷一直没能彻底解决。邓义金主动扛起重任,带领员工一改从前拨算盘、手动操作的方式,积极学习先进仪器和计算机的使用,搞方案、出报告、算参数,最终实现了消除首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不稳定的缺陷。

  2021年4月20日,邓义金受邀参加大化总厂“老党员讲党的故事”主题活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团员青年上了一堂生动党史课。

黄岛发电公司•王占秀

  1980年,31岁的王占秀参加黄岛发电厂一期机组建设。

  电厂所在海域是一片滩涂,到处是礁石,平整土地、设备运输都是大问题。王占秀和广大建设者住在工棚里,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凭着一身力气和青春的激情,完成了地下管网施工建设。当年9月,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

  随着二期机组投产和三期规划的落实,水源问题日益严重。从1998年开始,黄岛发电厂开始研究海水淡化问题。2002年,建成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试验装置。2006年,建成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007年,建成全国首台单体容量最大的海水淡化装置。

  作为海水淡化建设的参与者,当王占秀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世界海水淡化的名录中自此有了‘中国制造’”时,不禁激动万分。

安阳发电公司•李玉成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28岁的李玉成加入到了安阳电厂第一台机组的建设之中。次年,机组建成并投产发电。从此,安阳结束了无电厂的历史。

  在30多年的火电生涯中,李玉成在安阳电厂先后任燃料分场推煤机班员工、组长、班长,经历了安阳电厂从6000千万、5万千万、10万千万、30万千万机组改扩建的全过程。1978年,安阳电厂的装机容量达到35.2万千万,是当时河南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作为安电老一辈员工,李玉成的命运与安阳电厂紧紧相连。

  2006年,安阳电厂响应国家“上大压小”政策,开始实施改革。李玉成的儿子李忠海、孙子李祥投身其中,用三代电厂人的担当,为企业涅槃重生贡献力量。

  2021年5月,李玉成应邀参加安阳公司劳模先进故事讲述,为安电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淮北发电厂•李本民

  1974年,21岁的李本民成为淮北电力技工学校第一批学生,毕业后进入淮北发电厂。刚入厂时,李本民从事锅炉运行工作,后调入锅炉分场从事水泵检修,一干就是37年。

  电厂锅炉燃烧煤种不稳定,排渣量大,造成捞渣机卡涩或减速箱齿轮断裂,威胁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安全。1998年,厂里专门成立改造小组,李本民主动请缨,负责项目攻关。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对8台机组的碎渣捞渣系统进行传动、减速改造,改造后的设备安全性大大提升,支撑平台比原来缩小了1/3,锅炉零米现场由原来“乌烟瘴气”变成了“创一流”的示范区域。

  在老一辈电力人奋斗的基础上,淮北发电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在2007年关停老小机组,异地建设的2台66万千瓦机组在2013年实现“双投”。 

----------------------------

A I  修图|环境公司研究院 焦圆梦
视频剪辑|徐塘发电公司 金潇
供稿|高井热电厂 高宣 南京发电厂 康淼 西津水电厂 谢波
   大化总厂 覃彭 黄岛发电公司 王芳
   安阳发电公司 栗先凤 李祥 金坛热电公司 李兢
策划|吴晓江

▼ AI技术下的三代电力人 ▼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