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煤炭行业发展尤为值得关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推进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等成为热点话题。新时代开启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也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什么?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原副巡视员、研究员周宏春。
记者:2018年,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推进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您怎么评价近些年煤炭行业取得的成绩?
周宏春:努力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切实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十三五”时期煤炭行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2018年,国家能源局印发《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推进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利用。
从实施效果来看,首先,我国煤炭行业在绿色高效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国煤炭工业智慧矿山建设飞速发展。智慧矿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建设安全矿山、高效矿山和绿色矿山为目标的综合技术体系,代表着煤炭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就是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随着火电行业加快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的推广应用,燃煤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排放指标均接近天然气电厂的排放标准。煤炭生产和消费不可或缺,地位还很重要,推进超低排放的意义重大。最后,就是现代煤化工。我国煤炭工业一直致力于将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而推进现代煤化工发展,是实现煤炭新型利用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已建成投产煤制气项目4项、煤制油项目5项、煤制烯烃项目16项,年产能分别达到51.05万吨、558万吨和881万吨,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另一方面,对于煤化工的污染问题,我认为应该客观看待。首先,煤化工行业用煤量只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左右,这样的比重不足以成为污染的元凶;其次,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废物的存在,如何能够将废物综合利用起来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所谓的“无废城市”,不是没有废物,而是要把废物综合利用起来。在废物综合利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是否对人身体有较大影响,是否可以做到物尽其用,是否对有毒有害的物质做到无害化处置。
记者:新时代开启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也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煤炭清洁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周宏春: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和基础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从长远来讲,我国还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只不过比例会下降,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9.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45.3%。由此可见,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问题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经济利用、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下一步煤炭行业发展问题,首先应该更加重视煤炭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问题,尤其是绿色供应链的问题。
但现存煤炭供应链系统的一些环节不仅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了恶劣影响,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其次,就是加大力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日渐成熟,成功打开煤炭变为油、天然气、烯烃、乙二醇等各种化工品的魔方,战略价值正在显现。尤其是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的成功运行,使我国煤制油技术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百万吨级直接液化工程关键技术的国家,对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能源自我保障能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深远意义。未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应继续从深度和广度上探索更多化工产品。同时,继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进产业升级。目前,在我国电力供需由紧转松的趋势下,自备电厂调峰积极性不高,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偏高等问题逐步凸显,成为当前电力工业监管的一大难点。从行业分布角度来看,自备电厂主要集中在钢铁、电解铝、石油化工和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相关企业用电用热需求比较稳定,电力成本占其生产成本比重较高。但自备电厂环保投入较小,部分机组能效环保水平偏低,与高效环保的公用大容量机组差距明显。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的目标任务,我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能源转换效率和环境质量问题,更科学、更精细化管理,逐步退出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
记者:煤炭供给侧改革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对于下一步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是什么?
周宏春: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两个概念,什么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从能力上看需要产能适当过剩,只有供给能力适当过剩才能保证供应。而从数据上看,2018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所以在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提高产能的利用率问题。其次,对于未来究竟要退出多少产能的问题,我认为要符合经济规律,中央一直强调全成本核算,不仅考虑经济成本,还有资源效率和环境质量问题。所以在推进去产能工作中,不是简单地关闭或淘汰一些产能,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去”的一些措施,让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提高现有产能的运作效率、效益和质量。
记者:面对经济转型、动能转换的新形势新矛盾,煤炭产业步入了一个尴尬境地:大批老矿区退出历史舞台,大批的矿工转行转业……新时代,煤炭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周宏春:煤炭产业作为资源型产业必然存在生命周期,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会面临资源日趋枯竭,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从国际趋势看,发达国家也都经历了这个过程,比如以德国、英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开启了全面禁煤的能源革命,但在此之前一些煤矿已经接近煤炭采光的境地。对于我国煤炭行业来说,转型是必经之路。我认为未来转型的方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包括科技技术水平的提高、安全保障程度的提高、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人员素质的提高。总体上看,转型是个艰难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坚信“烂摊子也可以做成新文章”。在我调研过程中就发现一些不少成功转型的案例,比如一批退出生产的煤矿依然“退而不休”,转变思维在转型之路上积极探索,经改造转型成为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科技馆、矿山公园等。除此以外,我认为思路还可以更加开阔一些,比如一些废弃的老矿区可以向窖藏葡萄酒、有机农业、矿区养殖等方向综合利用,没必要一定复垦,这样既符合经济成本的要求,也符合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对于煤矿工人被智能化替代,大批的矿工转行转业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换个思维看。传统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肯定是下降的,这是工业革命的必经之路。我国煤炭工业由手工作业和半机械化为主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科技进步走在世界前列。以前年产1000万吨的煤炭企业需要近万人,现在只需百十个人。
这是社会进步、科技进步的体现,我们要顺应潮流、顺应形势的变化。当然,政府应当对转型待岗人员加强培训以提高他们再就业的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煤炭行业发展尤为值得关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推进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等成为热点话题。新时代开启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也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什么?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进一步深化?带着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原副巡视员、研究员周宏春。
记者:2018年,煤炭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推进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您怎么评价近些年煤炭行业取得的成绩?
周宏春:努力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切实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是“十三五”时期煤炭行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2018年,国家能源局印发《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要求推进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利用。
从实施效果来看,首先,我国煤炭行业在绿色高效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国煤炭工业智慧矿山建设飞速发展。智慧矿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以建设安全矿山、高效矿山和绿色矿山为目标的综合技术体系,代表着煤炭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就是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随着火电行业加快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的推广应用,燃煤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大气排放指标均接近天然气电厂的排放标准。煤炭生产和消费不可或缺,地位还很重要,推进超低排放的意义重大。最后,就是现代煤化工。我国煤炭工业一直致力于将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而推进现代煤化工发展,是实现煤炭新型利用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已建成投产煤制气项目4项、煤制油项目5项、煤制烯烃项目16项,年产能分别达到51.05万吨、558万吨和881万吨,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另一方面,对于煤化工的污染问题,我认为应该客观看待。首先,煤化工行业用煤量只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左右,这样的比重不足以成为污染的元凶;其次,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废物的存在,如何能够将废物综合利用起来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所谓的“无废城市”,不是没有废物,而是要把废物综合利用起来。在废物综合利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是否对人身体有较大影响,是否可以做到物尽其用,是否对有毒有害的物质做到无害化处置。
记者:新时代开启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也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煤炭清洁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周宏春: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和基础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从长远来讲,我国还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只不过比例会下降,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9.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45.3%。由此可见,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问题既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经济利用、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下一步煤炭行业发展问题,首先应该更加重视煤炭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问题,尤其是绿色供应链的问题。
但现存煤炭供应链系统的一些环节不仅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了恶劣影响,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其次,就是加大力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日渐成熟,成功打开煤炭变为油、天然气、烯烃、乙二醇等各种化工品的魔方,战略价值正在显现。尤其是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的成功运行,使我国煤制油技术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百万吨级直接液化工程关键技术的国家,对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能源自我保障能力,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都具有深远意义。未来,我国煤化工产业应继续从深度和广度上探索更多化工产品。同时,继续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进产业升级。目前,在我国电力供需由紧转松的趋势下,自备电厂调峰积极性不高,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偏高等问题逐步凸显,成为当前电力工业监管的一大难点。从行业分布角度来看,自备电厂主要集中在钢铁、电解铝、石油化工和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相关企业用电用热需求比较稳定,电力成本占其生产成本比重较高。但自备电厂环保投入较小,部分机组能效环保水平偏低,与高效环保的公用大容量机组差距明显。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的目标任务,我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能源转换效率和环境质量问题,更科学、更精细化管理,逐步退出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
记者:煤炭供给侧改革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对于下一步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是什么?
周宏春: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两个概念,什么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从能力上看需要产能适当过剩,只有供给能力适当过剩才能保证供应。而从数据上看,2018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所以在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同时,更要考虑如何提高产能的利用率问题。其次,对于未来究竟要退出多少产能的问题,我认为要符合经济规律,中央一直强调全成本核算,不仅考虑经济成本,还有资源效率和环境质量问题。所以在推进去产能工作中,不是简单地关闭或淘汰一些产能,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去”的一些措施,让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提高现有产能的运作效率、效益和质量。
记者:面对经济转型、动能转换的新形势新矛盾,煤炭产业步入了一个尴尬境地:大批老矿区退出历史舞台,大批的矿工转行转业……新时代,煤炭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周宏春:煤炭产业作为资源型产业必然存在生命周期,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会面临资源日趋枯竭,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从国际趋势看,发达国家也都经历了这个过程,比如以德国、英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开启了全面禁煤的能源革命,但在此之前一些煤矿已经接近煤炭采光的境地。对于我国煤炭行业来说,转型是必经之路。我认为未来转型的方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包括科技技术水平的提高、安全保障程度的提高、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人员素质的提高。总体上看,转型是个艰难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坚信“烂摊子也可以做成新文章”。在我调研过程中就发现一些不少成功转型的案例,比如一批退出生产的煤矿依然“退而不休”,转变思维在转型之路上积极探索,经改造转型成为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科技馆、矿山公园等。除此以外,我认为思路还可以更加开阔一些,比如一些废弃的老矿区可以向窖藏葡萄酒、有机农业、矿区养殖等方向综合利用,没必要一定复垦,这样既符合经济成本的要求,也符合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对于煤矿工人被智能化替代,大批的矿工转行转业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换个思维看。传统行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肯定是下降的,这是工业革命的必经之路。我国煤炭工业由手工作业和半机械化为主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科技进步走在世界前列。以前年产1000万吨的煤炭企业需要近万人,现在只需百十个人。
这是社会进步、科技进步的体现,我们要顺应潮流、顺应形势的变化。当然,政府应当对转型待岗人员加强培训以提高他们再就业的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