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水电站航拍图
“大亚818号,请驶出船闸,祝船员一路平安,新年快乐。”2月16日,随着对讲机中传出的话音,重庆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通航处,巨大的升船机将“大亚818号”货船“送”入大坝下方的江水中。就在当天,该公司圆满完成航电1号、航电2号等三艘500吨级货轮的通航任务,刷新单日内通航的记录。
作为企地共建绿色生态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彭水水电公司将乌江航道通航等级由Ⅴ级提升到Ⅳ级,全线贯通乌江重庆市境内144公里航道,使用垂直升船机加船闸联合运行的通航系统,大幅降低了重庆到渝东南等地运输成本。
建厂17年来,乌江彭水水电站坚持“绿色发展”,不仅用清洁能源“脉动”巴渝经济发展,实现了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也让乌江沿岸美景如昔。今年是集团公司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之年,彭水水电公司同心攻坚、砥砺奋进,将自身发展融入集团公司发展大局,为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贡献力量。
大规模船队通过通航船闸
护渝东南“生态屏障”
绵延300余公里的乌江画廊,以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海内外游客领略“不墨乌江画,无弦苗乡音”的独特魅力。彭水水电公司从投产至今累计输送清洁电力折合节约标煤1966.04万吨,折合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562.08万吨,极大地缓解了重庆市环保压力。
彭水水电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王海虹感慨:“经过专家组历时9年的实地勘察和台账审验,彭水水电公司在2018年4月顺利通过环境保护验收;同年6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公示了验收信息。建厂17年的漫长生态环保路,见证了乌江彭水水电站保护“渝东南生态屏障”的历史,也让大唐的品牌形象在巴渝大地深入人心。”
彭水水电公司秉承集团公司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美丽大唐”建设:为了全力保护陆生植物和水土资源,留住植物“活化石”,对水库淹没线下的黄葛树、枫杨等39株名木古树进行了移植保护,移栽中华蚊母17410株;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绿化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恢复各类林地共计16346.6 亩,工程区扰动土地治理率达97.5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2.99%;搬迁千年古镇龚滩,实施库区沿线全部环保设施,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
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库区水质,让乌江重庆段水更清、天更蓝。
定期开展鱼类增殖放流,保护水生态平衡
致力鱼类增殖放流
水电站维护水资源生态平衡,尤其是鱼类保护堪称世界性难题。彭水水电公司秉承集团公司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生态建设理念,联合国内水生生物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攻关工作,开国内先河设计建造了集运鱼系统,解决高坝过鱼技术难题,维持库区生态平衡。
已经在环保岗位上耕耘11年的“元老”、彭水水电公司安全环保部安全主管张秋敏,谈起水生态平衡如数家珍:“公司采用科技手段,保护水利水电工程库区流域生态平衡,为库区鱼类的繁衍生息作出不懈努力。每年通过人工驯化、繁殖、培育、放流的方式,对乌江稀有的胭脂鱼、白甲鱼、华鲮、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等珍稀鱼类进行增殖放流。从集运鱼系统启动至今,已经增殖放流鱼苗466万尾,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
自2003年水电站建设伊始,彭水水电公司就综合分析水电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鱼类保护等课题,联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等国内权威科研机构,开展集运鱼系统的科技攻关工作。根据制定实施的集运鱼系统方案,彭水水电公司投资4607.8万元,建设了国内第一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人工鱼类增殖放流站,对乌江流域进行增殖放流,扩大天然条件下的种群规模,为解决大坝截流后鱼类洄游和坝上坝下鱼类种群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
如今,碧波粼粼的乌江依旧是众多“土著”鱼类的天堂,江面一张网“网”住宁谧怡然的打渔人家生活,晚霞辉映的蓝天下有白鹭翱翔,一切都显得如此美丽和谐。
按原貌复建千年龚滩古镇
保护“野生动植物基因库”
2021年早春,位于乌江彭水水电站库区的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花烂漫景色宜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野生动植物基因库”美誉,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活跃在保护区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
彭水水电公司在2005年开展电站基础建设的同时,组织对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水库淹没影响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栖息地落实保护措施:营造黑叶猴食物林300 亩,保障黑叶猴一年四季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建立了一座珍稀野生动物急救站、两座观察塔,配置了监测设备进行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购置交通及通讯设备等措施,对黑叶猴进行保护。彭水水电公司还在保护区内设置了警示标牌、宣传标牌,加强对黑叶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通过与当地政府联合采取保护措施,保护区内的黑叶猴数量逐年增加。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不仅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叶猴新生幼猴的数量明显增加,也让乌江彭水水电站库区成为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天堂”,库区及周边已发现和有记录的陆生脊椎动物152种,生态景观为“乌江画廊”增添了一抹亮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